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热的空气,厚重的乌云,远处隐隐的雷声……这熟悉的感觉,总让我想起1974年的那个夏天,在闽南山区,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我和弟弟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那一天,本来只是平常的上山砍竹,却意外地卷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援。
1974年的夏天,我和弟弟兴华为了村里修水渠闸门,需要上山砍些竹子。清晨,阳光明媚,我们扛着工具,一路说说笑笑地往山上走。谁知,到了下午,天气骤变,原本晴朗的天空被乌云迅速笼罩,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山雨欲来风满楼,我们加快了砍竹的速度,心里盘算着赶紧下山。
“哥,听清楚了吗?好像有人在喊!”兴华突然停下手里的活,问我。我竖起耳朵听了听,确实有断断续续的声音从山谷那边传来,像是呼救,又像是风吹竹叶的沙沙声。我心里也犯嘀咕,这个时间点,除了我们,应该不会有其他人上山。
我们加快脚步往山下赶,那声音却越来越清晰,确实是“救命”的声音!我和兴华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焦急和不安。放下砍好的竹子,我们循着声音,小心翼翼地往山谷深处走去。山路湿滑,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周围的树木在风雨中摇曳,发出令人不安的声响。
终于,我们绕过一片竹林,看到了令人揪心的一幕:山下的溪水暴涨,村里的木匠老赵正抱着一段断木在湍急的水流中挣扎,他脸色苍白,奋力地呼喊着救命。
“老赵!你怎么会在那儿?”兴华惊呼。我来不及细想,赶紧和兴华一起寻找可以救人的工具。我们找到一根长竹竿,尝试着伸向老赵,让他抓住。几次尝试之后,老赵终于抓住了竹竿,我和兴华用力地将他往岸边拉。
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由于岸边的泥土湿滑,我脚下一滑,整个人跌进了汹涌的溪水中。冰冷的溪水瞬间将我吞没,我拼命挣扎,却感觉自己被水流越冲越远。恐惧和绝望涌上心头,我甚至听到了兴华撕心裂肺的呼喊。
在被冲走的一瞬间,我幸运地抓到了一块被冲下来的破竹筏,它卡在一块大石头旁,给了我一丝生的希望。我死死地抱住竹筏,努力让自己保持平衡,等待着救援。
“哥!别松手!我来救你!”兴华的声音从岸边传来,我抬头望去,他正拿着另一根竹竿,小心翼翼地向我靠近。看到他瘦小的身影在风雨中摇晃,我心里既感动又担心,大声喊着让他回去,别冒险。
可是,兴华根本不顾我的劝阻,他一步步地向我靠近,最终将竹竿递到了我的手中。我用尽全身力气抓住竹竿,兴华则在岸边用力拉,终于,我连人带竹筏被拉上了岸。
筋疲力尽地瘫坐在岸边,我才发现老赵已经趴在不远处,脸色苍白,大口喘着气。原来,就在我落水后,兴华竟然一边呼喊着我,一边将老赵也救了上来。那一刻,我的心里充满了对弟弟的感激和敬佩。
雨停了,夜幕降临。我们互相搀扶着,慢慢地往村里走去。路上,遇到了焦急寻找我们的村民,他们举着火把,看到我们平安无事,都松了一口气。老赵激动地说,要不是我和兴华,他今天恐怕就回不来了。
回到家,看到我们浑身湿透,母亲心疼得直掉眼泪,但她并没有责骂我们,而是赶紧给我们准备了热水和食物,让我们暖暖身子。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听着窗外断断续续的雷声,心里却感到无比的踏实和温暖。
后来的日子里,兴华考上了大学,离开了小山村,成为了村里第一个开工厂的人,带着乡亲们一起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每次回家,他都喜欢跟人提起那年夏天的事情,笑着说:“要不是我哥,我哪还有命扛竹竿!”
而我心里清楚,那天如果不是他奋不顾身地救我,我可能早就被山洪冲走了。每当雷雨交加的夜晚,我都会想起那场惊心动魄的救援,想起那根救命竹竿,那块破竹筏,还有弟弟那声声焦急的呼喊。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惊险场景依然历历在目。有时候,我会独自一人走到那条溪水边,看着那块大石头和那片竹林,仿佛还能听到弟弟的呼喊声在耳边回响。是什么力量让兴华如此奋不顾身?是兄弟情深,还是危难时刻的人性光辉?或许两者兼而有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