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安徽高速路上发生一起小米SU7严重交通事故。事故中,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NOA(高速领航辅助驾驶)状态下以116km/h行驶,因施工改道路段的路障未被系统及时识别,驾驶员接管后仅1-3秒内与水泥护栏碰撞起火,导致车内3名年轻女性(均为大学应届生)不幸遇难。妥学教育的驾培专家敏锐指出:当智驾系统发出预警却未能阻止事故时,暴露的不仅是技术局限,更是驾驶人基础技能的缺失。针对此次事故,妥学教育始终强调:“智能驾驶是效率工具,而驾驶技能才是安全的根本保障”。
智驾系统的"局限性":技术辅助≠驾驶无忧
事故调查报告显示,驾驶人未及时正确处置是关键原因。妥学教育在万名学员培训数据中发现,超60%的新手存在"智驾依赖症"——过度依赖倒车影像忽视后视镜观察,或误将自动泊车视为完全替代。正如妥学教育科目一课堂反复强调的:"机动车故障时设置警告标志的50-100米距离,是人工处置的必备技能,不能依赖系统提醒。"这种对基础操作的重视,正是妥学教育应对"技术迷信"的核心教学理念。
驾驶技能的"底层逻辑":从科目一到科目四的安全密码
妥学教育的课程设计团队将驾考知识点拆解为"应急-预判-法规"三大安全模块:
应急处置:科目四"前轮胎爆裂需控制方向缓减速"的考点,在妥学教育的模拟训练中,通过湿滑路面实景演练,让学员形成肌肉记忆;
风险预判:针对小米SU7事故的湿滑路面场景,妥学教育在科目三培训中设置"雨天跟车距离测试",用数据直观呈现"雾天加大车距"的理论价值;
法规执行:"高速故障设置150米警告标志"的科目一考点,在妥学教育的VR教学中,通过模拟二次事故场景,让学员深刻理解规则背后的生命意义。妥学教育教学总监强调:"每个驾考知识点都是用血的教训写成的,比如ABS系统的正确使用(科目一考点),比任何智能系统都更直接保护生命。"
妥学教育的"技能重塑":从应试到应用的能力转化
在场景化教学实践中,妥学教育构建了"三级能力转化体系":
科目一:风险认知具象化:通过模拟山区弯道会车场景,让学员实操"不按规定会车"的扣分后果,而非死记硬背条文;
科目二:肌肉记忆场景化:倒车入库训练中,妥学教育加入"城市立体停车场"实景模拟,让考试项目转化为日常停车技能;
科目三:动态决策实战化:3公里路考中,设置突发横穿行人、车辆加塞等场景,训练学员同步处理灯光、车距、制动的综合能力。一位妥学学员回忆:"科目一的夜间灯光使用规范,在雨天实战中救了我——正确使用近光灯避免了对向车眩目,这就是妥学教育强调的'从考点到保命技能'。"
这起事故犹如一面镜子,既映照出智能驾驶技术的进步,也揭示了其“致命短板”。它警示年轻一代:智能驾驶是辅助工具,而非替代人类驾驶的“神器”。在技术成熟与法规完善之前,驾驶员仍需保持对车辆的绝对控制权,这既是对生命的敬畏,也是对公共安全的责任。
妥学教育发起"驾驶技能回归计划":在科目一新增"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使用边界"课程,在科目三增设"系统失效应急处置"专项训练。正如其品牌主张:"科技在变,安全的底层逻辑不变 —— 方向盘后的安全意识,永远需要扎实的技能支撑。"当行业热议自动驾驶时,妥学教育用2000 +课时的扎实培训证明:真正的驾驶安全,始于对每个驾考知识点的敬畏与践行。毕竟,智驾系统是"加分项",而驾驶技能才是"安全底分"。
月光下的回忆
所以,这意思是说,驾驶技能没学踏实就别买小米,是吧?
月光下的回忆 回复 用户10xxx45 04-04 15:55
???什么激动?现在本来就是辅助驾驶啊!本身就是在完善过程中,就像某个问界M9车主说的:原先的华为智驾也没现在这样,问题也很多,所以也在不断完善升级。目前来说,他们的视频反馈的信息都还比较积极,也有车主给了好些建议,这些也都看得见嘛!
用户10xxx45 回复 04-04 15:13
别激动🤦♂️智驾能在关键时刻能够规避风险,但智驾有时候也不准,上次智驾导航把我带到沟里去了😂
雾雾
雷军为吸引年轻女米粉买车,就搞外观,吹智驾,说小米自动驾驶他打110分,小米车各项指标超国家标准20倍,搞得一群女司机买来玩智驾,真女人钱好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