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合汽车,这个曾经被誉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界“新贵”的品牌,如今却深陷破产重整的泥潭。
不禁要问,从万众瞩目到黯然失色,高合汽车究竟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2024年2月,高合汽车突然宣布停工停产,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整个汽车圈。
你品你细品,这可是曾经喊出要挑战特斯拉的品牌啊!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各种猜测甚嚣尘上。
更令人震惊的是,华人运通系账面负债高达157.81亿元,而债权人申报的金额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28亿元,初步确认超过100亿元!
这天文数字,不禁让人倒吸一口凉气,高合汽车的财务状况,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正当人们以为高合汽车大势已去之时,事情却出现了反转。
江苏悦达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盐城东方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这两家盐城国资背景的企业,竟然成为了高合汽车破产重整的“白衣骑士”,以共益债投资人的身份入场。
说白了,共益债投资就是指在企业破产重整期间,投资人为帮助企业继续经营而提供的借款,享有优先偿还的权利。
江苏悦达汽车集团还通过其子公司采购高合汽车零配件,支持售后服务。
这看似雪中送炭的举动,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考量?
江苏悦达汽车集团,可不仅仅是一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它还是东风悦达起亚的股东,持有45.7%的股份。
更耐人寻味的是,东风悦达起亚的盐城第一工厂,曾经长期出租给华人运通用于生产高合汽车。
这错综复杂的关系,不禁让人感叹,这盘棋下得真大!
要说高合汽车,就不得不提它的创始人丁磊。
这位曾经在上海通用、上汽集团担任要职的汽车老兵,在2015年9月加入乐视汽车,担任乐视超级汽车联合创始人、全球副董事长、中国及亚太区CEO等职务。
仅仅两年后,丁磊便以“个人身体原因”为由从乐视汽车离职。
2017年,丁磊创立华人运通,立志打造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
在成立初期,华人运通也曾获得多轮融资,但具体金额和投资方信息披露较少。
这背后,是否也埋下了资金链断裂的隐患?
高合汽车的首款车型HiPhi X,以57万-80万人民币的高端定价进入市场,定位不可谓不高。
这款车在设计和技术上确实有不少亮点,比如独特的NT展翼门、可编程智能交互投影大灯等。
但问题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高昂的价格让HiPhi X难以在大众市场获得竞争力。
销量一直不温不火,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023年6月,华人运通与沙特投资部签署了一项价值56亿美元的协议,计划在沙特阿拉伯合作建立汽车制造工厂。
这一消息,一度被视为高合汽车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随着高合汽车陷入困境,这项合作的进展也变得扑朔迷离。
高合汽车的背后,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土地、资金等方面都给予了华人运通很大的帮助。
随着高合汽车的破产重整,地方政府也面临着投资风险和产业转型压力。
更令人唏嘘的是,高合汽车还拖欠着员工的工资。
据说,主动离职的员工和解金为未发放工资的50%,而被动离职的员工则被要求放弃赔偿金和代通知金部分,将未发放工资部分作为和解金。
这对于普通员工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现在的问题是,江苏悦达汽车集团和盐城东方投资开发集团,这两家盐城国资企业,为什么要出手相救高合汽车?
仅仅是为了支持售后服务吗?
还是有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
比如保住地方就业、维护产业生态等等。
不管怎么说,高合汽车的重整之路,注定不会平坦。
它需要解决巨额债务、恢复消费者信心、重塑品牌形象等一系列难题。
而丁磊的造车梦,能否在盐城国资的帮助下得以延续,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高合汽车的兴衰,也给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在追求高端化的更要注重稳健经营和风险控制。
不能只顾着“烧钱”造车,而忽视了市场需求和盈利能力。
否则,即使有再多的资金支持,也难逃失败的命运。
高合汽车还能“起死回生”吗?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