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骗走”马云10亿的男人:还了阿里5000亿,刚当选为院士!

奋斗小火球 2024-05-08 01:25:04

他是那个“奇迹般”让马云放下十亿的人,曾被阿里的同仁们指责得体无完肤,甚至受尽了欺凌。

他就是王坚,阿里云的缔造者,也是那个饱受争议的领袖,被责难了整整四载,甚至在会议上委屈得泪如雨下。

但如今,他被公认为近十年来中国最杰出的首席技术官。刚刚公布的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中,一个名字格外耀眼——王坚!而在这场激烈的院士争夺战中,诸如百度的李彦宏、王海峰,微软的沈向洋,比亚迪的王传福等互联网巨头均落选,而王坚却脱颖而出。

王坚对马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带领阿里云成为了巨头,为阿里巴巴赢得了超过一百四十万客户。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阿里云单季营收高达九百二十九亿元,增速达到六十四%,成为阿里所有业务中增长最快的板块。

  1962年,王坚出生,人生的前30年,似乎是一帆风顺,被誉为天才的成长篇章。

22岁时,他荣获杭州大学心理系学士学位;28岁,又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30岁时,已是心理学领域的教授;31岁,更被提拔为博士生导师;32岁,又飞速晋升为系主任。

据说,在杭州大学攻读研究生期间,他还跑到浙江大学,旁听了计算机研究生的课程。不经几年,王坚的水平居然能与计算机导师相媲美。

他攻读的是工业心理学,专注研究人机界面,深入人体工效学的领域。

所有的机器高效运转,都少不了心理学的支持,包括计算机。而王坚则是国内这一领域的顶尖专家,还承担过国家863子课题。

别人的人生仿佛是一阶一阶的台阶,而王坚的人生却是一年比一年跨得更高。

按照这样的步调,他似乎不必太努力,便能坐享名利。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生活。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已经是系主任的王坚却选择了辞职。别人眼中的铁饭碗,在他看来,似乎并不那么重要。

1999年,离开学校的他加入了微软亚洲研究院。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王坚深受比尔·盖茨的信任。他领导的团队,是与比尔·盖茨直接讨论问题最频繁的小组之一。

外界甚至传闻有人在比尔·盖茨面前提出软件数据分析的问题时,盖茨会说:“你应该找王坚。”有人形容他:“在这个牛人如云的世界里,即使众星捧月,他也能脱颖而出。”

 2007年,身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的王坚,应邀出席了阿里召开的“网侠大会”。

在这个盛会上,他与马云交谈时说出了一句话,这句话不仅改变了他自己,也影响了马云和阿里巴巴的未来:“如果阿里不掌握技术,它的未来将会黯淡无光。”

这句话让马云对王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觉得自己终于遇到了一个比自己更了解阿里的人,一个阿里最迫切需要的人。

一年后,王坚应马云之邀加入了阿里,担任首席架构师的职务,首要任务是为阿里自主研发云计算技术。

项目刚开始时兴致勃勃,没人想到后来会遭遇多少质疑与非议。

十几年前,云计算还只是一个概念。当时,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聚在一起讨论。

马化腾淡定地说:“云计算可能在几百年甚至一千年后才会成为现实,现在还太早。”

李彦宏补充道:“云计算,说实话,只是新瓶装旧酒。”

那时,无论是BAT还是国有企业,基础设施都依赖进口。服务器来自IBM,数据库来自甲骨文,存储设备来自EMC。

连行业巨头都对此存有疑虑,更不用说阿里内部了。然而,让马云和他没想到的是,这些质疑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猛,而且持续了很长时间。

王坚的加入引发了许多人的怀疑。更重要的是,他要做的事情几乎是不被认可的:自主研发云计算。

“本来可以乘高铁,却非要骑自行车去上海。”这是阿里的一位研发工程师对此的不满。

这位被马云一眼相中的技术大牛,进入阿里后却成了最受争议的领导,被指责了整整四年。

最初,王坚与团队在北京的一处租来的小办公室里共同努力,甚至连暖气都没有。

夏日的时候,办公室里摆满了测试设备,宛如一座火炉。大楼的空调又古老不堪,制冷效果甚微,几乎让同事们快中暑。

为了不耽误工作进度,王坚想到了一个妙计:每天让冰场送来两大块冰,塞在办公室的桌椅下,用物理降温。

有一次,周六,马云专程来北京,特意到阿里云的办公室参观。同事们赶紧准备打开电脑,向马老师展示团队的成果。结果按了半天电源开关,机器都没反应,才发现原来大楼停电了。

马云就这样在办公室里坐了半个小时,直到物业恢复供电,才得以一览阿里云飞天系统的最初面貌。

王坚告诉马云,这群人非常能干,每天都加班。马云颇为惊讶: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能加班?几天后,阿里云就搬离了那栋大楼,迁入了有空调的办公室。

然而,云计算的研发难度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王坚原本是个性情温和的人,但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跟团队拍桌子。

有些同事回忆道,每次开会大家都会把桌子收拾干净,把水杯等物品拿走,以防止“意外”发生。

有一次,王坚非常生气,砰砰地拍打着手机。有一位工程师实在无法忍受了,说道:“博士,你打的是我的手机。”可以想象压力之大。

更不用说其他部门了,受马云之托使用“飞天”云计算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数据传输问题、计算稳定性问题、处理速度问题,各种bug接连不断,令人应接不暇。

为了不给其他部门添麻烦,王坚和所有的技术工程师直接住进了办公室,日夜不停地开发,加班修复系统。

最艰难的时刻,阿里云整个部门连续几年都在集团中排名垫底,没有任何进展。

许多不了解情况的同事开始质疑王坚。有人说,马云找错了人,因为他一无所知,只是一个拍马屁的。公司内外都充斥着对王坚的指责和抱怨。

有人如是评价他:“马总找王坚来挑大梁,简直是个错误。首先,他对技术一窍不通,其次,他总是给人承诺,却无法兑现。”

“而且,他就是一个拍马屁的高手,我至今都不明白,聪明如马总,怎么会被他哄得团团转。是不是后来发现骑虎难下了?”

最初,人们只是背地里议论,后来,人们再也不再忌讳,公司里充斥着“骗子”王坚的笑谈。

“一个心理学博士竟然能成为阿里巴巴的CTO,真是心理学学得真好啊!”

甚至有员工在阿里总裁大会上,直接对马云说:“马总,别听王坚胡说,他就是个骗子!”

在马云任命王坚为阿里CTO的内部贴子下,很多人留言质疑王坚,说他浪费钱,浪费资源,却没有任何成果,凭什么晋升为CTO?

“部门的考核绩效连年都很差,评价毫无依据,为什么王坚的部门还没有被解散?”

面对一条又一条的质疑,马云不得不在贴子下回复:“请相信博士(王坚),给他一点时间。”

然而,这并没有太大帮助,部门之间因为阿里云的问题而争吵不休,会议室的桌子被拍得震天响,甚至连一向沉稳的马云也被拍得眼花缭乱。

“两拨人在我的办公室里吵架,公司就像要分裂一样,最糟糕的是我根本听不懂他们在争什么。”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马云说得滑稽却又泪眼婆娑。

在这种非议之中,云计算部门的同事们每天低着头工作。许多成员无法承受压力,超过一半的人选择离职或调岗,辞职信上写着:“我觉得再这样下去,看不到任何希望。”

今天,左边的座位空了,明天,右边的座位又空了。“谁也不知道当时王坚帮我们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回忆起那段日子,同事们只说了这么一句话。

直到在阿里云事业部年会上,一向沉默的王坚失声痛哭。

但即便泪水止不住地流,他仍然举起话筒,哽咽地给自己加油:“这几年我受到的批评甚至比我一辈子受到的加起来还多,但我不后悔。只是,在我上台之前,看到了几位同事,他们曾经在阿里云工作,如今已离开……”

 众说纷纭,谣言四起。王坚与为数不多的同仁,默默坚持。

几乎被众叛亲离的王坚,在这时获得了马云毫无保留的支持:“王坚说他懂得大数据的方向,我相信他。就算碰了壁,即使投入的钱打了水漂,我也能承受,这是战略。”

面对阿里巴巴集团的全体员工,马云言辞坚决:“我每年为阿里云投资100亿,投资十年,如果还没有成果,再说。”

这番话,立刻平息了所有的流言。

在阿里云年会上,马云发表了这样的讲话:“我明白,所有留下来的人才是真正的阿里云核心。有时候不是你技术有多强,而是我们有多团结,彼此多配合,多支持,多理解。”

“在其他公司,要是内网上有这么多人指责,我也会同样难过。我有段时间也为此心痛,就像我可以责骂我的儿子,可以惩罚他,但我绝不允许别人伤害他。”

“我从未想到公司内部对阿里云有如此多的异议,但你们都坚持了下来,我为此感到自豪。如果你们能忍受内部人的批评,抵挡住那么多的指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迎接未来五年的挑战?”

在航行的领航者,总有遭遇不被理解的时刻。能有一个真正理解自己的人,是何等的幸运!

对于这位始终信任自己的老板,王坚充满了感激:

“当时马云老是对我说,王坚,我只有一个要求,你别再拍桌子了,知道吗?”

被质疑久了,早已忘了被人信任的滋味,他下定决心,要带领着剩下的工程师,用尽全力去拼搏。

 王坚带领着团队,日以继夜地奋战。当时,云计算面临着一道“5k”关口,若无法突破,数月后计算能力就会陷入停滞。

阿里金融的贷款业务被迫中止,甚至淘宝的数据业务也将陷入瘫痪。一旦研发失败,后果将不堪设想。这不仅仅是阿里云的一场战斗,更是整个阿里集团的生死关头。

一些同事,连续几周不知休息,被叫到深夜两三点解决问题,早晨又在工位上出现,被誉为“铁人”。

各个部门的技术精英,迅速组成增援队伍,全力以赴。在最后的测试阶段,杭州和北京两个办公室的同事通宵电话不断,轮班休息,但电话不能中断,用来接听的电话已经烧得滚烫。

于是,一行行代码被紧锣密鼓地打出。到了2013年6月底,云计算进入了最终测试阶段:突然切断电源。理由简单明了:“如果系统能够承受这种突然断电,那么阿里云还有什么是不可靠的呢?”

负责拉电的同事反复确认了三次:“真的要拉吗?”最后,颤抖的双手拉下了电源。

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只有机器重新启动的声音回荡在办公室里。四个小时后,当系统完全恢复运行时,许多阿里云的同事已经被冷汗浸透了背心。

系统自检,一切正常。尽管有十台服务器损毁,但数据却完好无损!这一刻,在场的每个人都明白:我们成功了。有人情不自禁地哭了,而王坚只是默默地走出了办公室。

所有的争议,所有的挑战,所有的疑虑,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

  王坚在央视《朗读者》节目中平静地说道:“阿里云是用生命换来的。”

他带领着一群年轻人,将那个曾只存在于他们脑海中的概念,化为现实。这是前所未有的尝试,中国人从未有过的尝试。

正是这群勇者,以自身为棋,胜过天半子,使阿里云成为中国首家具备完整云计算能力的企业。

从那时起,中国企业的IT架构升级方式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单纯购买进口设备和系统,而是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云计算技术。

中国网站登录阿里云的比例从20%上升到50%。每个季度,阿里云的增长率都保持着100%的同比增长,这种逆天增长持续了12个季度。

19个地区,200多个飞天数据中心,相继启动。不到一年时间,阿里云的收入就超过了6.5亿元。

2017年,飞天云计算操作系统在科技进步奖中获得了一个特别奖项——中国电子学会15年来的首个特等奖。

在芯片领域,我们面对着美国的垄断,只能无奈地沉默;在操作系统领域,我们面对着美国的背影,艰难追赶。

但在云计算领域,王坚带领着一群理想主义者,用了十年时间,将阿里云带至与亚马逊同等水平,成为全球第三、亚洲第一。

这一切来之不易。阿里最大股东孙正义曾说:“阿里云的未来是无限的,它是互联网的未来。”

在阿里巴巴的云栖小镇,一尊雕像傲然矗立,雕像上刻着两个字:“飞天”。

雕塑上刻着王坚领导的飞天团队,以及所有工程师的名字,无论他们是否还在这个部门。

在那个没有暖气、空调不足的破旧屋子里,曾有同事无意间说了一句话:“也许有一天我们会成功,我们写下的飞天第一行代码将被印在T恤上!”

这一切都变成了现实。有人在知乎上写道:“10年前,我觉得博士(王坚)是个骗子。现在,我认为他是位伟人。没有这些被别人误解为狂热的执着,世界又怎么可能会改变呢?”

总会有一群人,他们走在没有人走过的路上,黑暗笼罩,只能一边摸索,一边纠正,默默承受不被理解的孤独。

然而,当一切坚持成为历史,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人们常说,认真就输了。但世界同样相信另一句话:认输,才是真正的失败。

0 阅读:0

奋斗小火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