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现存最早的诗《初月》,李白的“月亮”情节或许此时已经种下

无心随墨 2024-02-28 09:45:24

李白现存最早的一首诗《初月》,李白的“月亮”情节或许此时已经种下

“诗仙”李白是一位神童,这是世人皆知的,他很小就展露出杰出的才华,李白后来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曾自豪地对人炫耀,说自己“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无书不读,而且勤于创作,可惜的是他早年的诗歌大多不存,让我们无法更多的了解“诗仙”的青少年时代。不过也很幸运,他早期的诗也并不是一无所留,据说这首《初月》是李白现存最早的诗,通过这首诗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这位“神童”的鳞爪风姿。

初月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

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

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

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诗。

这首《初月》可能是李白现存最早的一首诗,约创作于唐玄宗开元三年(715),李白十四五岁之时,此时的李白尚在家乡绵州青莲乡。诗歌题目就叫“初月”,说的很清楚写的就是初生的月亮。

诗歌首联一上来就描写初月东升,月亮渐渐从海底升起,月光洒向人间,月光湿漉漉的,似乎也要将花朵打湿,意境朦胧迷离。有人说白露实际上就是月光,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实这样理解也可以,不过白露就理解成白露更是没有问题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们也没必要把露理解为月光,道理都是一样的。这里月光如水,白露在月光下更加显着润白,花上露珠晶晶闪闪,似乎更有美感。

颔联写月光下所见。先写天上,天空的云朵在风的撕扯下散乱开来,月光穿过,薄处的云朵呈现出爪子的形状。视角一转,又到地面,这时已经涨水,河水冲上来,不觉间漫过了水边沙地,接着向着长有草的地方浸去。这一联,看似没有写月光,实际是写月下所见,没有明亮的月光,这些景致都不可能展现在你我面前。这一联写景,虽是静态之物,读来却颇有动感,很能展现少年李白的才华。

律诗的颈联,一般是“起承转合”的关键一联,“转”的不够好,诗歌往往就失败一半了,而李白在这一联上是下了功夫的。“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前一句写眼前月下听乐的客人和自己,现在沉浸的欢乐的气氛里。而李白之不同在于,他在自己欢乐之时,想到了月下的那些将士们。他们抛家别亲,为国捐躯,现在在月光下应该在思念着自己的故乡和亲人吧。可以说这一联转的有了一定的深度。最后一联,写自己从西园的游赏中脱离出来,才让自己面对月亮想了这么多,完成了这首诗。

李白的这首诗,和他后来的名诗相比,他的风格还没有形成,诗意也较单薄,但我们也已经能从中感受到了小李白的不俗才气。最值得注意的,是李白把月亮表思念的功能在此诗也调动了出来。只是此时还是少年的李白是不是知道,从此后自己和月亮再也拆扯不开,月光下的故乡也在自己的诗中出现了一次又一次。

1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