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造就机遇。
提及京圈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除了京圈以外,在文娱圈还有沪圈、西北圈、东北圈。
最早的京圈是由几个文化人为核心组建的文学创作团体。
但你可不要小看这几个文化人的身份。
他们出身不凡,很多都是机关干部子弟,有的身份可能更高。
因自小生活在部队大院,他们也被统称为“大院子弟”。
也正是这雄厚的背景和出众的个人能力,才能让他们在娱乐圈迅速占据着重要位置甚至影响娱乐圈的走向。
现如今内娱所熟知的大花,很多都是由他们所捧红的。
即使到现在,这些大佬已经甚少出世,但他们的影响力依旧存在。
近两年,一直备受争议的“京圈三公主”就是京圈力捧的对象。
而在此之前,杨幂、董子健、白百何、王志伟吴某凡、关晓彤、张雪迎.......等人的走红也有京圈运作的影子。
只可惜,人各有命。
有人早已成为弃子,有人扶摇直上。
但你知道,这几位京圈大佬分别是谁吗?
01海岩提及海岩,想必不少年轻人都一头雾水。
现如今的海岩早已退隐,深居简出。
但年纪再大一点的人,一定会残留着印象。
毕竟,海岩当年的名声可不是吹出来的。
“言情大师”“故事大王”的美誉也不是白叫的。
《便衣警察》《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五星级大饭店》《玉观音》这些风靡一时的影视剧都是根据海岩的小说而是影视化来的。
随着这些爆款电视剧的先后上映,海岩也成为了众人眼中的香饽饽、爆款剧的象征。
对此海岩曾经说:
“我可能不能是全中国最具写作天赋的人,但我一定是全中国最努力的作家,我曾经坚持一个月写10万字,一年写一百万字,整整坚持了10年。”
在海岩巅峰的那些年里,不知多少男星女星想成为他的“岩女郎”“岩男郎”。
毕竟海岩的造星能力可是有目共睹的。
像现如今大火的陆毅、佟大为、刘烨、孙俪都是通过海岩剧爆红。
他的作品也被网友称之为精品。
2007年后,海岩便进入了半退隐的状态,甚少再出现在观众面前,倒是他的儿子侣皓吉吉继承了父亲的衣钵。
出于爱子心切,在2016年的时候,隐退了近十年的海岩再次出山。
担任了《昆仑归》代表编辑,不仅如此,他还拉来了姜文担任这部影视剧的监制。
在父亲和圈中叔伯的帮助下,这部影视剧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现如今的海岩再次处于半退隐的状态,倒是他的儿子,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初出茅庐需要父亲和叔伯保驾护航的毛头小子。
凭借着《太子妃升职记》和今年上半年大热的复仇爽剧《墨雨云间》一角,侣皓吉吉已经在导演圈站稳了脚跟。
假以时日,即使不能成为另一个“海岩”也一定前途不可限量。
02王朔同海岩一样,王朔也是大院子弟,父亲是团级干部,母亲曾是军医。
1976年,18岁的王朔遭人诬陷,被关押了三个月。
为了好好磨一磨王朔的性格,在父亲的安排下,王朔参加了解放军海军,在部队里担任操舵兵一职,除此以外,还要担任卫生员和帮厨。
但没过多久,海军进行整编,在上层领导的安排下,王朔被分配到仓库当卫生员。
在仓库工作的日子很清闲,甚至有些百无聊赖,王朔也因此萌生出了写小说的念头。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王朔的第一篇小说《等待》发表在了《解放军文艺》期刊上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王朔。甚至还拿到了25元的稿费。
1980年,王朔退伍回京。
来到了北京一家医药公司担任业务员,但没过几年,厌倦这样按部就班生活的王朔便从医药公司辞职。
辞职后的他,心怀大志,踌躇满志一心想要大干一场,结果却赔得血本无归。
理想被现实浇了一桶冷水,也让一向自信的王朔难得地有些茫然。
就在这时,他想到了自己曾经曾赚取到的稿费。
于是王朔便开始了在家专心写作,但结果反响平平。
投入得不到后果,也让王朔再一次萌生出经商的念头,但这一次,不仅让王朔再一次失败,还让他一度对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产生了危机。
这一次的上当受骗也让王朔彻底地汲取了教训。
从这之后,王朔开始了闭门写作。
都说,坚持总会看到收获
也正是在这之后《空中小姐》《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橡皮人》相继问世,并一举奠定了王朔的作者的地位。
不同于其他作者的咬文嚼字,卖弄文笔,王朔的大部分作品都通俗直白,喜欢运用大量的方言。
他笔者的主角也和他的性情类似有种玩世不恭意味,但在这玩世不恭里又多了几分清醒通透。
1988年,对于王朔而言是改变命运的一年,这一年甚至可以被称之为“王朔年”。
他的大量作品被改编上映。
王朔之名也随之名声大噪,享誉全国。
尝到甜头后的王朔,在这之后和海岩、马未都、刘震云、莫言等人成立了一家“海马影视创作中心”,自此开始踏足影视行业。
第二年,便强势推出了火遍全国的电视剧《渴望》。
这部影视剧不仅创造了张凯丽演艺生涯中的里程碑,还让“海马影视创作中心”打出了名头。
继《渴望》之后,他们又推出了中国情景喜剧开山之作《编辑部的故事》。
王朔也在这之后,成为了影视行业里的领军人物之一。
现如今的大花徐静蕾,就是他一手捧红的。
为了捧红自己这位小女友,王朔也是耗了不少心力,砸了不少资源。
但不得不说,徐静蕾确实是吃这碗饭的人。
1997年,王朔的影视作品和小说,因为种种原因被下架。
王朔也在这之后一改往日张扬的作派,开始了低调行事,属于王朔的时代也就此宣告结束。
但王朔捧起的徐静蕾,仍在娱乐圈起着举重若轻的作用。
03叶大鹰同上述两位一样,叶大鹰也是红色传人。
甚至可以说在一众大院子弟中,是背景最硬的一位。
但人家叶大鹰可不是只靠背景吃饭的主。
比起家世,叶大鹰的能力丝毫不逊色于前两位。
1988年,叶大鹰执导了自己首部影视作品《大喘气》。
随后又和自己的好友相继合作了《顽主》《一边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不得不说,内娱是个圈。
1994年的电视剧《血色童心》不仅捧红了梅婷,也让叶大鹰名声大噪。
1996年上映的电影《红樱桃》更是让他一举拿下了6500万的高票房,叶大鹰也凭此一跃成为平壤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但在这之后叶大鹰的影视作品便日渐减少。
一直到2003年,叶大鹰才重新露面。
但这一次他却不是导演,而是以演员的身份出现在了徐静蕾的自导自演的电影《我和爸爸》中,并一举拿下了当年第4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男演员。
此后,叶大鹰一改往日的红色题材,开始尝试不同的题材。
《走过幸福》和《陈赓大将》这两部影视剧都是叶大鹰在转型期的作品,但效果平平。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的叶大鹰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舒适区,开始拍摄红色题材。
但不知道是不是上了年纪的缘故,这几年,叶大鹰的作品更新频率并不高。
往往几年才有一部电影和一部影视剧上映。
但总体水平仍然在线。
04叶京虽然同样都姓叶,但是叶京和叶大鹰可不是本家。
但是二人关系却极好。
但关系再好,也抵不过叶京和王朔之间的关系,
二人不仅不楼上楼下的邻居,更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可以说打小穿同一条裤子长大,无论好事坏事都不会忘记拉上对方,可以说是“铁瓷儿”。
同王朔一样,早年间的叶京也有一颗经商梦。
为此,他从部队出来后,便拉着王朔前往广州,干起了“二道贩子”的买卖。
都说,艺高人胆大。
两个初入商海的人,尚不知水深水浅,就敢狮子大开口,将进价五块钱的手表卖到天价85元。
自然而然,这也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王朔和叶京也因此被拘留所拘留了半年。
此后,叶京经商之心不死。
拿着东借西凑的钱拉着王朔又要重新开始。
不得不说,相较于王朔来说,叶京真的是个经商的料子。
很快,凭借着“天府酒家”这个饭馆,叶京便赚得盆满钵满。
有了钱之后的叶京越发的动力十足,拿着赚来的钱,又去干别的生意。
但不管作什么,叶京都不会忘记拉上王朔。
而王朔也不管是赚是赔,都会跟着投资。
90年代北京最火的迪厅MASA就是叶京旗下的产业之一,自然王朔也是这家迪厅的股东。
据说,徐静蕾和王朔相识就是在这家迪厅里。
对于当时叶京而言,赚钱不过是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
闲来无事时,叶京也会友情出演兄弟们的影视作品,过过戏瘾。
在最年少轻狂的时候,过早地成功,名利双收,也让叶京有几分张狂骄矜,花钱如流水,视钱如薄纸。
这也导致,叶京虽然赚多得多,但兜兜转转一大圈,兜里根本没有多少钱。
以至于当父亲病重时还念念不忘放心不下他。
父亲的临终担心,也让叶京终于如梦初醒。
但斯人已逝,后悔已晚。
内心的痛苦和悔恨,也激发了叶京创作的灵感。
于是叶京第一部作品《梦想开始的地方》横空出世,并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也让叶京动力十足。
之后又趁热打铁执导了第二部影视作品《贻笑大方》,出于慎重起见,叶京亲自出演了该剧的男主。
除了自己创作剧本外,叶京还会拍摄王朔的作品。
尤其是在王朔被抨击,不得不急流勇退后,一段时间内,王朔的作品便是叶京拍摄的主调。
他曾毫不避讳地宣称:“王朔的作品,谁也拍不过我,因为我俩有共同的生活。”
字里行间洋溢着骄傲和得意,丝毫没有因王朔的“落魄”而有所改变。
北京爷们的义气也可见一斑。
只是同上述几位京圈大佬一样,这些年,叶京也处于半隐退的状态,甚少再有作品上映。
倒是他捧红的演员,诸如白百何等人,依旧在圈里发光发热。
甚至同样是爆出丑闻,白百何和李小璐的的命运却截然不同。
不仅能够“起死回生”,甚至搭档顶流肖战,一同主演电视剧。
由此也可见京圈的实力不减当年。
05郑晓龙相较于上述几位半退隐的“老伙计”,郑晓龙这几年可以说是风头无二,魅力不减当年。
一部《甄嬛传》便足以将他送至神坛。
只可惜,在拍摄姐妹篇《如懿传》时却稍显失利。
否则,郑晓龙的名气还要再上升几分。
同为大院子弟,郑晓龙小时候也是听着起床号、熄灯号长大的,甚至也有过当兵的经历。
不仅如此,早期几人的成名之路,完全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息息相关,互相成就。
就拿1984年播出的《空中小姐》来说,这不仅是王朔的成名小说,也是郑晓龙和王朔共同执导的首部影片。
甚至在当年红遍全国的《渴望》和《编剧部的故事》中,同样也有着郑晓龙的身影。
不得不感叹,那时候的情谊,真的是实打实的。
随后郑晓龙又和已经融入他们的冯小刚合作,一同执导了《北京人在纽约》,这也是我国首部全程在海外拍摄的电视剧。一经播出,便创下了央视的收视记录。
尝到甜头后的郑晓龙又在这之后二次赴美,前往海外拍摄自己的个人电影《刮痧》,同样反响不俗。
不同于其他几位兄弟一样,各有各的特色和偏爱。
郑晓龙喜欢尝试不同的题材和风格。
在这之后,郑晓龙又先后拍摄了情感剧《永不言弃》和家庭伦理剧《金婚》。
2013年的《甄嬛传》是郑晓龙首次执导的古装剧。
一开始,郑晓龙并没有注意到这个小说,是他的妻子一眼就看到了《甄嬛传》的潜在价值。
这才有了后期观众的下饭神器。
看过原著小说的人都知道,流潋紫虽然文笔不错,但却远没有那么的精彩,更达不到一部封神的地步。
是郑晓龙夫妇后期几经改版,才有了现如今百花齐放的《甄嬛传》。
甄嬛传取得巨大成就后,郑晓龙并没有自得自满,也没有沉浸在辉煌中不可自拔。
而是继续挑战自我,又执导了另一部题材剧《幸福到万家》。
不得不说,郑晓龙天生是吃这碗饭的人。
他真的很适合导演。
06冯小刚现如今的冯小刚虽然还活跃在荧屏前,但是口碑和风评却始终存在着争议。
但不得不说能从一个寒门子弟,到现如今跺一跺脚震三震的的京圈大佬。
冯小刚不仅有几分才华还有几分本事。
早年间的冯小刚出身贫寒,虽然与王朔同岁,但二人的生活却是天差地别。
1958年,冯小刚出生于北京一户普通人家,父母早早地便离异,留下冯小刚和母亲、姐姐艰难度日。
这也导致了冯小刚过早的成熟,养出了一副看人说话的本事。
这也为他日后在一众高干子弟中混得如鱼得水打下了基础。
在这些高干子弟中,冯小刚最早接触的是郑晓龙。
也正是在郑晓龙的引荐下,冯小刚这才得以接触到王朔、叶大鹰等人。
起初,冯小刚只是他们身后的一个小跟班,小美工。
但不甘心止步于此的冯小刚开始在背后,苦学拍摄和编写剧本。
都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1991年《编辑部的故事》便是冯小刚迈向导演之路的第一步。
据说,当时的剧本不翼而飞,郑晓龙便希望大家能合力再写一遍。
但是这群心高气傲的高干子弟怎么会愿意。
就在这时,冯小刚跳了出来,挑起了大梁。
这也让王朔等一群人正式注意到冯小刚。
有了《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写经验后,此后,他又先后和郑晓龙一同编写了《大撒把》《北京人在纽约》,随后又和王朔一同编写了《永失我爱》,一步步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事实证明,除了情分以外,利益才是能迅速蒋仁捆绑的东西。
之后王朔成立了电影公司,便也拉上了冯小刚一同入伙。
只可惜,开局不利。
之后冯小刚所执导的《情殇》《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接连失利。
这也让冯小刚大受打击,甚至还有了票房毒药的称号。
但否极泰来,泰极丕来
在1997年,事业正值低估和春风得意的王朔来了个调整。
王朔被文艺圈封杀,抨击,不得已远渡重洋。
冯小刚却凭借着王朔的作品《你不是一个人》改编为《甲方乙方》成功翻身。也就此开启了喜剧贺岁片的潮流。
此后的冯小刚一路走高。
现如今已经是导演里的领军人物。
不得不说,人生真的奇妙。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结语以上几位京圈大佬,你最喜欢谁呢?
参考文献中国国情,久居国外的王朔回国,面对昔日小弟冯小刚的拜访,王朔骂道:拿着你的5万块滚出去,我不吃你这一套!
中青在线,作家海岩:写作慢慢就变成一个压力了
用户10xxx74
冯裤子屁都不是
一米阳光
都是娱乐圈[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瞎折腾
这里面最厉害的怕是叶大鹰吧,
用户65xxx15
看来编辑想表达只有马云的时代,而非时代中的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