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将到,但因贾敬死后的孝期未满,宁国府不能大操大办地欢度佳节。可是贾珍是个放荡无羁的花花公子,是不肯放过吃喝玩乐的良机的,于是就与娇妾佩凤商量出一个权宜之计:提前在八月十四日过节。为饱口福,竟“煮了一口猪”(七十五回)。
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煮”字,活现出这是一道标准的满族传统食品。满族人自古爱吃白煮的猪肉,名之曰白肉,又叫白片肉、白切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它是必不可少的主菜。在祭神祭祖时它更被视为上品,并尊称为福肉。为托神灵和祖宗之福,待祭祀完毕要分吃福肉,而且不加盐酱,不计数量,以吃饱为度。 连素不相识的路人也可分享一份。为了适应这种风俗,沈阳和北京等有满人聚居的城市里都设有白肉馆。北京著名的沙锅居饭庄就是以卖白肉起家的,至今已经营了 250佘年,仍生意兴隆。

不过以上说的那种“不加盐酱”的吃法是古代遗风,随着满汉文化的交流,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互相影响,现在满族兄弟吃白肉时有的也佐以酱油、蒜泥或腌韭菜花之类的调味品了。
为开设八月十四日的夜宴,贾珍还令“烧了一腔羊”(七十五回)。
过节烧羊肉是北方人的风俗。《随园食单》中写道:“牛羊鹿三牲,非南人家常时有之之物。”这就明确地指出了吃牛羊鹿原是北方人的生活习惯。时至今日,情况亦然。
南方人往往把烧字理解为用锅烧煮食物,然而在北方人的概念里,烧字则是指用明火或暗火烘烤食物。所以“烧了一腔羊” 也就是烤了一只羊。这种烤羊肉的方法在《随园食单》中也有记载:“羊肉切大块,重五七斤者,铁叉火上烧之。味果甘脆,宜惹宋仁宗夜半之思也。”
把羊肉切成五至七斤重的大块烧烤,又未说到用调味料,这显然也是比较古老的一种吃法。若是今天吃烤羊肉,似应酌加调味品才是。譬如可备有细盐、酱油、甜酱、葱段、蒜末、辣椒粉之类。
“宋仁宗”指北宋的第四任皇帝赵祯。他很爱吃烤羊肉,有一次半夜里睡不着觉,仍想吃烤羊肉。但又怕惊扰众多的官人,终未下令取索。
本文节选自秦一民先生的《红楼梦饮食谱》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