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就业压力不容小觑,虽然很多新兴行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之前从未出现过的新岗位。
但不得不说从整体角度上来看,如今社会上年轻人面对的就业压力只能说是越来越大。
压力越大,逃避者就越多,之前就有着一部分人群为了能够避免来自社会的毒打,蜷缩在父母给自己造好的温馨港湾里不愿在大好年华去奋斗,这些人被称为啃老族。
而如今有一种“新型啃老”群体却在不断壮大。
这些孩子既不工作也不伸手要钱,3000块能活一年,过着独处于自己的生活模式……
新型啃老族的出现
对于很多年轻的人来说,即使一个月有四五千的生活费用,也面临着月光的下场,但如今出现的“新型啃老”群体3000块钱就能够活一年。
这部分群体有着一个新的网络名称——蹲族。
蹲族是一个网络流行词汇,表示那些原本就受过大学教育,且家庭条件基本属于中层阶级的孩子。
他们在城市中生活,大多是“丧文化”的拥护者,每天在角落里过着吃喝睡玩的隐居生活。
这样的孩子往往有着低消费欲望,但同时本身也没有什么生产创造价值。
他们的父母即使催促其出去找工作,也完全是对牛弹琴。
“躺下就是我最大的兴趣”、“我虽然不挣钱,但我也不花钱”……
这些理念就是新型啃老一族的主张观念。
虽然他们的行为本身表面上没有给父母亲带来多大伤害和经济损失,但蹲族其实就是一种独特方式的啃老罢了。
不花父母钱也算啃老?
表面上来看,低消费欲望的蹲族没有给父母的经济带来多大压力。
但实际上父母的焦虑由此逐渐产生,而新型啃老一族明显把父母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已经消耗殆尽。
父母花了多年时间和精力来培养孩子,不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也希望孩子能够自食其力,为自己谋一个未来。
但这样的情况使得父母的期望完全落空。
有网友表示“如果不花父母的钱还算啃老吗?”
事实上,新型啃老群体的本质含义就是不创造性的价值,不回馈父母和社会的付出。
年轻人正值大好奋斗年华,如果只是一味的为了逃避社会的压力和就业的坎坷,就缩在角落里一动不动。
经历过九年制义务教育或者高等学历教育之后仍然做一个逃避者,那么对于社会来说这个人身上所包含的资源享受就完全等同于资源浪费。
新型啃老和父母教育失败脱不了干系
很多人都将新型啃老群体中的年轻人贬低到尘埃。
但事实上,有果必有因,这些孩子后天行为模式的出现和父母的原生教育脱不了关系。
首先就是溺爱教育。
很多父母在打拼的过程中深知社会的艰苦,于是拼命的把最好的资源和最好的条件放到孩子身上。
而忽略了孩子成长本身就应该受到一定的挫折和困难,这样才能打造出属于本身的坚强毅力。
顺风顺水长大的孩子往往经受不了多大的挫折,就会感到气馁,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社会上很多孩子都出现人格或心理问题。
在孩童性格培养的早期没有注入相对的能量,那么这种缺陷就会在临近成年或成年之后以无数倍映射到生活里。
其次就是“鸡娃”行为。
“鸡娃”行为就是说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为了提高孩子的竞争力,而不断培养孩子学习各种技能。
这些学习的技能中有很多都是孩子本身抵触的,违背孩童学习力的意愿的。
这样长此以往很可能会让孩子对事物新鲜感降低,从而更容易受到丧文化的侵袭。
一旦斗志出现了问题,那么无论是再小的挫折和风浪,都有可能打倒一个年轻人的精神。
所以当代年轻人在拼搏途中,心态更为重要,无论成功与否,重要的是努力拼搏和积极向上的过程。
啃老本来就不是什么光鲜亮丽的词汇,有些父母表示,如果家庭有能力当然不怕孩子“啃”。
但事实上,难道父母能够庇佑孩子一辈子吗?
无论是传统啃老行为还是新型啃老,这都是孩子对于社会经历不够或是不能正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
不管是因为原生家庭还是后天经历的缘故,啃老是不可为的。
如果把一直培养自己成长的父母当做摇钱树,当做一直可以索取的工具,那么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会体现在哪里?
大家对于新型啃老还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财经论典
雨季
人怎么活自己决定,你们薅不到羊毛就说别人没产生价值,资本嘴脸,他们花多少你们给过一分了?
中国人
水电费让他们交啊,吃饭用度让他出啊,还不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