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不知足的蒙古总理,盯上中俄大项目

薇薇在旅行 2025-02-21 22:56:45

2月18日,俄卫星通讯社发布了一则重磅消息,称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公开喊话中俄两国,表示愿意就“西伯利亚力量”2号线重新展开谈判。

所谓谈判,其实就是三方坐下来聊一下过境费的问题,毕竟按照一开始的规划,是要从蒙古国过境,经过内蒙古以及华北平原,最终输送到上海。

其实早在20多年前蒙古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打算借着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在中俄能源合作过程中分得一杯羹,这一次,奥云额尔登如此积极的主局,其目的不言而喻,那么,这一次他能否如愿以偿呢?

他急了!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过去半年时间里,在能源进出口这一方面,我国可以说是进行了多方布局,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饱受价钱问题困扰迟迟没有开工的西伯利亚2号通道自然也就被搁置了。

除了俄罗斯之外,我们和哈萨克斯坦等各国都开始谋求新的合作,如果顺利的话,那么有关部门就会派遣诸多企业前往这些国家和地区开拓新的市场,比如石油、天然气之类的。

如此一来,中国就不必像从前那样对某一个国家保持单一的依赖,依赖其石油或者天然气的资源,使得自己长期处于被动的局面,并且从目前很多细节来看,我们对这条管道的期待已经大不如从前。

然而,站在俄罗斯和蒙古的角度来看,这件事的性质就完全变了,一旦西伯利亚2号管道建起来之后,就可以给俄罗斯送气,途经蒙古的话势必也要让人家分一杯羹,光是过路费就不是一笔小数目。

这也是为什么在看到中国不着急修建西伯利亚2号管道之后,蒙古总理奥云额尔登径直喊话中俄两国,认为大家应该尽快抽个时间坐一起聊聊,搞个三方会议,从而更好的推动合作项目的进度。

只可惜,在天然气定价问题上,中、俄、蒙三个国家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这就导致该项目一直被推迟,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对于蒙古国来说十分强劲的竞争对手出现了!

没错,它就是上文提到过的哈萨克斯坦。

早在去年年底的时候,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就提到过这件事,表示另一条途经哈萨克斯坦的路线已经启动,这条路线不光能够借助中亚现有的管道向中国输送天然气,还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哈萨克斯坦的气化需求。

不仅如此,这条线路的年输送量能够达到惊人的450亿立方米,撇去100亿立方米留给哈萨克斯坦之外,其余的全部都会供应给我们,这样计算下来,其实和西伯利亚力量2号基本一致。

反观蒙古,长期以来高度依赖于矿产出口,尤其是在中蒙跨境铁路建设这方面达成一致后,不光为煤炭出口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而且还能每年为蒙古带来高达15亿美元的收入,这谁能受得了?

聪明反被聪明误

站在宏观角度来看,其实这一项目的落成背后必然藏着更深的战略布局,一方面,中国是蒙古的近邻,能够更好的帮助他们摆脱对欧美市场的依赖,一方面还能靠着铁路或者未来的管道分得更多利润,可以说是一箭三雕。

如果按照目前中国和俄罗斯打算绕开蒙古,积极寻求和哈萨克斯坦的合作计划来看的话,似乎也能明白奥云额尔登为什么坐不住了,如此着急想要通过三方会议来扭转局势。

先是和印度合作的稀土项目因为成本太高不得不搁置,继而又能通过种种现实中的细节发现美西方所谓的“财政支持”不过是空头支票罢了,如今摆在蒙古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在与中俄的谈判桌上夺回一席之地,抓住眼前的实际利益。

对于中俄来说,一开始选择从蒙古过境的原因,无非是因为离得近,能够节省各方面的成本,结果蒙古国居然坐地起价,既然如此,我们大可以寻找新的合作对象,比如要价更低的哈萨克斯坦。

像蒙古这样长期“脚踩两只船”,仗着自己有地缘优势耍小聪明的手段,短期还行,但是次数多了,难免会让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

如今,奥云额尔登似乎终于意识到如果继续耍小聪明的话,不光会失去依靠,还可能连自己仅剩的这么点优势都会丧失于无形,因此只能通过一而再再而三的访华来修复关系,从而促成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的落成。

有关这一点,网友们的分析可以说是不无道理,他认为,奥云额尔登如果想要满载而归,在中俄战略合作项目上分得一杯羹,归根结底还是要看看他们能为我们带来多少切实的利益。

毕竟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中国经历了太多次别人满载而归,达成目的,回到家之后就出尔反尔这样的事件了,故因此,我们不得不设防,虽说远亲不如近邻,但是我们这些年被所谓近邻背叛的还少吗?

1 阅读:121
薇薇在旅行

薇薇在旅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