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刷《哪吒2》:三流父母望子成龙,二流全力托举,一流的最厉害

吟古今张清风 2025-02-20 19:03:18

文 | 招财小羊

编辑 | 招财小羊

法国著名诗人纪伯伦曾在诗歌《致孩子》中写下这样一句话: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通过你出生,却并非来自你。”

整首诗歌最想要传达的意思,那就是做父母的,要学会尊重并理解孩子。

但在现实中,能够真正做到这般地步的,其实少之又少。

尤其是在那些条件一般、经济贫穷的家庭中,没有一个父母不在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

“你一定要好好努力,咱家以后就靠你了!”

实际上,如此的教育方式虽不能说完全不对,但有时候往往会将孩子引入一条不归路之中。

而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不好的教育,在电影《哪吒2》中则有了相当完美的体现。

直到三刷这部电影后,我终于明白了原来父母与父母之间真的是分流的!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中国新闻报】【读者杂志】【中国妇女报】(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1、从“魔丸”到“灵珠”:接纳是最好的指路灯

作为全影片中最耀眼的主角,一开始哪吒的到来成为了陈塘关所有人的噩梦。

因为是魔丸降世,所以他调皮,冲动、叛逆,甚至差点害了整个镇的人。

可从一开始,无论是李靖还是殷夫人,却从来没有一丝一毫地嫌弃。

正如在第二部影片中殷夫人所说的那句让人爆哭的经典台词:

“娘从没在乎过你是魔是仙,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儿!”

回想小时候,他四处搞破坏,母亲上前阻止,他却直接咬了母亲一口。

可即使如此,作为母亲的殷夫人第一反应并不是责骂他,而是上前一个拥抱抱住了孩子。

她明白,她的吒儿之所以有破坏力,是因为感受到危险。

于是她张口说了一句:

“别怕,娘在!”

等到所有的孩子都不和哪吒玩耍,所有人都在要求处死哪吒的时候,李靖则说:

“一切他的过错,都由我一个人承担!”

后来当哪吒只能被困在家中的时候,为了让孩子开心,夫妻俩也尽可能陪孩子玩耍。

殷夫人明明知道儿子的力大无穷会伤害到自己,可是她还是说了一句:“没问题!”

当她被吒儿重重踢到墙上的时候,心中也没有一丝埋怨,反而说了一句:

“你敞开了玩!”

而正是李靖和殷夫人的这般接纳与理解,哪吒没有朝着更坏的方向发展。

他开始变得浑身充满正义,不会伤害无辜的百姓,甚至也学会了帮助他人。

虽然体内一直有魔丸的存在,但实际上,他早已经在父母“一流”的爱中变成了灵珠。

他善良正直,敢于与不公平做对抗,最终逆天改命。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影片中“殷夫人”的原型,其实正是导演饺子的母亲!

在因“哪吒”系列电影成名前,根本就没人知道导演行列还有这么一个人。

而最让人没想到的是,从前的一个医学生后来竟能成为动画大导演。

上大学的时候,因为父母缘故,饺子只是对动画感兴趣,但还是听话学了医学专业。

在快毕业的时候,他才又再次拾起了最初的动画梦想,走上了一条看似“不归路”的路。

但这样的选择也是有代价的,那就是当别人可以自食其力的时候,他只能在家啃老。

如果换成大多数父母,都觉得他就是不务正业。

可是饺子的母亲却从未这样想,她支持并理解自己的孩子,甚至允许孩子在家啃老。

整整3年的时间,饺子的生活几乎都是靠着母亲微薄的退休金度过。

就他自己都说:

“换我成了父母,我或许都很难做到这一点!”

但如同剧中的“哪吒”一样,如今的饺子也终于逆天改命,实现了多年的梦想。

可是他却说:

“我做动画不是为了赚快钱,这是一辈子的事情!”

正确的爱会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指明灯,而错误的爱也会让孩子迷失方向。

这一点,在主角申公豹和敖丙的身上,也有相当明显的体现!

2、从“掌控”到“放弃”:放手是最好的成全

当坐在屏幕前看到敖光出现的那一刻,相信很多人都发出了“哇”的一声。

不同于以往印象中的龙王,饺子导演设计的敖光年轻又帅气。

甚至比儿子敖丙还要迷人几分,但他真正让人敬佩的,却是对于孩子的放手。

相比于哪吒,同样生来不凡的敖丙,最初也是生活在父亲敖光深深的掌握之下。

为了复兴龙族,敖光只能将全部的希望寄托于儿子身上,并早早为其铺好了道路。

在陷入这样的执念后,他却从未想过,这究竟是不是孩子想要的。

可以说,世间大多数的父母皆是如此,一句“都是为了你好”不给孩子任何反抗的理由。

但在经历了一系列事情后,敖光终于明白,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孩子也不是梦想的延续。

所以最终他说出了那句:

“父王只是想用自己的经验为你谋个幸福,但现在看来,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未必全对,你的路还需要你去闯!”

虽然最终敖光并没有完成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可是这期间,他却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

那就是与其让孩子成为自己想象中的样子,不如去鼓励他们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在娱乐圈中,其实很多演员也曾经历这样相同的时刻。

起初家里的父母均不支持进入这个圈子,希望他们能够毕业后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

可最终为了孩子还是选择了妥协,但后来却发现,当初的决定有多么正确。

能够放弃自己的执念,选择成全孩子,其实这样的父母已经非常不错。

谈不上不是最好的,但也不是最坏的,算是一位二流的父母。

而那些终其一生都在要求孩子一定要成“龙”的父母,其实也给孩子们戴上了重重的枷锁!

3、从“期盼”到“枷锁”:偏见让人走向不归路

要说这部影片中最让人意想不到的一个角色,那一定是申公豹。

曾几何时,在所有人的眼中,申公豹就是一个其貌不扬彻头彻尾的大坏蛋。

但实际上,大家都忘了,没有人生来就是坏人!

相反,昔日的他也曾是整个村中学习最好的人,邻居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而至于最终为何会变成世人眼中的模样,与其父亲申正道密不可分。

说坏,申正道也根本不是一个坏人,他人如其名,教导孩子们要走正道。

努力学习光宗耀祖,日后可以成为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可是由于他较低的见识,只知道什么是好,却忘了所有东西都有两面性。

作为父亲,他始终觉得世俗认为的好就一定是好的,却忘了儿子有没有足够的能力。

而申公豹为了实现整个家族的梦想,最终走向不归路,不得不做出了一些让人痛恨的行为。

但最终,他成功了,家中每个人都以他为傲,而他也非常懂事,有了好东西不舍得自己用,全部给了家里。

他是一个反派,但却不是一个简单的反派。

而其父亲教育的初衷也是好的,但最终还是让儿子迷失了方向。

同样,申公豹一路的遭遇其实如今在很多孩子的身上依然在上演。

父母嘴中常常在夸着他人的优点,从不肯接受自家孩子的平凡。

就像申正道一样,从出发点而言,很多父母出发点都是好的。

毕竟谁不希望孩子变得优秀,能够延续自己未完成的梦想。

而现代社会中,因为这种教育的存在,弊端也已经开始显现。

比如有的孩子患上了抑郁症,有的孩子变得更加叛逆,有的孩子甚至将父母视为敌人。

虽然俗话说,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但“计”的前提是要根据孩子自身情况决定。

如果盲目的追随世俗的成功,终将会变“成功”变成一种深深的“枷锁”!

写在最后

截至2月18日,《哪吒2》已经成功突破126亿元,位于全球票房的第八名。

而在这上百亿的票房中,何尝不是对众多观众对其精神内核的深深认同呢?

人人都看到了哪吒如何变成了“小英雄”,可也应该看到站在其背后的“一流”父母。

爱能融化一切,也能毁了一切。

允许孩子犯错,给孩子多一份自由与尊重,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来源:【中国新闻报】【读者杂志】【中国妇女报】

0 阅读:11
吟古今张清风

吟古今张清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