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60%的男性结婚付出彩礼,远超嫁妆,彩礼文化是因为从夫居文化?
早在2013年的调查就显示,我们大约有62.6%的的男性在结婚时支付了彩礼。
然而结婚时支付嫁妆的女性不仅只有43.81%,而且平均下来,男性彩礼是女性嫁妆的4倍。
这个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现在七八年过去,结婚男性付出彩礼的人数、彩礼的价格,大概率是在不断上升的。
有些姑娘认为,彩礼和嫁妆大抵是相等的,这在个例上肯定存在,个例上甚至有嫁妆超过彩礼的,但普遍性上并不是如此。
以普遍性而论,我们看净彩礼支出增速,就是用彩礼减去嫁妆的数字增速,在2000年之前,增速还算一般,之后就在快速上涨,1984到1999年,15年期间净彩礼支出只增长了30.32%,1999到2013年,净彩礼支出增长到惊人的471.57%,年均增长率远超GDP增速。
此数据依然是通过上述的健康养老调查,即CHARLS计算获得。
彩礼文化已经有2000多年,并非近人独创,西周时期定下的婚姻六礼,里面的纳征就是彩礼。
但是,彩礼一般只是象征性的风俗,礼尚往来,表达尊重之意,现在有些农村和地区,却演变成了“天价彩礼”,给很多农村家庭造成阵痛。
例如2017年,就有河南定陵的一位母亲,承受不了儿子的天价彩礼而自寻短见。
农村天价彩礼文化盛行,并不是好事,因为我们农村人口占50%。
彩礼文化风格多样,形式多变,例如在河南商丘某农村,分为弹性彩礼和刚性彩礼,刚性包括见面礼、大礼、上下轿礼,弹性有压箱钱、摘花费、改口费等。
陇东调研显示的彩礼有4类:送岳父母礼钱、送新娘见面礼、岳父母为新娘索要衣物二程、支付一半嫁妆的折一。
随着时代发展,形式也不仅仅是现金和实物。
现代彩礼文化呈现出高额化和高要求化。
2015年河南彩礼新标准是“万紫千红一片绿”和“一动不动”,万紫千红一片绿是指5元人民币10000张,100元人民币1000张,50元人民币600张,总额180000元人民币。
一动不动是指车子和房子,即动产和不动产。
当时豫北农村的彩礼,已经从最低100000元起步。
此外是高要求的附加条件:有车有房、有爹有娘、有姐有妹、无债无兄弟。
有爹娘是为了照顾小孩,无兄弟是为了防止争夺家产,有姐妹当然是为了彩礼收入。
现代彩礼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是,女方对于经济条件越不好的男方,往往越是要求高额和天价彩礼。
近几年华北、西北、中南的彩礼都攀升到了十几万甚至二三十万,西南有些偏僻农村,也有十几万彩礼的现象。
2016年福建大田县调查数据,彩礼在当地集中在6万到16万,是本地普通农民10年收入。
甘肃有些农村的彩礼也普遍在13万左右。
既然高额和天价彩礼给男方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造成了沉重负担,那为什么还会愈演愈烈呢?原因说起来真是蛮复杂的。
首先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肯定是脱离不开关系的,彩礼文化的前提是因为从夫居文化。
婚姻使得女方家庭少了一个劳动力,那么人情和人性上,理应对女方家庭做出一些适当的补偿,或者提供劳务帮助。
以前劳务帮助还盛行,现在工业化与经济发展,外出务工普遍,劳务帮助也没那么必要了,因此彩礼就显得很必要和越来越高,这是婚姻偿付理论。
和从夫居文化相关的,另一种是婚姻资助理论,这种观点认为,不管彩礼还是嫁妆,归属者都是新家庭,是在帮助新家庭,但彩礼的归属者,究竟是新娘本人?还是女方父母亲戚?这个可能就因人而异,无法一概而论了。
同理,新娘嫁进来,有的照顾公婆,有的是独自住的。
以从夫居、女方孕育来看,适当补偿和照顾女方,是正常的,但高额和天价,就未必适当了。
其次是适婚年龄性别比失衡,造成了“物以稀为贵”,是天价彩礼的成因之一,性别比失衡也和传统文化中的重男轻女、喜好男孩脱离不开关系,这种思想尤以偏僻农村地区为重。
2020年七普数据,我们性别比是105.07,就是每100个女性,要对应105.07个男性,适婚年龄中照样是男多女少的。
研究显示,适婚年龄人口性别比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彩礼支出就会显著增加2.037%。
不过,这种影响更多的只是存在于农村低学历男性群体,对于高学历或者城市就不是很明显。
也就是经济地位越低的男性,面临的婚姻挤压越严重。
第三是跟风和面子问题。
农村不少人是很好面子的,你出10万彩礼,那我家就要比你多,我出13万,以此显得我家更厉害更牛,此类攀比成风的思想与现象也是存在的,客观上就加剧了彩礼的高额化。
当然此外或许还有女性意识觉醒、女权崛起等方面的原因。
彩礼的高额化,首当其冲的肯定是适婚男性,压力剧增,除了教育、医疗、房子三座大山之外,他们还有彩礼这第四座大山,越来越多的年轻男人或许都将会面临婚姻挤压。
2010年,我们50岁以上终身未婚男性有547.35万人,有学者估计此类人在2060年会高达2400多万。
这就是选择单身和不婚主义,但他们老年可能会面临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困。
现在男性终身未婚的人数,很可能也是在增加的。
有博士论文研究认为,农村00后未婚男性将面临严重的婚姻挤压,其实不必看00后,看80后、90后的农村男性,他们可能就已经感受到了。
彩礼只是相对普遍上,现实生活中,不同地区、不同环境的人,差距还是大的,好几年前结婚的人,也有不少人不要彩礼,或者意思意思,也有的姑娘容貌在普通水准以下的,比较难嫁,所以不要彩礼。
因此也并不是每一个适婚女性都要求高价彩礼,相当一部分男女都是正常的,当然客观上天价彩礼的风气是一直在扩大。
综上,希望未来彩礼能够合理适当,谁也不拖累谁,男女能够真正地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互相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