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咸阳市渭城中学的舞台上,一场独具特色的眉户地方小戏汇报演出正在上演。由礼泉解崇信剧社有限公司精心编排的两部作品——《狗蛋的婚事》和《咸阳biangbiang面》,不仅吸引了数百名师生驻足观看,更被列入了咸阳市2024年文化精品工程。这场演出不仅展现了地方戏曲的魅力,更彰显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
《狗蛋的婚事》改编自一位知名作家的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令人深思的脱贫故事。剧中的主人公狗蛋原本是个游手好闲的贫困户,整日无所事事,靠打零工度日。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通过学习养殖技术,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养殖场。这个转变过程中,不仅体现了扶贫干部的耐心引导,更展示了主人公自身的成长。该剧以生动的表演和接地气的方式,真实反映了脱贫攻坚中的点点滴滴。
在剧情设置上,编剧巧妙地将养殖产业作为突破口,这与当地实际情况高度吻合。据统计,礼泉县通过发展特色养殖,帮助超过2000户贫困家庭实现脱贫。狗蛋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却是千千万万个真实脱贫故事的缩影。
值得一提的是,biangbiang面作为陕西最具代表性的面食之一,在咸阳地区已有数百年历史。据不完全统计,仅咸阳市区就有超过300家以biangbiang面为特色的餐饮店。这部戏曲将美食文化与地方戏曲相结合,既保持了传统艺术形式,又增添了现代元素。
然而,剧社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是人才培养问题,年轻演员的招募和培养需要大量时间和资金投入。其次是市场运营问题,如何在保持艺术品质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是剧社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剧社采取了多项创新措施。比如与当地学校合作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通过新媒体平台宣传推广,扩大影响力;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惠民演出,提高社会效益。这些措施初见成效,近一年来,剧社已累计演出50余场,观众超过2万人次。
这两场小戏的成功演出,不仅展现了地方戏曲的独特魅力,更反映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它们既讲述了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又展示了地方特色文化,实现了社会效益与艺术价值的统一。未来,随着文化精品工程的深入推进,相信会有更多优秀的地方戏曲作品涌现,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