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华是道朗镇丰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上任以来,他凭着一腔对乡土的热爱、一股不服输的干劲,破难题、谋发展,带领村民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村社互动、抱团致富的发展之路。
盛夏时节,走进道朗镇丰山村中草药种植基地,这里种植着黄精、灵芝、牡丹等多种中药材。眼下新一茬大棚灵芝又到了收获的时节,空气中弥漫着特有的香气,一棵棵赤灵芝横卧在晾晒架上,工人们正在忙着包装灵芝切片。
丰山村地处道朗镇北部山区,开始种植中草药还要从陈文华回村说起。2012年陈文华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丰山村所在山地较为稀薄,种不了庄稼。如何在贫瘠的土地上挖出“金疙瘩”?陈文华没少花心思。在外出考察了不少项目后,陈文华决定试种泰山中草药。
道朗镇丰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文华表示:“当时整个泰安周边没有种植中药材的村,所以我把泰山四大名药当做‘一村一品’发展,建设四大名药种植基地是村里面最差的一片地,最开始种的是黄精,后边又建起了灵芝种植大棚。”
2016年,丰山村党支部领办成立丰草苑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整合流转土地600亩,大规模种植黄精。黄精顺利种上了,但由于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限制,种植之路充满了艰辛和坎坷。
道朗镇丰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文华说:“一开始建设这个基地的时候,当时设施不全,种植后春天都旱死了。栽了之后,得用三轮车拉着浇水,设施、管网、电力都不配套,用了3到5年的时间,我们才把这些设施逐步建起来。”
2018年,第一批3万斤黄精收获,市场供不应求。为增加黄精产品附加值,陈文华找来合作单位,相继研发出黄精茶等下游产品,为村集体带来20多万元的收入。随着黄精产量的不断增加和黄精产品的逐渐丰富,丰山村的“黄精”之路越走越宽。丰山村成为九女峰片区第一个国家农村经济改革试点试验村。村里建了冷库和黄精科研中心。黄精做成了,陈文华又盘算着多元化发展。2022年,丰山村复制黄精产业的成功模式,建设18座灵芝种植大棚和灵芝菌棒厂,与芝人堂药业合作,走起了多元化发展的路子。
道朗镇丰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文华表示:“我们想要做的是一个泰山名药材健康产业园,下一步要打造泰山药谷,把整个丰山村做成一个中药材的基地,黄精、灵芝,牡丹这三个产业都是药食同源的,都能做化妆品、食品、保健品、药品。”
特色产业化发展,让丰山村走上富裕之路。2023年,丰山村集体收入达61.37万元,创造就业岗位102个,就业村民人均收入增长14%。眼下,陈文华又带领村民搞起菌包生产加工,他告诉记者,这又将是村民增收致富的一个“法宝”。
道朗镇丰山村村民陈玉秀说:“地由集体合作社收起来,平时不用我们管,一到阳历年前就按亩开钱,谁都赞成这个事。不管是灵芝、黄精,还是现在弄的菌包,有书记操心,给村里搞点经济,我们村民都挺高兴。”
为提升乡村面貌,近年来,村集体先后投资建设了凤栖湖、文体广场,硬化村内主次道路,原来脏乱差的“鸡窝窝村”脱胎换骨成了如今人人向往的“大美丰山”。
“下一步,一是要把丰山村中药材产业做起来。再一个计划是打造共享田园,把村里的土地、山林、闲置的院落都融合进来。我们要搞旅游、搞庭院经济,还有山林经济,把这些东西都融合起来发展,计划用3年到5年的时间,把这些产业做起来。”(图片来源 道朗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