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迪威公路传奇(二):中美工程兵战争中最艰巨的任务(图集)

近代史知识分子 2024-08-12 02:57:36

每段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关注历史首先是为了未来。

关注头条@不负人生优雅,为您讲述别开生面的历史军事故事。

这是用众多真实照片记载的利多公路修建历史,在下面展示的数十张首次在中文网络发布的照片中,我们将看到二战期间的中美工兵部队,是如何披荆斩棘,克服重重困难,用他们的生命和血汗,在缅甸和印度的“野人山”之中,开辟出一条通往中国战场的生命之路的。

中缅印战场是二次大战中补给线最为遥远和漫长的战区,各种用来铺路和架桥的现代化建筑材料非常缺乏——要么让位给更加重要的军用物资,要么在当地根本无法生产。

众多中美工兵部队只能开动脑筋,就地取材。幸好,缅甸的原始丛林中从来不缺乏优质的硬木,而众多河流滩涂上的砾石,也是硬化路面的好材料。

在战局最为低迷的时候,利多公路就已经开始修建印度境内的路段了。没有推土机,工程兵们只能用斧头来砍倒树木和清理灌木丛,工作效率可想而知。当重型工程设备在1943年陆续到达后,施工进度才进入了高速。

1、一名中国工兵正在砍倒一棵大树,树干随后就会被加工成木板,用来铺设胡康河谷中某座桥梁的桥面。

2、原木被运往加工厂。

3、用油锯迅速切开原木。

4、原木被许多人用力推进加工车间。

5、第一步,先剥掉树皮,方便进一步加工。

6、搬运原木还得靠人力。

7、这根木材将被加工为电线杆上的横杆。

8、印度人开设的加工厂,还是在用最原始的办法手工锯木板。

9、加工好的横梁堆放在一边等待运走。

10、大象才是最有效率的丛林运输工具。

11、中国工兵在现场加工板材和木梁。

12、作为支撑的原木,就不用那么精细加工了。

13、各种方式来搬运原木。

那些修筑利多公路的工兵和工程师们第一次看见他们未来的工作场所时,都吃惊的说不出话来。在这些人面前等待他们的,是一片数百年来都人迹罕至的热带原始森林,就连缅甸最原始的土著人都很少涉足其中:树木、藤蔓、灌木和河流遍布其中,再加上每年变态的雨季,极度的高温湿热,层出不穷的热带疾病和瘟疫,以及遍布丛林的毒蛇毒虫——没有人会认为这是项轻而易举的工作,恶劣的环境足以抵消大部分机械的力量。

14、时间是1944年8月中旬,利多公路开始延伸进缅甸境内,这张照片的拍摄者就站在印缅边境线上,前方就是缅甸的密林。第二张照片是从缅甸境内眺望印度,新开辟的公路清晰可见。

15、在丛林中开路的中美工兵。

16、测绘组是筑路部队的先锋。

17、在茂密的丛林里,很多时候炸药要比推土机管用,下面这组照片里,第一张和最后一张就是美国工兵如何将一棵一人多环抱的大树连根炸断的。

18、工程部队在不断推进。

19、中国工兵部队和他们的装备。

20、排水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21、初具规模的道路。

22、照片中的这片突出的山腰将被炸掉,以让道路更加平直,左侧是还没有来得及清理的斜面。

23、印度劳工和他们的大象不停地为工地运送物资。

24、这都算不上什么险情,不过是一棵树自己倒塌了而已。

25、道路在一天天拓宽,不断向前延伸,再延伸。

26、这段公路基础施工已经完成,沿途开始架设电线杆。

27、如何在“悬崖”上开辟一条道路——不整理好滑坡,后继的工作都得停顿,而在缅甸的雨季,一次滑坡或塌方就可以轻易让数周的工作白费。

28、热闹的工地现场,缅甸的劳工在挖排水沟。

29、工兵将原木铺设在公路转弯处的外沿,然后用泥土填满,夯实。

30、部分完工的路面。

31、劳工营伴随着公路的延伸而不断前移。

32、打孔安放炸药,然后用各种工程器械进行施工。

33、蒸汽轧路机的作用就是将碎石碾碎,压实,这样就完成了路面“硬化”。

34、这辆卡车就是移动工程办公室。

35、工作卡车车队。

36、这张图可以直观的看见道路的蜿蜒程度。

36、最让筑路部队头疼的不是日军渗透部队的偷袭,而是缅甸的雨季。工兵们用沙袋挡水,用木板铺路,虽然多少有点作用,但是道路仍旧不停被冲毁。

本文为不负人生优雅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各位朋友们,都看到这里了,点个赞再转发一下呗?

0 阅读:2

近代史知识分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