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我们的周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富不过三代”。
虽然说全球的富豪中,是通过血亲继承就占大约四分之一,但财富能坚持三代或者三代以上,实属是凤毛麟角。
而中国这个家族,不仅财富继承了三代,就连首富,三代人中也都曾出现过。
这个家族就是荣氏家族,那他们是怎么发家的?又是怎样将资产、财富传承至三代还经久不衰呢?
“富过三代”不是偶然
懂得观察,洞悉局势,清楚需求是一个人,一家公司成功的基础,而荣氏家族的发家也正是源于这样的逻辑。
清末的广东是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是观察世界局势最重要的途径,荣德生就抓住了这样的好机会。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衣食住行是人类的第一层需求,而面粉、衣服(纺织、棉布)这样的大需求都被荣德生兄弟看在了眼里。
因而,面粉厂和纺织厂便是他们起家的基本,而物美价廉的商品便是他们发展的关键。
不论是面粉,还是纺织品,他们都坚持着这个原则。
当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必须要承担还在于社会责任,荣氏兄弟不仅建了多所学校,还建设、捐赠了一个有20多万册图书的图书馆。
这样的善举和策略,让荣氏兄弟有了“面粉大王”和“纺织大王”的称号,也让他曾经成为过民国首富。
继续贯彻这些善举和策略的荣氏二代,既将父辈的产业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将国家利益放在了首位:主动提出公私合营,并将中信集团交给了国家。
而荣氏二代中的领军人物,荣毅仁也被陈副总理称为“红色资本家”,并在1993年当选了国家副主席。
他的儿子荣智健也同样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选择白手起家,并凭借特别的能力和胆识,经过一系列的扩张和发展,最终资产更是力压李嘉诚先生,2002年他也成为了中国的首富。
可见,“富不过三代”这个魔咒并没有降临到他们的身上,反倒是祖辈身上的良好品德被他们传承又改良。
而且,最让人赞叹的是,他们积极的、主动的将社会责任、国家利益放在了首位,这样的大格局就寓意着他们的成功并不是偶然。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才能长久
如今的荣智健早已退居到了幕后,而他的亲人、后辈还依然有活跃在政商界的人物。
不论他们生活、发展在哪个国家,荣氏家族这个“金字招牌”,在他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愈发的开枝散叶,越发的发展壮大。
而他们的处世之道更加值得我们学习,就如《了凡四训》中提到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将人民需求、社会责任、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整个家族必然会有无穷无尽的福报。
当然,荣氏家族这种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积极维护国家利益的做法,也为那些只是顾及个人利益的企业和家族敲响了警钟。
譬如邹承慧家族、鸿博印刷的尤氏家族,他们都将个人利益放在了第一位,当企业遇到转型危机,或者看到股票套现的便利性之后。
吃干抹净,既处理了自己的企业资本,还将投资者、股民的钱分批卷走。
人去楼空,等待投资者和股民的只是无尽的失望和痛苦,而他们这些资本家或许是早早移民到了国外,又或是用资金购置了大量国外的固定资产:房产之类的。
他们都是实业公司,却着迷于在金融市场逐利,这种本末倒置又想要一蹴而就的做法,虽然暂时会收割到财富,但受到反噬只是时间问题。
从荣氏家族和邹承慧家族、尤氏家族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家族长久常青的唯一做法就是积极的承担起社会的责任,积极的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坚持原创不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作者,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信源:《“被遗忘”的荣家人》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