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杨勇为邓小平复出南下,许世友暗示:我把部队都拉到山上去了

齐省的伯拉 2025-04-21 11:57:19

老杨,是我,陈锡联。那个棘手的“帮忙”事儿,已经搞定啦!电话那头,陈锡联的声音透着股子兴奋劲儿,让杨勇不由得一愣,连忙追问:“啥?你重新说一遍,我没听清。”

陈锡联兴奋地跟我说,新疆那四个人的事儿已经完全摆平了,懂了吧?全给逮住了!他又特地强调了一遍。杨勇一听就明白了,挂掉电话,心里美滋滋的,哼起了“洪湖水浪打浪”的小调。

1966年那场政治风波一起来,杨勇就突然被不明不白地抓走了,接着又被送到了石家庄的农场。后来,他不小心摔断了腿,这事儿让周总理知道了,总理特地派了专机,把他从农场接回北京看病。养病期间,杨得志邀请他去青岛休养,于是杨勇就去了青岛疗养。

没有官职,也没活儿干,杨勇每天就闲着,跟家人玩玩牌,出去溜达溜达。虽说日子过得挺自在,但杨勇心里可不踏实,他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时刻惦记着党和国家的以后呢。

1972年,陈毅的追悼会办完后,好多老领导都重新得到了重用。多亏了周总理的关照,杨勇被调去沈阳军区,当上了副司令员。不过他在那儿只干了半年,就又被提拔为新疆军区的司令员,并且在新疆一干就是四年。

这十年里,杨勇到处奔波,现在事情总算有了个圆满的结果,他当然非常开心。

新疆地方大,部队的领导们聚在一起挺费劲。所以,在陈锡联打来电话的那天夜里,趁着军区常委会还在进行中,杨勇就拍板决定,会议提前收摊。他还特地叮嘱,不管谁的命令,不经过他本人点头,谁也别想调动部队。

过了五天,杨勇接到任务要去北京参加一个会议,说是打招呼会。让他纳闷的是,会上没怎么说到怎么批评那四个人,反而一直强调要继续“批判邓小平”。回到新疆后,杨勇发现新疆的工作重点跟中央是一个调子。于是,他让秘书给中央办公厅打了个电话,问问这事儿该怎么办。

不久,中办给杨勇明确回了话,新疆那边的工作重心也调整到了揭露批判那四个人上。

虽然新疆那边的工作方向已经定下来了,但在北京这边,还是有人不赞成邓小平出来主持工作。杨勇得知这消息后,打算到南边去放松放松,正好借这个机会出去走走,跟几位负责的领导聊聊,看看能不能快点让邓小平出来工作。

要让邓小平重新出山工作,咱们得想办法,既不能局限于小圈子,也不能大张旗鼓地开公开会。得在适当的范围内做点舆论铺垫。

搞定新疆那边的事儿后,杨勇就先奔北京去了。罗瑞卿一听杨勇打算去南边,非要跟着一起去。他们俩合计好后,就找陈锡联要了个私人飞机,拉上韩先楚,仨人一块儿飞武汉了。

杨勇和罗瑞卿在武汉呆了十来天后,转程去了广州。广州军区那时的司令员许世友,一听说杨勇到了,就立马安排在自己家里摆上一桌,请杨勇全家来一块儿吃个饭。

在南方那几个月,因为湿气太重,杨勇的腿伤老是隐隐作痛,所以他好一阵子都得靠着拐杖到处忙活。有一天,杨勇拐着拐杖走到许世友家,许世友见他这样,就装模作样地板着脸问:

你在我这儿摆什么资深架子呢?

讲完后,他俩立马就笑开了。说实话,许世友和杨勇早就很熟了,只要有机会碰头,他们俩就爱逗逗乐子,闹腾一番。再说许世友比杨勇年长,他才不管杨勇腿上有没有伤呢,反正别想在他面前摆老资格。

许世友请客,总是挑些家常便饭,但用的盘子却比一般人家的要大出不少。最关键的是,餐桌上肯定得有茅台酒。不过呢,杨勇在60年代的时候,不幸患上了过敏性肠炎,这酒是没法喝了。许世友也挺理解,从不硬劝他喝酒。

“你要是不喝,那我就自己喝了。”

两个老伙计边啃着饭边唠嗑,杨勇就聊起了这些年自己碰到的事儿,还有这阵子为了给邓小平帮忙四处跑的经过。许世友一听,直接跟杨勇说:“我那帮子弟兄们都上山搞野外训练去了,就是说,你这事儿,我力挺,没问题!”

有了许世友的帮助,杨勇和罗瑞卿跟广州的好几位老朋友碰了头,大家伙儿都琢磨着得赶紧让邓小平同志出来。之后,杨勇和罗瑞卿一块儿去了汕头、湛江那些地方看看。等罗瑞卿离开后,杨勇自个儿在海南过了个年。

杨勇在海南待了一阵子后,就开始忙工作了。他整理了一下最近了解到的情况,然后跟叶剑英说了他和罗瑞卿的看法,觉得中央应该开个工作会议,让邓小平同志重新出来工作。

没过多久,杨勇急匆匆地回到北京,参加了个工作会议,之后还特意跑到西山去探望了邓小平。在所有中央大领导里头,杨勇就数在邓小平面前最放得开。因为特别敬重邓小平,杨勇一直以来都是管他叫“邓政委”。

红军那时候,杨勇就已经听说过邓小平的大名,而邓小平也对杨勇留有深刻印象,只不过那会儿他们没怎么打交道。抗战胜利后,杨勇这才正式在邓小平的手下干活。跟着邓小平,杨勇带着部队打了好几场大仗,每次都干得漂亮,赢得了邓小平的连连称赞。

1947年那会儿,刘伯承和邓小平带着队伍长途奔袭,一下子冲进了大别山。紧接着,杨勇也带着他的人马赶到了大别山。他们在那里辗转战斗,跟敌人争夺江淮地区,还想办法拿下中原。到了淮海战役那会儿,杨勇他们负责挡住黄维兵团,给战役的成功立下了大功。

新中国快成立那会儿,中野部队改名叫二野了,刘伯承当了司令员,邓小平呢,就成了政委。说到挑二野第五兵团司令员这事儿,本来杨勇在打仗指挥上不是最出挑的,但他有个大优点,就是特别会团结人。就因为这点,邓小平最后拍板,决定让杨勇来当这个司令员。

抗美援朝打完回国后,杨勇就成了北京军区的头儿,邓小平呢,那时候已经去了中央干活,他们俩还是经常打交道。到了那十年动乱的时候,邓小平又一次被批斗,杨勇却始终记得“得按中央的规定来”,硬是不参与“批邓”的风潮,把新疆那边“批邓”的压力也给扛住了。

在特定的时段里,杨勇在新疆军区共召集了21次军区常委会,但令人诧异的是,这些会议竟与“批邓”毫无关联。期间,杨勇多次私下对其身边的同志表达:“打倒小平同志的想法,我实在是无法理解。”

中央工作会议结束后,杨勇重返新疆。不久后,他接到中央通知,准备率领一个代表团前往朝鲜进行访问。在出国前夕,杨勇再次与罗瑞卿会面,两人私下里关在房间里深入交谈,重点讨论如何让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

原本杨勇打算等回了国,再去探望邓小平,但王尚荣提议说,走之前去更好,要是朝鲜的同志问起,他也好有个交代。于是,在二十多天的时间里,杨勇接连两次去探望了邓小平,对邓小平的身体状况也有了大致了解。

到了朝鲜,跟金日成他们这些领导人聊天时,他们特意问起了邓小平啥时候会重新出来工作。金日成说,他跟邓小平见过很多次,觉得邓小平很有本事,政治上也很老练。

回国后,杨勇给中央汇报时,特别提到了朝鲜方面对邓小平所关心的事情的看法。

杨勇因为要在北京参加会议,所以第三次去探望了邓小平。在那之后的十届三中全会上,与会人员全都赞同让邓小平恢复原职的决定。没多久,十一届一中全会也开了,邓小平还被选为了中央副主席。

杨勇费了好大劲,忙活了将近一年多,为的就是让邓小平第三次出山。这功夫总算没白费,事情有了着落。

水新营讲述邓小平与杨勇的深厚战友情在2018年第四期的《世纪风采》杂志上,水新营详细描绘了邓小平和杨勇两位将领之间的深厚情谊。这篇文章中,水新营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了邓小平和杨勇在战争年代并肩作战、共同经历风雨的历程。他们不仅是战场上的战友,更是生活中的知己,彼此间的信任和支持成为了他们共同前进的坚实后盾。文章中提到,邓小平和杨勇在军事上有着极高的默契,他们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共同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在生活中,他们也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邓小平和杨勇之间的将帅情深,以及他们为中国革命事业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这份情谊不仅值得我们铭记,更应该成为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0 阅读:269
齐省的伯拉

齐省的伯拉

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