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眼里,律师是精英的代表,是开了挂的人生赢家。
而在“二八定律”下的法律行业,80%的案源仅掌握在20%的律师手里,仅剩的20%案源则要被80%的律师瓜分。小部分律师感慨案子多,压力大,忙到昏天黑地、累死累活;大部分律师苦于没案子,绞尽脑汁,却依然要为生计发愁。
在律师行业生存到底有多难,恐怕也只有律师本人最清楚了。后疫情时代下,律师工作所面临的阻力和影响仍然不容小觑,比如常见的:
Vol.1
客户支付能力下降,愿为律师付费的客户越来越谨慎
很多律师在解答完客户的咨询却迟迟等不到回信儿的时候,难免会有这样的困惑:明明已经给客户分析透了案情,他也表示了认可,怎么事后就没信儿了,也不着急委托?
如今各行各业的经济都在衰退,客户的支付能力也在随之下降。自然,愿意为律师付费、能付得起律师费的客户越来越少,白嫖蹭咨询、委托意愿下降的客户越来越多。对于急迫度不那么强的客户来说,能多腾一天就少花一天钱;对于案件情况不那么复杂的客户,能自己处理的就绝不会请律师。
律师想要提升客户的委托意愿,除了把案件讲透,给客户足够的专业信赖,更要懂得抓住用户的心理,让客户清晰地认识到案件进展到哪一步就需要马上委托律师介入,且律师介入后在案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支付能力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有营销意识的律师一定会比只懂讲专业的律师更容易转化客户。
Vol.2
线下拓案难,出差办案成本高
依赖线下跑案子、同行推荐案子的律师,在疫情期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各地疫情反复,随时都有被隔离的风险,这也为线下案源的拓展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性。
比如征拆律师,原本可以通过全国各地跑案子来快速获取案源,因为疫情原因不能出京或是抵达后要马上隔离14天,导致跨省拓案的频率下降,案源自然也就断了。
而那些顶着隔离风险跨省谈案子的律师,如果去了不能一举拿下客户,拓案的成本也是相当高!为此,不少依赖线下拓案的律师只能开始考虑本地案源,或者尝试网络拓案,来缓解疫情对原有业务的冲击。
在律斗君看来,这不失为一个良计。因为客户群体的消费属性在改变,比如:习惯通过网络搜索来了解律师,通过网络评价来进行决策。而在法律行业里,能真正通过网络途径获取案源的律师还是少数,可以说这部分市场的客户并未完全被开发,不论是否依赖线下拓案,我认为律师都应该尝试网络转型,为自己多一种拓案的可能。
Vol.3
被走在前端的先行律所抢占了市场
前文说了,蛋糕只有这么大,怎么获取各凭本领。
疫情下,其实并非所有的律师都过得很难,有些律所走在了行业的前端,提前布局了营销战略,即便是在疫情期,依然赶上了互联网拓案的红利,创收并未受到影响,甚至屡创业绩高峰,比如业内比较知名的几家出圈律所:家理律所、冠领律所、元甲律所。
毋庸置疑,这样的先行律所,在抢占了互联网拓案的红利后,也会逐步逐步抢占竞争对手的市场,走在前端的律所越多,其他律师拓案越难,越难分得到蛋糕。
对于普通律师来说,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越早追赶上这波红利,越好。
律师行业之所以贫富差距拉得如此之大,其实核心原因就在于:律师对市场行情及自我营销的重视程度不同,毕竟“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律师必须要有营销意识,能看得到困境,更能看得到机遇,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从我们多年的法律行业+互联网营销经验来看,这4个机遇建议律师们一定把握好!或许有逆风翻盘的可能。
1、抓住疫情下独有的业务风口
除了看到疫情带来的负面冲击外,律师们也一定要抓住疫情带来的正向机遇,比如疫情下独有的业务风口。
要知道,经济衰退带来的不止是客户支付能力下降,还有因经济衰退造成的各类民间纠纷,比如合同纠纷、经济纠纷、劳动纠纷、甚至是刑事纠纷!有纠纷的客户越多,寻求法律服务的可能也就越多,律师介入的机会也就越大。
专做这类业务的律师们,一定要及时抓住风口,通过网络营销+线下渠道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多地、快地从大批量客户中筛出精准意向客户,并予以转化。即便不做这类业务的律师,也完全可以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迅速拓展新业务,在特殊时期增加律所的创收。
2、“拓宽获客途径”以抵御市场波动
市场本身就具有波动性,疫情下更是如此了。
想要抵御市场的波动,光靠打“免费咨询”、“低价竞争”这种策略不仅走不了多远,还容易搅乱整个法律市场。在律斗君看来,多渠道获取案源的方式才是正解!搭建一个能够转化案源的网络营销体系,线上辅助线下,多渠道共同发力,是疫情下相对稳定的获客选择。而从我们过往合作的律师客户来看,那些抓住了网络营销风口的律所,即便是在疫情期也大多有不错的创收。
当然了,想要搭建能够转化案源的网络营销体系,律师的“跨界操作”很难有明显效果,最好还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比起单纯地铺设某几个渠道,专业的营销团队不仅会针对律所进行个性化的营销战略布局,还会辅助律所/律师建立品牌IP,不断提升知名度,通过“品牌+营销”双重发力,帮助律所/律师搭建能够转化案源的营销闭环,让客户为律师的专业付费。
当获客的途径越来越多,线下拓案便不再是唯一,一旦因不可抗力遭受重创,也不会再因获客渠道单一而难以生存了。

3、让品牌带动转化率和高价值
对于律师和律所来说,品牌的作用不容小觑。
相信不少律师朋友在接待客户的过程中,都感受过客户“货比三家”的心理状态,原因就在于:律师越来越多,客户的可选择性也越来越多。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到客户,并将客户约到所里沟通,但这些只是转化的第一步,如何干预客户的选择、让客户在众多选择中为自己付费,才是律师更应该思考的地方。

从营销的角度看,品牌对客户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客户的核心需求,是找个专业的、靠谱的律师,品牌便是向客户展示律师的专业和靠谱。律师的知名度越高,其公信度和美誉度便越高,客户的认可度自然越高。相比较普通客户,慕名而来的客户,不仅能够减少律师的推广成本及沟通成本,成案的几率也是非常大的。当慕名而来的客户越来越多,市场占有率随之提升,律师的品牌价值也会进一步上升,至此,便形成了良性且有效的循环。
4、解决跨界之困:律所需要专业运营介入
深耕法律行业5年+,我一直在思考:在以案源为导向的前提下,律所需要怎样的运营?律所运营又应该担负哪些职能?
对于律师来说,因为跨界,很难有效管理营销团队。想要真正让运营团队发挥作用,把控运营团队的工作效果,一定需要专业的运营介入。
而何为专业运营?
我认为,应当是肩负传统行业的CEO+运营总监的角色,既不是执行主任,也不是运营负责人,而是整个律所运转体系框架的搭建者,是律所盈利导向的重要决策者,是将律师业务和运营深度结合绑定的策划者。
通过搭建创收盈利为导向的市场体系、建立以转化为核心的用户运营体系、打造内部外部的品牌塑造体系、形成网络与线下的案源转化体系,层层递进与布局,最终帮助律所形成运营引领业务的良性循环。
如果能够培养出这样的运营团队,对于律所整体发展及创收都是相当有益的。可现实中的律所运营,大多很难做到这一点。
写在最后
随着律师队伍的逐渐扩大,案源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律师营销也一定是越来越多样化。
如何在不断变化的法律市场,寻求稳定获取案源的可能,核心就在于:时刻关注市场动态、把握客户心理需求、在深耕专业领域的前提下,不断提升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以上供律师朋友参考,也欢迎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