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料入门科普:所谓的化工泥是怎么个化工法?大红袍、天青泥、民国绿到底存不存在?

文气紫砂 2019-12-25 09:57:13

对于大部分的壶友来说,不管紫砂壶是全手工还是半手工,甚至于机车壶,壶是用来泡茶的,那最最重要的就是泥料好不好,安全性肯定是放在第一考虑的!无论是玩壶新手,还是资深大师,每一位壶友对自己所购买的紫砂壶泥料都是非常关切的。然而,真正了解紫砂圈的朋友应该也知道,紫砂壶整个消费市场都是极其混乱的,无论是实体门店还是遍布全国各地的各种展会,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等乱象都充斥着整个行业。特别是紫砂泥料部分更是坑多水深,外山料、拼配料、调配料和化工料其实都常见于我们身边的市场中。

关于泥料的知识,其实极难获得,属于紫砂工艺中的冷且极其重要的知识。而紫砂壶的入门学习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泥料类目较多;然而调沙、拼紫等多种尝试又衍生出很多种搭配;在此之上商家又发明了不少名词作为销售话术。不是炼泥者本人,确实很难搞清泥料的原原本本。

我在写这一篇文章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也线下走访听到了一些故事,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听我慢慢道来!

紫砂泥的构成

以科学的角度分析,紫砂泥的成分大体上可以分解为:高岭土(泥)、赤铁矿、云母、石英。其中高岭土(泥)、赤铁矿、云母、石英是系列矿,含有其他各种天然矿物元素。

紫泥化学成份

数据指标中,紫泥中的三氧化二铁含量在8~12%左右,这个是紫砂泥里重要的着色元素,紫色和红色都是从这而来。含氧化铝21~28%,这决定了其烧成温度。组成成分里的白云母,呈片状,也就是烧成后茶壶表面的银星片。组成紫砂泥里的矿物质有大小圆片状,带棱角片状,针状,团状结构,在1150度高温下,大中小颗粒互相反应融合,组成特殊的团状结构,烧成后透气不透水,耐热急变性能好,具有双气孔结构。

具体到紫砂壶体,肉眼可观测的大致分为小黑点、小白点、反光点对应的就是铁质、白云母以及石英。

紫砂泥的分布

在最早的定义里,其实本山指的黄龙山,原矿指的就是无添加染色剂的紫砂矿。现在的定义比较宽泛,一般指宜兴出土的紫砂矿,不添加着色剂的就是本山原矿。

从地理上说,丁蜀镇地处天目山余脉,属于丘陵、平原、河道的“混搭”地带。浙江天目山脉都有(而丁蜀大部分丘陵是其最北的余脉),周边如安徽广德,浙江长兴都发现了紫砂矿,现在茶壶匠人用的部分泥料,就有在浙江的长兴、郎溪、安吉出产,运输到丁蜀,经过一系列的调配以达到制壶所需要的黏性和沙质密度。但这些地方的紫砂泥与宜兴出土的紫砂泥相比各种成分比例不同,导致烧制出的紫砂壶在水色,砂感上均略逊一筹。

题外话:如何区分本山外山?

简单点说,黄龙山的紫泥,一般烧成温度在2.5号表左右,颜色棕红带黑(具体颜色参考问壶紫砂学堂第五期:宜兴陶瓷博物馆泥料概览),断面致密,敲击声音稍脆,入水会变哑。何为哑?你可以参考敲木鱼的声音。这个是判断紫砂泥的吸水率,外山料一般泥性重,砂感弱,烧成温度偏低,结晶度较本山料高,入水则不会变哑,相应的透气性也会差许多。

所以简单地去判断一款泥料是不是外山料,只需两步,首先看烧成颜色,二是询问烧成温度和气氛。如果颜色偏紫,看起来比较纯,细看颗粒种类和颜色偏少,烧成温度在2.5号表以下,那判断是外山料的可能性会超过90%以上。

紫砂泥的性质

以黄龙山矿区举例,区内出产泥料都统称本山甲泥,深埋山腹的石英砂岩的夹层中,并非有些人以为的整个黄龙山都是紫砂泥。从地质学上说,属于晚泥盆系上统五通组上部和高骊山组中部地层,用来做壶的紫砂泥只是甲泥中的一部分而已。

这是矿石的样子

练成泥的样子

打成泥条长这样

紫砂泥做成壶烧制出来颜色丰富,主要是因为紫砂泥料里一些元素在起作用。譬如紫泥和红泥类的颜色主要是靠铁元素的含量,而段泥类的黄色主要是因为氧化钛的含量多寡,这些元素都是天然形成的,和其他元素都是共生的关系,人工添加的烧成后会比较死板,颜色缺乏一种活性,这点很难用语言来形容,有机会多看看正宗的原矿料对比才能慢慢积累。

紫砂泥的分类

紫砂泥的分类大致分为五类,紫泥系列,红泥系列,朱泥系列,绿泥系列,段泥系列。

首先数量最多的就是紫泥系列,但近些年化工合成朱泥系列越来越多,渐渐由赶超的趋势。

红泥系列是比较漂亮的紫砂泥系列,特别是降坡泥红中带黄,极具美感。

绿泥系列,包括墨绿泥等,在矿料的时候呈现墨绿色,但烧制成型后呈现黄色,与段泥系列差异不甚明显。

段泥系列是属于共生矿,绿泥和紫泥共生最多,绿泥和红泥共生较少,红泥和紫泥共生极少见。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段泥呈现黄色,有极少数呈现类紫色。

朱泥是相对特殊的紫砂泥,它不同于紫泥、红泥、绿泥、段泥。朱泥的有限成分是高岭土,少量石英矿和赤铁矿。在定量分析后它的二氧化硅含量类似,但三氧化二铁远超紫泥。因为其收缩比例大,缺乏紫泥里云母石英作为支撑,所以只适宜做小品,且壶体表面容易起皱。

紫砂泥的炼制

现在的炼泥方式和明清时代已经有了一些变化,基本分为开采、风化、破碎、磨粉、筛选、加水、炼制成泥。

其中开采部分因为古代的技术能力所限,最开始开采的都是表层矿,后来慢慢有了人工开凿窑洞去挖,但是和建国之后的矿井深度相比还是不可同日而语,所以现代的泥料其实是优于明清时代。

四号井主矿口

题外话:泥料炼制的时候,往往会听到一个名词:目数。那什么是目数,目数高低有什么具体的影响?

目数是一个材料单位,用来计量泥料网筛的筛孔密度。1目=1平方英寸的网筛面上有1个筛孔;40目=1平方英寸的网筛面上有40孔。其中的目数精度见下表,常用的是40目和60目。

目数越小,紫砂壶就越粗犷,做的时候难做,但成品以后烧制稳定,不容易出现瑕疵。目数越大,紫砂壶就越细腻,做的时候容易,但成品以后烧制不稳定,容易出现瑕疵。从透气性的角度讲,目数越低、透气性越高。

紫砂泥的烧制

紫泥系列的烧制温度一般是2号表,1190℃,收缩比在10%左右。

绿泥系列的烧制温度要略高于紫泥,收缩比在10-11%左右。

团泥系列的烧制温度要同于紫泥,收缩比在10-12%左右。

红泥系列的烧制温度要低于紫泥,收缩比在10-14%左右。

朱泥系列比较特殊,烧制温度要低于紫泥,收缩比在15-25%左右,常见的收缩比在15%左右。

耳熟能详名的紫砂泥

一、大红袍

总所周知“大红袍”是武夷山的名茶,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成了紫砂泥的名称,紫砂历代泥料考据中也从未记录过有“大红袍”这款紫砂泥。

在宜兴紫砂博物馆和《宜兴紫砂矿料》一书中,关于“大红袍”有这样一段描述:

产于黄龙山浅表黄石夹层中的白泥泥层之间,偶然出现,含矿量极为稀少。矿料外观呈大红色云片状致密结构,比较坚硬,含有一定量的微细白色云母碎片,表面有油脂般的光泽感,不溶于水。....烧成后呈大红色,其表面颗粒质感于紫泥大致相同,呈细梨皮状,胎质纯正温润,光泽如玉,是公认的优质紫砂红泥,也被称为“大红袍”(下图附作品)

也就是说,紫砂届流传的“大红袍”其实就是黄龙山大红泥,而且产量极其稀少,随着黄龙山封矿之后,真正意义上的“大红袍”其实早已经绝迹江湖,世所罕见。

题外话:那现在微商、电商铺天盖地的朱泥大红袍又是什么情况呢?

我们知道真正的“大红袍”属于红泥,而非朱泥,所以从泥料上讲,现在壶商所宣称的“大红袍”其实与真正意义上的“大红袍”是两回事。国人喜爱红色,红色代表喜庆、代表热烈、代表爱情,代表好运,而“大红袍”这样又好听又如雷贯耳的名称就被借用到朱泥身上。

一般来说,紫砂练泥厂把朱泥矿中优质的部分单独挑出炼制成泥,制壶匠人拿这样的泥做成壶,对外即可宣传朱泥“大红袍”,即优质朱泥在宣传上可等同于“大红袍”,奈何国人不守规矩的太多了,现在几十几百的低端壶,在奸商口中也是“大红袍”,至此“大红袍”一词已面目全非,和现在的“帅哥”“美女”一样,属于基本称呼而已,各位壶友不必太过当真。

二、天青泥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这是关于“天青”这个词最脍炙人口的两句话,“天青”在这里变成了爱情的见证,变成了汝窑传世的经典。

汝窑洗(宋公元960年---1279年)

那天青泥是否如世人想象中一般,淡雅的天青色?

这是某电商对于天青泥的描述,事实如何,我们还是参考宜兴紫砂博物馆和《宜兴紫砂矿料》一书中关于“天青泥”的描述:

产于蠡墅大水潭北侧向西一百多米处。矿料外观质地均匀细腻,呈紫褐微透红色致密块状,易碎略坚硬,白色云母碎片含量极少,表面呈贝壳纹理状,有白色蜡质状(烧成后会形成白点状),断面呈紫黑微透红色、前人因这种矿料颜色与天青色染色料相似,故习惯称为“天青泥”。....烧成后呈深猪肝色,表面呈细梨皮状胎质细密坚润,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

光绪八年《宜兴县志》记载:“天青泥于诸泥最贵,制茗壶者特用之”天青泥在古时就不多见,现在更是久已不见。这次由于紫砂路的修建,使本以为绝迹的天青泥得以再现。(下图附作品)

综上所述,天青泥属于传说级泥料,包括蠡墅大水潭矿区早已成为爱壶人士心中美好的回忆,对于号称天青泥的紫砂壶和壶商,大家请无视。

三、民国绿泥

民国绿泥是一款特别的“化工泥”,顾名思义之所以叫民国,是因为这个练泥方法始于民国时期,由当时宜兴陶瓷职业学校的王世杰先生创作,泥料的拼配是在优质本山绿泥中加入氧化钴,使得成品壶烧成后呈深绿色或墨绿色,器具表达形质完美。由于原料昂贵(本山绿泥原料昂贵,是泥中精品、添加的氧化钴为德国进口钴料),当时只有少数制壶名家能够使用,是人工配置为数不多的紫砂泥之一,属于了不起的创新。

题外话:氧化钴的添加对于紫砂壶的日常使用有没有影响?

氧化钴是一种低毒化学物质,长期直接接触钴原料的接触者可能会出现呼吸道过敏,体质下降等症状。但在泥料的练制中,对钴原料的添加控制在0.3%以内,经过高温煅烧的过程,泥料中的矿物元素形成稳定的结构,只有在浓硝酸和氢氟酸的高温高压下进行消解,使得这些金属元素重新溶解来,因此我们日常使用是安全的。

顾景舟制均玉

题外话:那现在市面上的民国绿壶能不能购买?

我们知道真正的民国绿是优质本山绿泥加入氧化钴调配而成,价格不菲,且量极少,作为紫砂从业者,除了博物馆,平时几乎见不到真正的民国绿。在国营紫砂厂时期,厂内有单独的泥料车间,用于泥料的拼配炼制,值得一提的是现如今大都数的泥料配置方法都是以前紫砂厂泥料车间里流出来的,民国绿泥在当时也是较为热门的拼配泥料,顾景舟大师在后期就制作了一把民国绿《均玉》壶。国企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是泥料的品质,氧化物的添加还是有非常严格要求的,随着国营紫砂厂的倒闭,最后一批值得信赖的民国绿泥业已消失。

目前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民国绿作品,大多数是低劣泥料和毫无节制的添加化工料的结果,其中也许有正品,但概率太低,实在不建议壶友去购买任何民国绿泥紫砂壶。

篇幅有限,关于泥料的其他部分如紫砂泥的酸洗、钛酸钡的添加,其他氧化物的添加、捂灰、柴烧等等系列问题只能下回再表。

感谢点赞、关注。有任何疑问,也欢迎留言探讨!!

3 阅读:247

文气紫砂

简介:向所有理想主义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