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上一直流传着“三大神秘组织”的传说,分别是:
“一刀倾家荡产”的新疆切糕,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天津大麻花,以及今天故事的主角——臭名昭著的安徽补漏帮。
这三个组织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有着一个共同的标签: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这种奇特的经营模式不禁让人好奇,他们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起源亳州
“安徽补漏帮”最初起源于安徽亳州。在城乡建设尚不发达的年代,房屋漏水是普遍存在的难题。
嗅到商机的毫州人,开始驾驶着以“皖”字开头的面包车走街串巷,为居民提供补漏服务。由于这项工作技术门槛低、易上手,且市场需求旺盛,很快便形成了一个以补漏为生的职业群体。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群体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他们不再是单纯的补漏工,而是披着“匠人”外衣的骗子,将房屋补漏变成了一个“万亿级”的诈骗市场。
层出不穷的诈骗套路
安徽补漏帮的诈骗手段可谓是“层出不穷、环环相扣”,让人防不胜防。
首先,他们会以“免费检测”、“低价优惠”等诱饵吸引顾客。一旦消费者上钩,他们便会利用消费者房屋补漏知识匮乏的弱点,大肆渲染问题的严重性,并暗示修补费用不高,让消费者误以为花费不大。
然而,当施工完成后,消费者就会收到一份远超预期的天价账单。如果消费者拒绝支付,他们便会露出狰狞的面目,以掌握消费者家庭地址等信息进行威胁恐吓。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消费者只能选择忍气吞声,花钱消灾。
但即便消费者乖乖付了钱,也未必能得到满意的服务。他们使用的材料通常是劣质产品,修补效果往往差强人意。
如果消费者事后发现问题,再次联系他们,要么会被要求加钱,要么干脆就联系不上了,如同人间蒸发一般。
除了传统的诈骗手段,他们还不断“升级”话术。例如,他们会只谈单价不谈总价,以此误导消费者。
等到施工结束,消费者才发现自己被“套路”了,最终支付了高昂的费用。
受害者遍布全国
安徽补漏帮的受害者可以说是遍布全国各地。
一位李女士因为房屋漏水,便联系了面包车上面的电话。接电话的师傅表示只需要200元就能解决问题。
可等施工结束后,对方却狮子大开口,要求李女士支付4000元。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李女士最终还是支付了3500元。
更令人气愤的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再次拨打电话却发现已是空号。
在网络平台上被骗的案例更是层出不穷。
一位浙江女士在网上找到一家评分很高的补漏公司,最初报价800元,最终却被收取了4300元。
一位李先生在修补别墅屋顶时,被所谓的“高科技”防水胶忽悠,报价高达1万元。幸亏网友提醒,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最终只支付了5000元。
一位安徽女士在抖音平台上找到补漏帮维修裂缝,对方以老乡的身份各种卖惨,最终骗取了3000元。
更令人无语的是,这位“老乡”在离开时还想顺走她家的红酒。而修补的地方在下雨时依然漏水,如同没有修补过一样。
在网络上搜索“安徽补漏帮骗局”,会跳出大量的受害者案例,被骗金额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这些案例足以证明,安徽补漏帮的诈骗行为并非个例,而是普遍的现象。
材料劣质,二次伤害
安徽补漏帮不仅骗取消费者的钱财,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们使用的材料通常劣质,甚至会对房屋造成二次伤害。
他们常用的防水胶大多是廉价的化学合成物,几十块钱一桶,却被他们以百十元一斤的价格卖给消费者。
这些劣质防水胶不仅没有防水效果,还会破坏墙体结构,甚至堵塞地漏,造成其他地方的漏水,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损失。
申诉无门,花钱买教训
安徽补漏帮的猖獗,除了他们的诈骗套路高明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维权的艰难。许多受害者在被骗后,往往选择忍气吞声,因为他们深知维权之路的漫长和坎坷。
一些受害者选择报警,但由于这类案件经常被定性为经济纠纷,警方往往难以立案。即使立案,也难以追回损失。
一些受害者尝试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进行维权。
但由于安徽补漏帮通常都是“口头买卖”,没有正规的营业执照和收据合同,证据的缺失让维权过程异常艰难。
即使找到了平台客服,也常常会遭遇踢皮球、互相推诿的困境。
面对维权的重重障碍,许多受害者只能选择放弃,花钱买了个教训。一些受害者甚至尝试联合起来,共同抵制安徽补漏帮的诈骗行为,但收效甚微。
结语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避免再次落入安徽补漏帮的陷阱。
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个问题,加大监管力度,彻底铲除这个行业毒瘤,让消费者不再为房屋漏水而担忧,更不用担心被骗。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 《网友建议打击补漏帮坑蒙拐骗,安徽省委督查室:已转交研究》2020-08-23
厦门网 《补漏帮”的另一个江湖:有人一年净赚十几万》2013-06-24
编辑|G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