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秦氏丧礼中摇山振岳的哭声令人费解?

写乎 2019-06-20 23:13:05

作者:郝加献

(一)秦氏可卿的葬礼极尽奢华

秦氏生前誉满贾府,死后又风光无限,极享殊荣:

秦氏死后三日开丧送讣闻,停灵七七四十九日,单请一百零八僧众在大厅上大悲忏,超度亡魂;天香楼设坛,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十九日解冤洗业醮。灵前另外五十位高僧,五十位高道,对坛按七作好事。鼓乐喧天,哀声远布,“一条宁国府街上,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去官来”。

贾珍恣意奢华,花上千两银子,买下万年不坏的樯木做棺材,“非常人可享”;为了丧礼风光,又花一千二百两银子,为儿子贾蓉捐了个“防护龙禁尉”前程,使秦氏得享“诰封恭人”称谓。

据胡晓明先生统计的“分工治丧”:请了王熙凤内里总管之后,她针对宁国府中五种不良风气,采取了专人负责,分工治丧的方法。管客来倒茶的二十人,管亲戚茶饭的二十人,管上香添油、挂幔守灵、供饭供茶、随起举哀的四十人,收管茶器四人,收管酒饭器四人,收管祭礼八人,掌管灯油八人,三十人轮流上夜,就是一百三十四人,还有多人看守各处房屋。从这些分工中显示出秦氏之丧的铺陈排场之大。

大明宫内相戴权上门吊唁,不可枚数的王孙公子送葬,当今“四王”高搭彩棚路祭,“四王”中功最高的北静王又亲自前来。贾珍同贾赦、贾政连忙迎来“以国礼相见”……

这种超常规格的丧礼,让人们怀疑秦氏出身寒微,用贾珍的话说:“何以克当?”

(二)振山岳的哭声着实令人惊诧,令人费解

尽管秦氏是年轻早逝令人痛惜,但因病致死(不明?)死得平常(与悲惨尚有距离),怎么会达到上一辈的、平一辈的、下一辈的,家中仆从老小“莫不悲号痛哭”“哭声摇山振岳”“内外上下男女都接声号哭”的境界呢?在哭秦氏吗?哭她什么?

哭声令人惊诧,哭声令人不解。

曹雪芹在第十三回、十四回、十五回三个章回中,断断续续地描写了秦氏之丧。场面大,规格高,“热闹非常”。

人们怎么也难以把这盛大的丧事同形象模糊的秦氏联系起来,甚至阅读中渐渐忘记了秦氏。盈耳喧天哀声,满目铺地哀容。

(三)“万箭攒心”与“哭声摇山振岳”,是作者在哭贾家败落?

人们有理由相信,秦氏生前不过贾府一区区小人物(宁国府重孙媳妇),死后却荣极一时,葬礼隆重而盛大,既不合常规也不合情理。

笔者认为:

一是曹雪芹的超强的艺术功力使然。另外就是曹雪芹以雄奇的笔力“浓墨重彩”“刻意为之”。

十八回秦氏大治丧大出殡是这部宏篇巨制中第一个大事件,与第十六回建造“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第十八回元妃省亲盛典,白红二事相互呼应。

“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给人以“盛世”之感,同时,“白事”(尽管如烈火烹油般的热烈)也让人预感“衰败”之忧,“悲凉之气,遍披华林(鲁迅语)”。

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贾氏家族的日益败落,秦氏大治丧之后的贾家任何人(包括贾母)的丧事都不会也不可能会出其右。透过字里行间,笔者隐约看到曹雪芹对他家族败落的痛心疾首——书中,宝玉的“万箭攒心”,“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等,我们听到的不是贾宝玉在哭,而是曹雪芹撕心裂肺的号哭。正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贾宝玉不仅是秦可卿的见证人,更重要的贾宝玉见证了秦可卿死后那场浩大的葬礼。

【作者简介】郝加献,北京密云人,自由撰稿人。长期致力于文化散文的创作。长篇历史散文《旷世名园圆明园》荣获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大型征文优秀奖。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0 阅读:8
写乎

写乎

历史原创平台,普及历史知识,研究历史悬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