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时期煞费苦心争夺人工智能“主导权”,企图在未来AI时代到来之前,西方国家共同立法进行限制框架。
但在全球第二次AI重要峰会到来之际,特朗普却带着英国一起“退群”,拒绝签署协议。
为什么之前想充当领头羊的美国,却在这次会议上表现如此反常?
60国和中国站在一起,对美方而言会有什么影响?
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蓬勃发展,但真正掌握AI“主导权”的国家并不多。
发展中国家对于人工智能的研发缺乏经济和人才基础,所以现在只有中、美、欧盟等少数国家拥有开发基础。
2023年美国总统拜登拉拢英国召开了全球首届“人工智能峰会”,希望为AI领域设置法律和道德框架,以及约束性条款。
拜登的计划说白了就是想让西方成为“AI领导人”,类似于二战时期的雅尔塔协议,将未来人工智能发展上升到这种立法框架之中。
当时虽然中国拥有一流的研发技术,但所谓的“AI峰会”却在一开始就计划将中国排除出局,不邀请中方参与峰会。
而英国首相苏纳克在经过一番决策之后,对外宣布还是决定邀请中国。
理由是中国AI领域发展“属于全球前列”,不邀请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这次峰会总体上来说达到了各方的期望,全球AI强国讨论如何设置人工智能的法则,并在最终宣言上签字生效,建立了主导权。
但从这件事中足以看出,欧美想将中国挤出去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没有改变过。
拜登打算走类似“世界路线”,控制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
但在拜登下台之后,特朗普在AI领域的发展方向并不一致。
今年2月10日,全球AI领域的第二场盛会,即巴黎人工智能行动峰会开幕。
和第一次讨论人工智能领域的“新规则”不同,这次参会的国家准备呼吁世界加强对人工智能治理的协调,强调AI的“有序化”发展,并计划签署新的跨国AI方案。
但经过一番博弈之后,美国决定放弃签署宣言,目的就更让人无法理解了。
根据美国新闻媒体的报道,美国副总统万斯在峰会上宣扬“美国优先”政策,强调美国要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他们不接受这种“平等协议”。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最根本的是暴露了美国的霸权思维。
企图凭借自身技术优势,独自建立一套符合美国利益的人工智能规则体系,将自身利益凌驾于全球利益之上。
美国自信他们的OpenAI等公司可以一骑绝尘,但法案所要求的“一致出发点”侵害了美国的利益。
和预计走向不一样的是,其他国家并没有理会美国和英国“不签”的决定。
包括中国、法国、印度在内的61个国家签署巴黎人工智能宣言,最终决定应承诺以“开放、包容和道德”的方式发展AI技术。
结果协议签署之后,美国副总统万斯又向中国“要账”。
他表示市场上存在由“威权政权”大量补贴和出口的廉价技术,美国不会和他们合作,合作就意味着有大量的东西被“盗窃”。
根据美国智库研究所的说法,这次拒绝签署协议的美英声称宣言未能充分解决国家安全问题,以及美国担心东西被“偷走”。
然而,这种所谓的“国家安全”担忧,更多是出于对自身技术优势可能丧失的焦虑,以及对其他国家发展AI的过度防范。
自从中国的DeepSeek等软件问世之后,美国将中国正常的AI合作与发展视为威胁。
这种显然已经不是“误判”了,而是蓄意为之,要将中国的AI发展拆散,再进行一次拜登时期的行动。
此举势必阻碍国际间正常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但特朗普政府并不在乎。
《华盛顿邮报》刊文表示,在这件事上美国主张放松监管以促进创新,认为欧洲的“过度”监管会扼杀人工智能行业。
而《巴黎人工智能宣言》强调道德规范和监管要求,这与美国科技企业相对宽松的数据收集和算法应用模式相冲突。
英国虽倾向于加强监管,但与其他国家在宣言的具体措施和力度上难以达成一致,很多问题都只存在于“理论层面”,英国和美国是在闭门造车。
此外美英的拒签表明全球在AI监管与发展理念上存在深刻分歧。
正如各方一致认为,美国准备来一场无限制的AI发展大赛。
这次美国和英国的退群,却没有给他们赚来任何好的名声。
南非国家机构研究人员表示,特朗普拒不履行“国际责任”,最后只能被其他国家抛弃。
因为很多国家都认为签署AI宣言是国际社会共同推动AI技术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举措。
美英的拒签反映出其国际合作意愿的淡薄,不愿受国际规则的约束,缺乏在全球AI治理中应有的责任担当。
这会使自身在国际科技合作中陷入孤立,而他们想当“领头羊”,在道德上过不了关也是不行的。
英国虽称拒签是出于国家利益考虑,但也难脱受美国影响的嫌疑,其立场从来都是跟随美国。
值得注意的是,马斯克在国内的“反腐败”已经走到了瓶颈期,现在民主党正在集体反制查账的行动。
且美英国内都有紧迫的立法任务,这使得它们难以抽出精力参与国际协议。
此外,诸如OpenAI企业的ChatGPT等软件不打算和中企竞争,他们的收费模式也根本竞争不过中企。
两国的科技企业等利益集团出于维护自身商业利益的考虑,势必对政府决策产生影响。
如美国科技巨头担心遵循宣言标准会增加合规成本、束缚创新脚步。这表明美英在国际事务中已经沦为“少数派”。
即使万斯炒作这一话题,很可能是想把不签署宣言的责任甩给中方,其他国家也看得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