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知们为什么大多怀念吹捧民国

常叹此身非我有 2024-06-26 18:24:05

有没有发现印象里“公知们”大多对现在的国社会牢骚满腹,怨恨颇多,而对“民国”却充满了美好的向往!

(20年代上海外滩--图源:网络)

事实上,不看公知们的描述,只要随便搜集一些民国的政治、经济数据就会发现公知笔下美好的民国用“民不聊生”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从社会秩序、经济水平角度而言,它甚至连晚清都不如!

如此糟糕的社会,却是公知们笔下的“昨日天堂”!想了想,公知们对民国的向往大概源于以下几个原因:

1、民国虽然是废除了封禁制度,但是毕竟刚刚从旧制度过来——士农工商的“士”居首位,大家对知识分子还是很尊重的——有个例子:陈炯明兵变时,在广州城内双方士兵激烈交火,当时交火的地方有一个学校,双方都避默契地开它——没有一颗子弹射向它。

2、民国文盲率几乎90%,有点文化的人很容易有优越感!

3、民国“大师”们的收入的确非常可观;但是要说明的是,民国的普通知识分子——如小学老师一类实际上收入并不如现在很多网上说得那么高(以当时的模范省山西为例:山阴以及上党等多数县份,教师工资仅有 3、5 元而已,而同时期保姆月薪3到6元,厨师8到12元,黄包车夫16到20元)——此处的“元”皆指银元,购买力尚有保障,而1935年开始,国民党政府开始推行法币改革,货币不断贬值,普通教师的生活很多都陷入困顿——但公知们显然个个都“怀才不遇”对标的都是“大师”——就像小仙女穿越到清代不是“格格”就是“王妃”一样。

4、这些公知们觉得自己若在民国个个都是权贵们的座上宾,享有着崇高的政治地位——他们最津津乐道的就是某某大师踢了蒋介石一脚,打了蒋一巴掌却让国家元首无可奈何之类的轶事——可他们从来不说被枪杀的李公朴、闻一多死后,凶手却能升官——或许这样的人只是一些“不识时务”的异类吧!

公知们怀念的其实不是“民国”本身,而是他们想要的经济、政治特权,社会优越感!最怀念的是“与士大夫共天下”的社会地位!

16 阅读:1516

评论列表

宝捷

宝捷

83
2024-06-27 14:17

你们这类人就爱片面,给人扣帽子,断章取义!其实就是杠精!

用户10xxx58 回复 08-27 23:44
闻着味就来了

宝捷 回复 07-16 11:48
你就是这类人吧?哈哈

诺诺诺

诺诺诺

73
2024-06-28 12:43

民国时期是中国思想活耀期,产生了一大批有思想的学者。

非老猫 回复 07-13 10:33
你若活在民国必不在“有思想”的学者之列,极可能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抠鼻]

不安静 回复 07-12 22:18
乱世出英雄呗

omxz

omxz

35
2024-07-12 17:24

拉黑作者

一剑光寒十九卅

一剑光寒十九卅

24
2024-06-28 11:38

无耻之尤!

无时

无时

21
2024-07-12 17:47

哪个公知在吹捧民国呢?又是莫须有的吗?

脂香缭绕

脂香缭绕

20
2024-06-28 04:18

一批农民进城读军校、公立学校、私立学校、教会学校,甚至留学是事实,国共两边都有。在这之前,中国几千年来,农民始终是农民。我的祖辈都是农民,放弃家庭后,全进城受过教育

百度 回复 07-15 23:39
哈哈,你真的信民国时期的佃户可以读军校,公立学校这样的事。民国时期没有农民

脂香缭绕 回复 百度 07-16 00:28
我爷爷,外祖父,曾外祖父都是农民

无所谓

无所谓

14
2024-06-27 07:00

一针见血

AB西帝

AB西帝

12
2024-07-12 10:44

清妖和民国让中国倒退三百年!

高阳

高阳

7
2024-07-12 13:24

公知不死,笑话不已!!

士彬

士彬

4
2024-07-12 15:32

具有相同的思维方式

只代表个人意见

只代表个人意见

1
2024-07-12 20:40

普通人一月三元,教授一月三四百元。社会地位还十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