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角力加剧,巴黎拒签引震动

恒鼎看军事 2025-02-15 11:18:56

文︱郑敢言

2月11日,巴黎人工智能行动峰会落下帷幕。61个国家签署了《巴黎人工智能宣言》,本应是全球携手迈向AI治理新时代的历史性时刻,然而,美国与英国的缺席却为这一盛会蒙上了浓重的阴影,暴露了全球在AI治理中的深层裂痕。峰会的戏剧性结局,揭示了全球技术竞争与合作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AI技术的未来究竟属于谁?

峰会上的《巴黎人工智能宣言》描绘了一幅理想的蓝图,提出了六大优先事项,涵盖了从减少数字鸿沟、确保AI伦理与安全、避免市场垄断到促进国际合作等多方面内容,目标是建立一个全球协作框架,推动技术创新与全球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宣言还计划建立“观测站网络”,以应对AI对就业的冲击。然而,这一框架虽然高屋建瓴,却未能掩盖全球AI治理中深层次的裂痕,而美国与英国的缺席,则更像是一颗政治炸弹,让峰会的理想主义蓝图瞬间崩塌。

美国副总统万斯在峰会上的言辞尤为激烈,他批评欧洲的监管政策是“过度严苛的枷锁”,并宣布美国将投资5000亿美元推动AI技术突破,以维持全球领导地位。美国的这一立场,无疑暴露了特朗普政府拒绝多边规则束缚的根本逻辑,即通过“技术民族主义”来巩固其全球霸权。美国的技术立场不容任何妥协,它愿意通过不择手段的手段,维持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主导地位。美国不惜将全球规则架构抛之脑后,依然高举“美国优先”的大旗,这一做法不仅在AI领域形成了零和博弈,也让国际社会对美国的态度产生了深深的疑虑。

与美国一同缺席的英国,则是另一个充满矛盾的存在。英国的拒签,不仅仅是因为与欧洲在AI监管政策上的不同立场,更多的是“脱欧后战略空间的缩窄”。英国在全球AI治理中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它不愿与欧洲的监管路线捆绑;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维系与美国的技术合作。英美在技术路线上的“蜜月期”早已过去,欧洲的监管模式与美英的自由市场思维产生了巨大的冲突,这使得英国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

然而,最值得关注的,还是中国的立场。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领跑者之一,中国在此次峰会上展现了极大的开放姿态,积极倡导“透明、伦理、安全、普惠”的AI发展原则,并且展示了DeepSeek等企业的开源技术成果,努力为全球技术合作和技术共享提供一个新的国际视角。然而,尽管中国的善意和努力不容忽视,却并未能改变美国的立场。美国一方面将AI视为维持军事、经济霸权的核心领域,另一方面,始终对中国主张的多边框架心存疑虑。在美国看来,任何全球协议的形成,都会限制其技术垄断和全球主导地位,因此它坚决拒绝与其他国家就AI问题进行全球协作。

这一幕,已不再是新鲜的剧本。在去年的英国AI安全峰会中,这种分歧就已显现。当时,中国倡导的“全球治理框架”与美国推崇的“小圈子规则”发生了激烈碰撞。美方的态度一如既往:要么是“赢家通吃”,要么就是在全球规则制定中完全掌握主导权。与中国不同,美国更倾向于通过小圈子合作来打破全球技术联盟,借此稳固自己在技术领域的绝对领导地位。

美英的拒签,无疑为《巴黎人工智能宣言》的实施增添了巨大难度。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峰会后的发言中明确表示,AI治理的未来不仅需要合作,更需要各国在共同框架下的相互信任与合作。他指出:“AI的未来取决于规则与治理,而非‘丛林法则’。”马克龙显然意识到,单边主义和技术保护主义不仅无法解决全球技术治理的复杂问题,反而可能加剧全球技术标准的分裂,带来更大的技术鸿沟和国家间的敌对情绪。

此时,欧盟并未选择在此问题上站队美国或中国,而是试图开辟一条“第三条道路”。欧盟宣布将投入2000亿欧元推动本土AI的发展,计划通过资金扶持和监管框架吸引企业落地,避免沦为中美技术的附庸。这一举措显示了欧盟的两面性:一方面,它试图保持与美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它也在努力避免与中国的技术竞争中落于下风。然而,欧盟的中间路线并不容易走,尤其是当企业界的务实选择与政府的战略目标发生错位时,局势将更加复杂。OpenAI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在峰会上公开表示愿意与中国合作,这一立场表明,科技巨头的实际选择与地缘政治目标之间,存在着极大的错位。这种错位不仅削弱了政府对技术流向的控制,也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技术格局的分裂。

巴黎峰会的结局,实际上是新旧国际秩序碰撞的缩影。当技术竞争超越了合作逻辑,全球治理可能变成权力博弈的牺牲品。美国的单边策略或许短期内能够帮助其维持技术优势,但长期来看,过度的保护主义只会阻碍技术的扩散,造成区域性技术标准的分裂。最终,美国将陷入技术孤岛的困境,而全球其他国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利益选择合作伙伴,全球技术标准的多元化将成为必然趋势。

中国的“普惠”倡议在此次峰会上虽然未能改变美国的立场,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另一种选择。这一倡议明确指出,技术发展的成果不应被少数国家垄断,而应惠及全球。正如马克龙所言,AI的未来是由“规则与治理”决定的,而非丛林法则。如果美英继续将技术霸权置于人类共同利益之上,其主导的“孤岛式创新”最终将反噬自身。巴黎峰会上的“一片哗然”,或许正是全球理性合作的警钟。面对AI技术的未来,世界站在文明的十字路口:是选择合作共赢,还是陷入对抗和分裂?答案似乎已经不言而喻。全球AI治理的格局正在形成,而巴黎峰会的裂痕恰恰是这一格局的起点。未来,世界将如何选择?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0
恒鼎看军事

恒鼎看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