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卸任之际,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向中国发出了公开喊话,询问中国是选择与美国携手,共同管理全球事务,还是决定与俄罗斯、伊朗及朝鲜“孤注一掷”,共同对抗美国。
这一言论引发了广泛关注,人们不禁好奇,为何一位即将离职的政界人物会发出如此言论?而中国对此又持何种立场?
沙利文,作为拜登政府中的“智囊”核心,一直被外界视为未来十年中国将面临的“最棘手对手”。
尽管任期即将结束,但他对中国的关注却丝毫未减。
在最近一次接受澳大利亚智库的采访中,他针对中国、美国以及俄伊朝三方的关系立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沙利文指出,中国虽然并非俄伊朝的盟友体系中的一员,但与这些国家的紧密关系却可能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他担忧,如果中国继续与这些国家保持密切合作,不仅中美关系会因此受损,整个亚太、欧洲乃至全球的地缘政治平衡都可能被打破。
沙利文的这番言论,实际上是在暗示中国应该在美俄之间做出选择,他认为中国与俄伊朝的合作是冒险且没有前途的,甚至可能将中国置于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
同时,他也强调,中国不能一边与美国发展关系,一边又保持反美立场,这样的中立态度是不可取的。
中国一直坚持自己的外交原则,对于美国的“选边站”要求,中国并未轻易妥协。
中俄伊朝等国都是美国长期制裁和打压的对象,这些国家分属中东、亚太、东欧等不同地区,但都是各自区域内的强国。
它们的联手,无疑是美国不愿看到的局面。
因此,沙利文的喊话,更多被视为美国及其盟友对中国发出的警告。
除了沙利文,美国财长耶伦也近期对中国发出了威胁。
她表示,美国及其盟友正在考虑对俄罗斯出口实施更严厉的制裁,包括限制运输俄罗斯高价石油的货轮和船商。
耶伦还指出,由于中国在俄罗斯以能源换取战争资金方面提供了帮助,因此不排除会对中国银行发起制裁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美国的邻国和铁杆盟友加拿大也对中国采取了强硬态度。
除了频繁炒作中国的人权问题外,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还签署了法案,扩大对中国商品的制裁范围,并加征额外关税。
这些商品包括半导体、天然石墨、新能源电车等。
加拿大方面声称,这是为了应对中国的“产能过剩”和贸易行为对北美市场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欧洲的最大盟友聚合体——欧盟,也长期对中国保持警惕。
自今年3月起,欧盟就对中国新能源电车展开了反倾销调查。
尽管有数据显示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占比很低,并未对本土车企造成实质性损害,但欧盟仍将其视为中欧贸易谈判的筹码,试图逼迫中国做出让步。
从这些事件中不难看出,沙利文的表态并非孤立现象,而是美国及其盟友近期对中国发出的一系列警告的总结。
他们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必须站在美国一边,否则将面临无尽的围堵和制裁。
这符合美国单边霸权主义的一贯作风,即拉拢者为友,不拉拢者为敌。
那么,面对美西方阵营的威胁和逼迫,中国将如何应对?事实上,中国已经对这些言论和行动做出了明确回应,那就是坚决说不。
对于欧盟的威胁,中国采取了“能谈则谈,不能谈则打”的策略。
中欧之间已经进行了多轮磋商,只要欧盟不放弃谈判,中国就不会首先拒绝。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妥协。
从今年对欧洲乳制品、猪肉、白兰地、大排量燃油车的制裁措施,以及后续准备的一系列商品制裁计划来看,中国已经做好了“谈不拢就打”的准备。
对于美国的威胁,中国则选择了直接无视其经济威胁,而在科技领域则另有应对之策。
耶伦威胁制裁中国银行,这实际上是迎合了特朗普时期打响贸易战的言论。
然而,中国作为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对中国银行的制裁将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
以美国当前脆弱的经济状况来看,这样的威胁无疑是自取其辱。
尽管美国在半导体领域对中国发起了大规模的制裁,但中国也迅速采取了反制措施,对锑镓锗、石墨和超硬材料等关键材料进行出口管制,直接冲击了美国的军工产业。
这使得拜登政府陷入了两难境地。
事实上,中国在某些领域虽然仍落后于美国,但综合实力已经相当接近。
中国已经有了说不的权利和实力。
沙利文等政客试图通过威胁和逼迫来让中国屈服于美国的霸权主义之下,但他们显然打错了算盘。
此外,美国也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
作为曾经的全球最强国,美国却不断“坑害”自己的盟友:日本因亲美而陷入30年的泡沫经济泥潭;英国因与美国联手而脱离欧盟,现在国家面临破产;乌克兰则因听从美国的指使而放弃全球第三核大国的地位,如今成为美俄博弈的棋子。
还有印度、菲律宾、韩国等试图跟随美国的国家,它们的下场又如何呢?
总之,中国将坚定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外交原则,不会因外部威胁和逼迫而改变立场。美国及其盟友应该正视中国的崛起和实力,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与中国进行对话和合作。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