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儿子拿回期中考试成绩单时,眼圈红红的。数学从班级第三掉到第十五名。
看着他失落的样子,我心里难受。原本想说"考不好没关系",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我想起自己小时候考砸后,父母总是说"没关系"。这句看似温暖的话,却让我觉得父母并不在意我的成绩,也不在意我的努力。
那一刻,我选择陪他坐在书桌前,说了三句话。
01
"让我们一起分析原因"
"爸爸看看你的试卷,我们一起找找问题出在哪里?"
这句话的背后是对孩子的尊重和认真对待。
翻开试卷,我们一道题一道题地分析。发现他在几何证明题上丢了很多分。
聊着聊着,他主动说出原因:这段时间沉迷《原神》,打游戏时间变长了,导致几何证明题练习太少。
游戏本是放松方式,但需要适度。我没有责备他,而是让他自己意识到问题。
记得一位数学老师说过:解题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经过大量练习才能形成的肌肉记忆。就像打篮球投篮一样,投得多了自然就准了。
听完这个比喻,儿子眼睛一亮。他喜欢打篮球,对这个例子产生共鸣。
我们一起制定了新的计划:每天晚上解三道几何证明题,周末做一套专题训练。游戏时间限制在半小时以内。
02
"爸爸相信你能做得更好"
这句话传达的是信任和期待。
我告诉儿子:"你之前能考到第三名,就证明你有这个实力。这次失手不要紧,重要的是找到问题并改正。"
孩子需要父母的信任,这种信任会转化为他们的自信。
一位教育专家在研究中发现:父母的期待如同指南针,指引着孩子前进的方向。
过低的期待会让孩子失去动力,过高的期待则会带来压力。恰到好处的期待,应该建立在对孩子能力的了解基础上。
我想起邻居家的孩子。他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父母却从不放弃。
每天放学后,他爸爸会陪他做题,从最基础的知识点开始。半年后,他的成绩有了明显提升。
这让我明白:信任不是盲目的,而是要用行动来支持。
03
"我们一起制定具体计划"
光有信心还不够,需要切实可行的计划。
我拿出纸笔,和儿子一起列出行动清单:
每天练习三道几何证明题
遇到不会的题目及时请教老师
每周末做一次知识点总结
控制游戏时间,用剩余时间看看几何题解题技巧的视频
这个计划不是我单方面制定的,而是和儿子商量后决定的。他参与制定计划的过程,就更容易执行。
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让孩子参与决策过程,能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主动性。这比简单地给他们下命令效果要好得多。
计划制定后,我主动承担了监督者的角色。每天晚上检查他的练习情况,遇到难题时一起讨论。
一个月后,儿子的数学成绩回到了前五名。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时间管理,也养成了每天练习的习惯。
04
改善成绩的关键
帮助孩子提升成绩,重点不在于安慰,而在于引导。
北京师范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父母的引导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
简单的安慰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考不好也没关系"的想法,降低他们的进取心。
相比之下,分析原因、表达信任、制定计划这三个步骤,能帮助孩子:
正视问题,找到改进方向
建立信心,保持学习动力
形成习惯,持续进步
我的同事王工程师对儿子的教育给了我很大启发。
每次儿子考试失利,他都会和儿子一起分析试卷,找出薄弱环节。然后制定针对性的练习计划,并在执行过程中给予支持。
这种方法看似普通,却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重视和支持,同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05
心理建设同样重要
除了学习方法,考砸后的心理调适也很关键。
我发现很多家长在孩子考砸后,要么过分紧张,要么过于放任。这两种极端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比如我朋友家的女儿,原本成绩优秀,有次考试失利后情绪低落。父母不断说"没关系",反而让她觉得父母对她失去信心了。
后来他们改变方式,和女儿一起分析原因,制定改进计划。
同时告诉她:"我们相信你能做得更好。"这种态度既给了她压力,也给了她动力。
写在最后
面对孩子的考试失利,父母的态度至关重要。
与其说"考不好没关系",不如:
帮他分析原因,找到改进方向
表达对他的信任,给予前进动力
共同制定计划,坚持执行到底
教育孩子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智慧的过程。每一次的挫折都是成长的机会,关键在于如何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