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歼-15生产加速,一年可装备一艘航母,提前造好锻炼飞行员

科罗廖夫 2024-12-26 09:22:17

最新亮相的歼-35,普遍被视为中国海军航空兵下一代固定翼舰载机,不过在福建舰都尚未服役的背景下,第一款舰载固定翼战斗机歼-15,依然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担任中国海军航空兵的主力装备。

近期“保加利亚军事”的报道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佐证,该媒体引用开源情报进行分析后认为,中国正在加快歼-15的生产速度,年产量约为每年40架。

(歼-15系列仍是海军航空兵主力)

这个数字听起来不多,毕竟更先进的歼-20年产量可能已突破百架,但舰载机的特殊之处在于解放军真正深入接触不过十几年时间,辽宁舰满编也不过24架歼-15。如今能把年产量提高到40架,等于一年就生产一艘辽宁舰都装不下的战斗机,而在现役航母依然只有两艘的情况下拿出这么大手笔,显然是解放军未雨绸缪,开始提前锻炼海军航空兵飞行员,为将来航母批量服役打下基础。

之所以得出歼-15生产加速的结论,是因为不久前有照片显示,编号为96和97的歼-15在航母上降落。曾有外媒做过统计,认为所有型号的歼-15加起来约有60架,如果这两架歼-15的编号确为生产序列号,说明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歼-15就增加了30架以上。

不过这个推测并不是很站得住脚,所以“保加利亚军事”也承认确切数字还不完全明晰,支持这个结论的,则是歼-15定位以及中国海军扩充海军航空兵部队的急切程度。

(96号歼-15,从起落架来看应该是弹射型)

“保加利亚军事”认为歼-15是解放军针对美国海军F/A-18“超级大黄蜂”系列,结合中国最初两艘中型航母特点而专门开发的机型,虽然整体上相比“超级大黄蜂”仍有一定不足,但双发重型机和多功能的定位,以及航电技术、作战体系等因素的加持,可以说至少可以保证解放军不断增强在西太平洋区域的影响力。更值得注意的就是数量了,涂着96和97的两架歼-15表明中国海军整迅速朝着100架以上规模机队前进,无论在从训练还是战备角度来看,意义都不同凡响。

需要补充的是,“保加利亚军事”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到可能年产量40架的歼-15,究竟是哪个型号,目前歼-15分为基本型、歼-15S双座型、歼-15B弹射型和最新亮相的歼-15DH电子战型。综合福建舰可能在一两年内服役来看,只能在滑跃型甲板起飞的基本型应该不会继续生产了,双座教练型和电子战型需要的数量不是很多,所以大批量生产的应该是歼-15B弹射型,拥有在滑跃甲板航母和平直甲板航母起降的能力。

(97号应该也是)

辽宁舰服役和歼-15完成起降都是2012年,至今已超过12年,直到现在才实现大规模提高产能,首先应该是需求问题。彼时辽宁舰的定位是科研、实验和训练平台,这几个特点决定对歼-15的需求量不高,而且这一时期也许解放军还没有下决心让歼-15成为主力,因为美国海军的F-35C都上舰了,以四代机对抗五代机会是什么结果,手上有歼-20的解放军很清楚。

所以综合考量下,歼-15在此期间一直以低速状态生产,根据辽宁舰的测试结果进行改进。

其次,还是因为飞行员培训还处于摸索阶段。中国海军与美国海军不同,在海航飞行员培训体系上,美国海军完整地从螺旋桨飞机到大中型喷气式飞机走过来,不仅拥有一套健全的飞行员培训体系,指挥体系、勤务保障体系等系统工程,也是解放军海军航空兵部队短时间内难以企及的,这种经验肯定从哪里都得不到,还是要靠解放军一点一点自行探索,速度当然也快不起来。

(歼-35上舰应该是确定的,辽宁舰完成大修出海测试就带了歼-35全尺寸模型)

还有一个可能性,就是为歼-35上舰做准备。从公开信息来看,歼-15战斗全重约32.5吨,不同的型号可能会因为挂载和燃料有一定出入,但总数不会差太多。歼-35的战斗全重目前还没有确切消息,不少外媒认为可能在30到32吨之间,也可能更低,降到30吨以下,不过还有港媒认为歼-35会更重,达到33到35吨。

如果歼-35确实比歼-15更重,那么让飞行员们飞好歼-15,就是换装歼-35的必要前提,如果没有就简单了,更重的歼-15都能飞好,还怕飞不好更轻的歼-35吗?

最后,歼-15在这个时间点开始提高产能,不仅是因为海军航空兵部队即将迎来大规模扩充,需要足够的飞机给飞行员用,就算没有航母,也能在陆地上的航母训练基地进行训练。这也是因为西太平洋和南海局势随时可能恶化,出现不利于中国的局面,那么首先应该加速生产的,自然是工艺和技术上更成熟、更易于量产的歼-15系列了。

1 阅读:361

科罗廖夫

简介:奉献原创分析和有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