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问律师】京问说法|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刑事案件要少捕慎捕

北京京问律师事务所 2024-09-29 17:02:38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刑事案件要少捕慎捕的政策,是司法系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体现,旨在平衡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下是对这一政策的详细解读:

一、政策背景与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我国刑事犯罪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严重暴力犯罪持续下降,而新型危害经济社会管理秩序等犯罪大幅上升。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构罪即捕”“有罪必诉”“一押到底”的办案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因此,提出少捕慎捕刑事政策,是司法系统回应社会关切、提升司法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

二、政策内涵与要求

少捕慎捕的核心在于依法审慎适用逮捕措施,尽可能减少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羁押。具体要求包括:

少捕:要求司法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时,应依法加强对逮捕社会危险性的审查。对于那些可能判处较轻刑罚、社会危险性不大,或者有其他条件可以保证诉讼顺利进行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尽可能适用非羁押强制措施,如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以减少不必要的羁押。

慎捕:在决定是否逮捕时,司法机关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以及其悔罪表现、再犯可能性等。同时,还要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如证据是否确实充分,是否有其他替代性措施等,来做出审慎的决定。

三、政策落实与成效

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探索实践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理念,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刑事案件不捕率从2019年的22%上升至2023年的41%;不诉率从2019年的10%上升至2023年的26%。这些数据表明,少捕慎捕刑事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司法资源得到节约,人权司法保障得到强化,社会和谐稳定得到促进。

四、政策展望与挑战

未来,随着少捕慎捕刑事政策的深入贯彻,司法系统将继续面临如何平衡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如何提升司法效率与公正性等多重挑战。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司法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司法办案质量与效率,确保少捕慎捕刑事政策得到全面、准确、有效的落实。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