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版头条!建好建强省市县乡四级综治中心把“平安是福”的基层答卷写满八闽大地

清朗天空 2025-02-20 01:21:02

今日,《民主与法制时报》头版头条刊发《建好建强省市县乡四级综治中心 把“平安是福”的基层答卷写满八闽大地》,现予以全文转载。

↑2月19日,民主与法制时报头版刊登《建好建强省市县乡四级综治中心 把“平安是福”的基层答卷写满八闽大地》相关报道

“非常快,之前有遇到过类似的劳动纠纷,然后可能要跑到法院或者是人社局,就比较麻烦,现在到一个地方就可以了。”今年1月12日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在厦门市集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综治中心)出镜受访的市民张湘云由衷地说道。

群众有了纠纷,需要一个“说理的地方”。集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矛盾纠纷化解、公共法律服务、平安法治宣传等于一体的综治中心就是这样一个“说理的地方”。这里,可以“一站式”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托举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近年来,福建省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方便群众、提高效率”为工作导向,不断建好建强省、市、县、乡四级综治中心,进一步推动各地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水平,用专业力量切实把矛盾纠纷处置在萌芽、化解在基层,把“平安是福”的基层答卷写满八闽大地。

实体化运行——旧貌换新颜

“要精准把握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主阵地’的定位,深化落实‘四步十调’工作机制。要深化聚合融合,各入驻单位、轮驻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专业性、行业性、政策性优势,加快思想融合、人员融合、工作融合、运行机制融合,努力让中心成为社会治理的‘指挥部’、矛盾纠纷的‘终点站’、服务群众的‘连心桥’。”1月21日,在福州市晋安区举行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揭牌仪式上,晋安区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表示。

福州市按照“归口摸排、数据汇总、首接首调、疑难转办”和“平级推送、综治牵头、逐级分解、分类管理”的思路,建立起“行业部门—综治中心—属地”三方纠纷线索流转共享机制,将综治中心打造成为纠纷流转的主动脉,努力把矛盾纠纷吸附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福建,就要有效预防化解各种矛盾风险。2024年,福建省政法机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县域为支点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局、信访、人社等部门集中办公,实现矛盾纠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站办结”,全年合计接待群众来访18万余人次,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比如,厦门市2024年推动完成区级综治中心示范点建设、实现镇街级综治中心全覆盖, 初步形成市—区—镇街综治中心工作体系,目前全市区、街两级综治中心已增至48家。各街道于2024年全部完成综治中心提档升级改造,推动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南平市以项目化运作推动实施市、县(区)、乡(街道)综治中心“新建一批、扩建一批、提升一批”工作计划,完成基层综治中心新建23个、扩建60个、提升66个。其中,南平市建阳区综治中心被列为2024年福建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升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专题班现场教学点。

另外,2024年,泉州市已建成1个市级、13个县级、163个乡级综治中心。其中,泉州市推动将“重点打造35个镇街综治中心”列入2025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三明市11个县(市、区)综治中心、141个乡镇(街道)已全部完成规范化建设,其中,该市探索“市区一体”综治中心建设新模式(即市综治中心统筹协调,区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引发关注。莆田市推动7个县(区)级综治中心建设,其中新建4个,结合信访接待中心提升改造3个;推动乡镇级综治中心新建5个,依托司法所改造升级49个。

值得一提的是,漳州市、区、乡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具有较强的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实现场所规范建设高质量“全覆盖”,并在实战化运行探索上取得初步成效。全市各级综治中心经历了由虚变实、从有到优的过程,形成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建设氛围。2024年7月10日,福建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漳州召开,该市经验被全省其他地市学习借鉴。

2024年,福建省委政法委还重点培育了福州市鼓楼区综治中心等10个省级调研联系点,省综治中心将县级综治中心建设运行机制若干问题作为2024年度全省政法重点调研课题,先后赴40余个县(市、区)专题调研,重点指导加强县级综治中心场所提升与机制建设,以打造样板示范带动全域各级综治中心的整体提升。

“通过强化制度规范、场所提升、机制建设和科技支撑等措施,扎实推动各级综治中心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新作为、取得新成效。”福建省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专业化运作——虚功变实做

“宁德市进一步发挥综治中心统筹社会治理资源的作用,根据社会矛盾形势变化,有机整合相关职能部门专业力量进驻、入驻、随驻,支持并保障其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职责职能,从而规范化、专业化解决群众各类诉求,确保让群众解决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在综治中心‘办得了事、办得成事’。”宁德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宁德市依山傍海,近年来不断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其中,依托15个海上社区设立海上综治中心,进一步打通服务海上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在临海而兴的宁德霞浦,海水养殖面积高达42.29万亩,为了解决渔排垃圾污染、高密度养殖等影响海洋生态的问题,霞浦县开展了“清海”行动。其间,霞浦县综治中心、法学会指派王喜曦、高洁等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登上渔排,耐心听取养殖户诉求,并释法说理,让养殖户对“清海”行动从抵触排斥到主动配合。在综治中心与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协助下,霞浦全县海域严格执行网格化管理,全面实现“有度、有序、有证、有偿”规范养殖。

霞浦“首席”入驻综治中心参与基层治理,是福建省近年来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制度融入政法工作大局的一个缩影。为了不断推动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充实综治中心专业力量,全省各地依托综治中心联合属地法学会纷纷挂牌成立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站、点)”,将900多个“首席”下沉到综治中心,面对面、零距离为群众答疑解惑,排忧纾困。

包括“首席”在内,目前福建全省合计入驻综治中心的政法部门力量和调解员、律师等社会力量3700余名。其中,泉州全市县级综治中心合计入驻“首席”、调解员、律师等力量949人,同比增长73.75%。三明市县级综治中心入驻“首席”、调解员、律师等力量345人。

不仅如此,福建各地各级综治中心还综合研判属地矛盾纠纷情况,加强综治中心专业队伍建设,有效整合行政部门、行业组织等力量进驻,分类推进婚姻家庭、道路交通、劳动争议、物业管理等重点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进驻。如,莆田市荔城区综治中心针对区域内物业纠纷、征地拆迁纠纷多的现状,对应设置物业纠纷调解室、征地拆迁纠纷调解室,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和行业专业调解力量进驻调处,实现主要矛盾纠纷在综治中心“一站式”调处化解。漳州市龙海区综治中心按照“一厅一庭三区”规划建设,整合多元化解纠纷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推动与12个行业组织、调解机构及单位联动联调,设置道交、金融等10个专业调解室,实现一地整合、集成服务。泉州南安市综治中心构建起“1+N”社会治理模式,即由“1”个市级综治中心统筹,12345便民服务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融警务·汇治理”警网融合中心、网格化服务中心等“N”个社会治理领域部门进驻,全面整合24个市直单位部门入驻,常态化开展矛盾联调、治安联防、治理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指挥调度等工作。

在这些专业力量的支撑下,综治中心核心枢纽作用愈发明显。如在网格化管理方面,围绕“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响应机制,福州市先后推动超过211个行业部门事项清单、4000多名行业力量入格,建立工作“示意图”“流程图”“责任田”,每个网格的不同事项,直接关联行业部门责任人,做到“一格、一事、一处置人员、一办理时限”,真正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经办人员,减少中间环节批转,实现点对点、人到人的扁平化管理。南平市遵循“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归属明确、平急结合”的原则,依托综治中心进一步优化网格治理单元。

“另外,福建省还先后在三明建宁、漳州东山、厦门湖里、龙岩古田举办4期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专题培训班,越来越多的基层综治中心干部和乡镇(街道)政法委员通过培训学习提升了履职能力。”福建省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补充道。

数字化赋能——静态转动态

“真没想到你们能上门帮我解决难题,太感谢你们了。”

不久前,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东肖镇,村民张某与李某产生经济纠纷,多次协商无果后,张某便在“龙岩e调解”微信小程序上向相关部门求助。龙岩市综治中心及时得到指令,遂在新罗政法下沉力量工作组和东肖镇共同努力下,最终化解了纠纷,实现了事了人和。

近年来,龙岩市采取“多中心合一”方式,依托综治中心有效整合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诉源治理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资源,通过开发运用“龙岩e调解”微信小程序,打造“线上+线下”、“一站式”受理、全流程调处、全链条解决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平台整合了龙岩全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信访、人社、住建、自然资源、妇联等40多个单位资源,打通了“110”“12345”“12348”等多个平台的信息对接,实现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多元联动。

龙岩市研发系列数字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为管好重点人、重点事、重点地提供智能辅助支撑的探索实践,是福建各级综治中心运用科技手段赋能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的真实写照。

“各级综治中心深化数据归集运用,加强条块业务系统深度融合,不断汇聚‘人、地、事、物、组织’等要素信息,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赋能增效。”福建省综治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在省级层面,福建省委政法委将“福建省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 升级改造为“福建省综治大数据平台”,研究推进综治中心业务协同模块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块建设,并在福州、三明、宁德3个设区市测试运行。福建省综治大数据平台依托现有数据资源,逐步完善平台数据汇聚和实战运用能力,推动将对接省公共数据汇聚共享平台的48个接口或数据库表扩展至76个,为地市网格化平台纠正并下沉问题数据650万条,有效提升省市两级平台数据共享交换能力。

在市级层面,强化平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人群服务管理、社情分析研判等功能,厦门、莆田、龙岩、三明等市依托现有平台开发相关专题功能模块,有效赋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比如,厦门集美区探索“综治平安指数”研发运用。推进“综治中心+综治视联网”建设,有效提升了综治中心指挥调度能力。福建各地还自主研发“平安漳州e家”“三明AI明小懂和解纷码”“南平网格e通”等小程序,群众通过扫码即可向窗口登记提交纠纷诉求,并可在线查看处置进度,真正做到“指尖办”“码上办”。

在数字赋能下,福建各地综治中心实战运作模式、机制不断推陈出新,政法品牌不断被擦亮。比如,福州市建立综治中心“四步十调”工作法,泉州市打造的“1+X+N”运行机制有力提升了合力调处矛盾纠纷质效,漳州市“96111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热线”实现矛盾纠纷“一个号、一地跑、一站解”。全年各级综治中心合计受理各类诉求和矛盾纠纷36.2万余件,调处成功率达97%,均创2022年以来新高。同时,福建各级综治中心,聚焦社会风险隐患问题,全面加强对其类型、特点及趋势的研判分析,泉州市、龙岩市等地建立“平安月报”制度,动态分析研判辖区内平安建设总体形势。南平市依托涉稳风险隐患信息化平台“三色”预警模型,定期对社会治安各类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判预警,有效提升综治中心研判预警能力。

“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中,全省政法系统立足实体实用实战的目标,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治安防控等工作机制,因地制宜探索出了具有地区特色和社会效应的综治中心建设模式和品牌,‘保安全、促稳定’平台作用得到彰显。今年,全省政法部门将继续在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作中,扎实推动各级综治中心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新作为、取得新成效,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福建贡献力量。”福建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道。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责编:赵淑琳

审核:方琮 高奇

■习近平: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省委政法委员会2025年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

■不约而同的守护!他跳桥救援,他与潮水赛跑 →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