哈尔滨的四大舆情风险

新京报传媒研究 2024-01-06 19:20:20
继淄博和天津后,哈尔滨成为 2023 年以来,第三个爆火的旅游城市,他的经验和做法也值得各地文旅工作学习。

01经验启示

1.借鉴优秀经验,挖掘自身突出优势 不管是淄博的烧烤还是哈尔滨的异域风情和冰雪文化,其爆火的背后,都离不开 “政通人和 ”。“以人为本”是文旅工作始终应该坚持的底色。尤其是官方宣传上,切忌 “官样 ”文字、 “糊弄文学 ”,注重温情与人性化并存,避免让群众产生反感。 另外今年火出圈的网红城市,都有着非常鲜明的“本地化特色”, 每个城市都拥有着不同的城市底色和独一无二的特色风貌,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产业,把握突出优势是城市文旅“出圈”的基础。此外,还可以抓住主流文化的“脉搏 ”及宣传风向,针对本地特色创新文旅模式,避免同质化、单纯模仿抹灭城市个性。 2.完善基础配套服务设施搭建,做好突出风险管理 文旅行业中消费维权、配套保障等舆情多发,出现问题后对城市形象也将有负面影响。因此应注重文旅产业方面的监管力度和处置力度,关注相应配套服务情况,查缺补漏的同时,根据市民游客的意见,不断完善基层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尤为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 走红“流量”的加持下,“小问题”也容易被做成“大文章”。因此,提高舆情处置的效率,及时、透明地进行信息发布和问题处理情况。未雨绸缪,提前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应对舆情风险,才能确保城市的文旅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力促“流量”变“留量”,重视当地产业长效化治理工作 如今的淄博,早已不再如当初一样火爆,哈尔滨冰雪旅游的热度在春天后如何持续的讨论度也在不断增高。促 “流量 ”变 “留量 ”成为如今文旅行业讨论的主要话题。 一方面可以将行业短期爆火作为契机,打造形象名片,扩展周边产业,拓展城市经济发展新 “赛道 ”;另一方面应该重视改善本地营商环境建设,以文旅吸引更多企业前来投资,扩大就业,形成良性循环,让游客不光“来得了”,甚至还能“留得住”。 02 风险建议 1.警惕爆火后的恶意挑动地域割裂的话题引发争议 “南方小土豆 ”一词随着东北旅游热度升温而成为热门词汇,最初这一词有南方游客对自己的调侃,也是一种北方人对南方游客的 “爱称 ”。但这一称呼在讨论中逐渐有变味的倾向,不仅有部分网友质疑这是一种刻板印象,有 “不尊重 ”成分,另外还有网友提出,社交媒体上逐渐出现将哈尔滨拟人化为男性,将哈尔滨种种人性化的措施形容为 “宠 ”或“恋爱脑”, 用“小土豆形容一种娇小无力的可爱”,是一种 “性缘化 ” “矮化 ”与 “物化 ”,相关话题中有炒作“男女对立”的风向,且也有很多网友表达出对这一称呼的不满,热度有增高趋势,应予以重视。 建议一方面应 关注到这种舆论态度的变化,警惕负面炒作叠加,影响舆论观点,形成破窗效应;另一方面官方宣传在使用网络热梗时应关注到舆论态度,同时 注意网络热梗的使用场合,避免为 话题炒作创造舆论空间。 2.“春运”即将开启,文旅风险问题处置压力仍存 春运期间,文旅风险问题处置压力骤增,不仅是哈尔滨,各地尤其是旅游城市都容易面临舆情风险,交通拥堵、旅游安全、服务质量、消费纠纷等问题较易引发关注和抱怨,同时 城市能否有接待大批游客的能力也会成为舆论关注的主要内容,建议持续关注,及时回应并妥善解决相关问题,严防处置不当滋生的负面舆情。 3.警惕蹭热点和过度娱乐化营销引发舆论反噬 短视频时代,紧跟热点事件和娱乐化营销往往能够迅速吸引舆论关注。部分官媒在运营中也会进行类似尝试,很多时候,因为官媒身份的反差感,确实会赢得更大范围的关注。但需要注意,一旦网友对一个“热梗”产生疲劳感,则容易引发舆论反感,甚至对官方“跟风”的行为表现出质疑和不满。例如近期网传央视春晚上将有青年歌手演绎网红“科目三”,但相关内容下,不解、不满等负面讨论集中。这也提示官方新媒体账号应该坚持其核心价值观和定位,发布的内容可以活泼、真诚为主,但不应一味蹭热点。 另外以营销号为代表的不实宣传内容也应加以关注。 比如,哈尔滨文旅在今年冰雪季,让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走上中央大街,将独特民族文化向外推介一事。引发热议后, “上次请他们出来的还是乾隆”这一传言迅速传播。 而实际上,鄂伦春族等东北的少数民族不是营销号里说的那样的避世,在国家危难之时,他们也扛起了肩 上的责任,为国家统一民族独立做出自己的贡献。 对于这种误读以网警小胖为代表的大批东北自媒体人和网友纷纷下场“辟谣”,真真正正地宣传了独特民族文化背景和历史。

这些不实宣传,往往利用夸张、夸大的形容和比喻,吸引舆论关注,看似正面的内容,实际上却是对民族文化的另一种抹黑。

回头再看“冰雪大世界”退票事件,其中也不乏有大量营销号集中宣传哈尔滨大滑梯有多好玩,甚至有“180体院帅哥陪滑”等内容,也影响了部分游客对冰雪大世界的期待值,实际情况不同的落差也是造成“退票事件”的导火索之一。

地大物博的中国,南北方文化存在差异,对于本地人来说这些可能只是胡说八道的调侃,但可能会误导其他游客,这也提示相关部门应该关注文化差异和网络讨论动向,对不实信息积极辟谣,同时重视民间力量,对民间正确的科普和宣传加强扶持,创造南北文化互相交流的机会,避免蹭热点和过度娱乐化式营销引发舆论反噬。

4.警惕文旅热度消退后,唱衰类讨论引发争议 针对哈尔滨的爆火, 官方坦言已准备一年,文旅、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都没有“打无准备之仗”,如今哈尔滨的这波热度仍在继续上升,全网都在关心“尔滨你还有什么惊喜是我不知道的”。 哈尔滨的掏心掏肺使网友的要求也将“水涨船高”,如何将压力转换为动力,维持较好的旅游服务质量是相关部门应关注的主要内容。另外,集中高热总会过去,应警惕热度消退后, 恶意将文旅成绩与城市经济、城市治理相关联,进行负面炒作,影响城市整体形象。 另外哈尔滨的火爆也对东北其他城市文旅工作造成了一定“压力”,舆论极易将不同城市做法进行对比,滋生负面质疑,如何挖掘自身特色、提升服务质量,同时 加强区域合作、“抱团取暖”,也可以成为未来文旅发展的主要方向。

来源:绿岛舆情

撰稿:张倩

值班编辑:王可

-阅读推荐-

新京报元旦社论

都在盘点2023,任务交给你了……

欢迎关注新京报传媒研究!

想和大家分享你的“传媒观点”吗?

投稿邮箱就在这里:

cmyj@bjnews.com.cn

投稿一经采用,有好礼相送呦!

6 阅读:7356
评论列表
  • 2024-01-07 18:26

    就你事多

    用户10xxx37 回复:
    看到他把天津列进来,就知道这家伙是个水货了[捂脸哭]
  • 2024-01-07 22:11

    风险提示没问题啊,评论区在杠什么?

    怕你六七 回复:
    这是警告,后面抓人
  • 2024-01-07 20:37

    这头小土豆,那头司机宰客民宿换房。横竖也就自媒体在刷流量。

  • 2024-01-07 20:29

    啰里啰嗦里了罗嗦。

  • 2024-01-07 19:00

    杞人忧天庸人自扰

  • 2024-01-08 17:54

    我感觉提醒的挺好的,怎么就一堆人的在喷?

  • 2024-01-07 16:16

    都不检查一下就发了?

    用户10xxx37 回复:
    举报这种低质量的文章
  • 2024-01-08 07:45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城市不是一天变美好的。

  • 2024-01-08 12:03

    社会上有一种叫,见不得别人好。这是自卑还是病,

  • 2024-01-08 06:13

    来10万人 恐怕网红就得占一万人

  • 2024-01-08 12:29

    花无百日红,总有人想要捷径坏了大环境,尽量多坚持几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