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必须深刻地觉醒!中俄天然气管道的竣工无疑是重大能源合作领域的一座熠熠生辉的里程碑。这条具有关键意义的线路并未穿越蒙古国的广袤领土,却每年为中国多达 4 亿的人口提供了稳定且持续的天然气供应。
中俄天然气管道的非凡意义究竟体现在何处?其精心规划的线路背后又深藏着怎样的深远意义和战略考量?这对于蒙古国而言,无疑不啻为一个发人深省的深刻启示!
就在 11 月 18 日,国家管网集团以庄重而严肃的态度郑重宣告,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已实现全线竣工,并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投产事宜。这项起始于 2015 年的浩大工程,其规模之巨令人惊叹。仅在中国境内,管道就绵延了长达 5000多公里,如一条巨龙般横跨了 9 个省级行政区,将黑河与上海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
通过此管道,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如同源源不断的暖流,每年将高达 380 亿立方米的气量输送至中国,为 1.3 亿的城市家庭带来了温暖与便利。这一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舒适生活和工业生产的稳定保障。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中俄天然气管道选择了绕开蒙古国,直接实现了俄罗斯“西伯利亚力量”与中国东线的连通。这一决策就如同敲响的一记沉重警钟,在蒙古国的上空回荡。
中俄在 2014 年启动的天然气管道项目,中国于 2015 年加入其中。在各方的共同努力和高效协作下,仅仅用了 9 年的时间就圆满完成。反观中俄计划中的“西伯利亚力量 2 号”管道,其全长达到 3550 公里,其中需要穿越蒙古国的部分长达 950 公里,可至今仍处于未动工的状态。蒙古国在这一项目中的态度始终举棋难落。
在今年 9 月,俄罗斯总统普京怀着重要的使命,亲自踏上了蒙古国的土地,展开了意义非凡的访问。访问期间,普京总统以极其郑重且严肃的态度提出,期望蒙古国能够充当俄罗斯对华天然气输送的关键桥梁。
普京的访问结束之后,中方代表团也迅速行动,紧随其后到访蒙古。令人瞩目的是,无论是俄罗斯与蒙古国之间,还是中国与蒙古国的官方通报当中,都丝毫未曾提及双方在天然气管道建设这一关键议题上达成共识的令人欣喜的消息。
但如今,局势已然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全面竣工,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清晰地标志着俄罗斯对华天然气输送能力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
随着这一管道的成功建成并投入使用,中俄双方对于“西伯利亚力量 2 号”的需求程度也不再像从前那般迫切。
蒙古国此时需要进行深刻的思考。它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中俄的下一条天然气管道是否会绕过自己。毕竟,已经有俄罗斯学者明确提出,“西伯利亚力量 2 号”完全具备通过哈萨克斯坦进入中国新疆的可能性。
从地理角度来看,哈萨克斯坦与中国新疆接壤,其地理位置和现有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天然气管道的铺设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蒙古国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中俄天然气合作的宏大格局中,自己早已不再是“唯一的选择”。从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国际间的能源合作往往会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优化。在当前的形势下,蒙古国在能源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面临着新的挑战。
渴望
那时候俄罗斯有明确的要求要经过蒙古,这条管道一度停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