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故事的开头,8月17日,《夺冠》和《姜子牙》先后宣布定档国庆档,加上最早定档的《我和我的家乡》,国庆档三强格局已成,那天我们对国庆档大盘的预测是:40亿。
10月8日,伴随着今年最后一个假期的结束,2020年国庆档即将落下帷幕,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当日19时的数据,今年国庆档累计票房已达39.47亿,预计八天总票房将达到40亿。
这也意味着今年票房相对去年国庆档7天(10月1日-7日)总票房43.8亿,仅获中国影史国庆档票房第二。
8天的票房大战中,《姜子牙》拿下了前三天的票房冠军,但在第四天被《我和我的家乡》逆袭,后者最终成为今年国庆档冠军,两者分别拿下了18.65亿和13.78亿票房,合计票房占比接近八成,提前抢跑一周和一天的《夺冠》和《急先锋》则分别拿下三、四名,目前累积票房分别为6.39亿和2.2亿,中段发车的《一点就到家》则达到了9918万,预计今日内能够破亿。
这意味着除了《姜子牙》滑落至15亿票房区间,另外三部种子选手《夺冠》《急先锋》《一点就到家》也仅有一部达到业内预估的10亿+票房区间,后两位则跌至3亿区间。
但这并不是一个口碑坍塌的国庆档。《我和我的家乡》《姜子牙》《夺冠》国庆档三强猫眼评分为9.3、8.4、9.1;豆瓣评分为7.4、7.0、7.3。虽然不及去年国庆档,但在国庆档整体对比中算表现及格。
换个角度看,从目前票房走势看,国庆档影片有望在档期结束后获得一个较长的长尾,国庆档票房总量级有望达到60亿。尤其是获得档期票房和口碑双冠的《我和我的家乡》,完全有机会凭借超级长尾票房超越《我和我的祖国》。
这也意味着,遭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创的电影业在经历了大半年的至暗时刻后,终于火起来了。
到底该如何看待这个史上最特殊国庆档,40亿票房到底怎样炼成的?《我和我的家乡》凭什么完成对《姜子牙》的票房反超?为何多名种子选手票房未达预期?
最核心的问题是:缩水的“最强国庆档”,真的输了吗?
票房缩水的国庆档输了?你不知道史上第二国庆档到底有多强
至少表面看,国庆档八日票房距离去年七天44.66亿的成绩显然有相当大的差距,更没有成为业界期待的另一个春节档,这是不是意味着今年国庆档票房表现不佳?
我的意见是:正好相反。
今年国庆档票房在数字上与去年相比虽然有所减少,但2019年国庆档已是天时地利人和之下的历史巅峰。《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等三部献礼片,与建国70周年举国欢庆的盛况形成呼应,加上影片口碑过硬,大盘与2018年同期相比暴增了134%。
而今年因疫情仍存在着诸多不可抗因素,影院上座率依然不得超过75%,并且每场影片放映结束后,必须留出消毒和散味的时间,导致排片间隔时间拉长,排片必然减少。
加上直到今年7月20日,停摆了177天的内地影市才宣告复苏。
而在复工的前四周,大盘恢复都较为缓慢,直到《八佰》毅然定档,拿下了37个单日票房冠军,以一己之力带动影市复苏,然而进入9月中,影市再度趋冷,而抢跑一周的《夺冠》也未能捂热影市,这意味着这届国庆档必须冷启动。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庆档表现如何呢?
还是爆了。
7.42亿、6.74亿、5.94亿,这是国庆档前三天的票房成绩。仅10月1日—3日,全国就吸引近5000万人次观众走进电影院观影。
最终前七日总票房为36.95亿元,仅次于2019年春节档的59.03亿,2018年春节档的57.71亿元和2019年国庆档的44.66亿元,达到了史上七日档期第四高(含春节档)的成绩。
《姜子牙》尽管票房不及某些人的预期,但依次刷新了国产动画片开画票房纪录等多项纪录。
《我和我的家乡》紧咬《姜子牙》到第三天夺回日冠,后劲十足。前者已经锁定15亿+,而后者的猫眼票房预测为31.3亿,高于《我和我的祖国》最终票房。
现在中国票房榜前十的影片为:《战狼2》(暑期档)、《哪吒之魔童降世》(暑期档)、《流浪地球》(春节档)、《复仇者联盟4》(春季)、《红海行动》(春节档)、《唐人街探案2》(春节档)、《美人鱼》(春节档)、《我和我的祖国》(国庆档)、《我不是药神》(暑期档)、《速度与激情8》(春季)——三部暑期档,四部春节档,一部国庆档。
凭借漫长的节后长尾,如果《我和我的家乡》成功对《我和我的祖国》实现反超,则中国影史票房前十的国庆档影片变成两部,这就意味着国庆档将被拉升至更重要的市场地位,传统两大强档将正式化作三足鼎立的新格局,大片也将愈发向国庆档集中。
综合来看,这样的国庆档成绩,算输?是不是必须永远保持增长,才算赢?
之所以取得这样的票房成绩,应该归功于积压许久的观影需求促成了观众某种程度的报复性观影,全国旅游人数同比下降也客观助了电影市场观影人次及票房回暖。
而归根到底,构成了救命的国庆档的关键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好电影。
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国庆档战局为何与所有人想的不一样?
逆袭的赢家:《我和我的家乡》凭什么反超《姜子牙》?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国庆档或许是猜中了开头但没有猜中结局。
以往的国庆档影片多半于9月30日上映,今年面对复工后的第一个大型档期,所有影片都选择策略性卡位,这也令今年国庆档战局更加复杂:《夺冠》率先提档到9月25日起跑,《急先锋》抢跑一天;《木兰:横空出世》延后两天避开锋芒;《一点就到家》延后到了国庆档中段(4日)意图后发制人。
《姜子牙》是今年所有观众最期待的影片之一,想看指数仅比《唐探3》低,猫眼平台上影片想看人数达到了142万人,在淘票票上想看人数为210万。在预售方面,最终猫眼显示《姜子牙》首日预售成绩为1.4亿,位列历史第12,同样占据优势。
因此即使《姜子牙》是今年国庆档整体保密性最高的一部,直到国庆当天才露出真面容,各方依然视之为国庆档头号种子。
在国庆档首日的角逐当中,《姜子牙》的确成为碾压般的存在。站在“封神宇宙”《哪吒》的肩膀上的影片首日票房3.6亿,将国产动画开画票房几乎翻番了两倍。影片次日票房依然超3亿元,一度以6.59亿元领跑国庆档。
然而事实证明其开局即高点,随后票房低走。
影片第3日出现了30%的降幅,6日甚至下降了36%。第三日的单日票房已经被《家乡》反超。
《家乡》在第4天实现了对《姜子牙》总票房的超车。
而随着其它种子选手纷纷表现不及预期,业内预估的一强多极格局,变成了一强一极。
电影口碑和共情的建立再次成为了逆转的关键。
最终成为口碑和票房最大赢家的《我和我的家乡》,作为去年国庆档的票房冠军延续之作,在公映之前其实并不被视作头号种子。首先是但比起“爱国”主题,“家乡”+“扶贫”元素创作难度更大,其次是去年是70周年大庆特殊节点,主旋律电影具有先天优势,今年不具备这一条件。
然而影片取巧地打造出“中国喜剧梦之队”的title,令影片拥有了足够扎实、下沉的用户基础: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和我的家乡》的想看用户中,有10%为40岁以上、有42%是来自于三四线城市,成为国庆综合覆盖人群最广的影片。
最关键的是,宁浩、徐峥、陈思诚、闫非&彭大魔、邓超&俞白眉,这些曾在喜剧片市场中取得不菲成绩的主创们,没有一个不拿出看家本领,最终宁浩延续了他在《我和我的祖国》中那种对小人物的关怀。
徐峥部分则一如既往的细腻,加上范伟出神入化的演出,成就了整部影片最动人的段落。
而邓超的部分则以一个惊人的反转,令真实治沙英雄故事更加震撼人心。
最终影片的确没有令想笑的观众失望,可又在范伟、邓超的段落让观众哭成狗,真正实现了笑中有泪,还拍出了家乡与个人之间,那复杂的体味。
上一次,是有了“我”,才有了“我的祖国”。这一次,是有了“我”,才有了“我的家乡”。
当主旋律影片成功地将主流价值观和商业化手法完美结合,将整个国庆档的观影热情带至高潮,献礼片才真正实现了更深远的意义。
如果把时空拉长到十年,2014年之前,奇幻武侠题材的古装历史大片占国庆档主流,从2014年开始,宁浩《心花路放》、徐峥《港囧》进驻国庆档,开启了喜剧统治国庆档的时代,开心麻花一度成为票房领军者,而这些国庆档的常胜将军又共同集结于《我和我的家乡》,并最终携手拿下票房冠军,并见证了观众审美的进一步成熟:口碑再次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只是逆袭的时间再度缩短了。
种子选手们的问题:《姜子牙》为何高开低走,多部影片为何不及预期?
这个国庆档,终究不会让所有人都成为赢家。
上映后《姜子牙》的豆瓣评分从开分7.5降至7.0。除了故事本身的设定引发了一定的争议之外,除了借《哪吒》热度之,也并没有产生新的话题点,票房最终高开低走。
《夺冠》自9月25日首映后,无论是口碑或是热度,均有较好的表现,作为一部国民级电影,影片进入国庆档之后后劲十足,一直保持第三的位置,但反映在票房上,还是有些不温不火,回头看,抢跑一周也许未必是最佳战术。
《急先锋》则由于口碑不佳,从1日19.2%的排片一路下跌,10月4日之后,排片占比就没有超过7%。
中程开跑的《一点就到家》最终顺利成为口碑黑马,刘昊然、彭昱畅等年轻演员演技获赞,但作为一部小成本扶贫主题青春片,影片最终未能破圈成功,没有成为票房黑马,影片更大的机会或许在于国庆档之后的长尾。
而最尴尬的则是一度被视作黑马的《木兰·横空出世》宣布于6日退出国庆档。
决定国庆档胜负手的,依然是口碑。
客观来看,作为《哪吒》的接棒之作,《姜子牙》的表现其实不算太差。
票房上,在中国电影市场上,之前票房超过10亿的动画电影屈指可数,国产动画更只有《哪吒》,作为“封神宇宙”第二部,影片接续了《哪吒》的气势,将国漫的票房基准线稳定在了10亿以上。
但同样是作为“封神宇宙”第二部,影片表现又不能说尽如人意,简单概括就是:有一个高级的故事,却没有讲成好故事。
影片创作野心极大,宇宙观浩瀚,审美非常高级,片中大量空旷辽远的场面,都在寻觅中国历史深处的诗意和古意,问题是,虽然人人都承认其在画面和主题上的用心,但却并不能令所有人共情感动。
一个原因是主创的主动选择:影片没有戏剧化的正邪二元对立,“反派”有,但是藏头露尾,连一场震撼人心的大决战也不安排,相比《哪吒》遍布全片的笑料、段子和嗨点,影片爽点和痛点都不足,一开始就没打算做通俗爆款。
真正好看的段落几乎被四不相承包了。
但剧情孱弱、人物空洞,则不是主创的主动选择,而是力有不逮。
姜子牙这个人物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帅气男主没问题,可他缺乏足够的角色弧光,丧过了头,观众也看不出他到底哪里厉害,缺乏说服力。
主创想做带有哲学思考和深度的动画也没问题,可概念太多,想说的太多,叙事却过于生硬,台词老旧,调动情绪全靠配乐,最终只是带着观众走马观花,最动人部分竟然是四不相的死。
说到底一句话,它是站在了《哪吒》的肩膀上,却没有真正达到《哪吒》的创作完成度。
至于《急先锋》成绩不佳,市场普遍认为原因在成龙。
但实际上,《急先锋》遇到的核心问题是,主创思维已经明显落后于新一代观众观影需求。
结合成龙品牌打造国际动作系列片,思路没错,可是当成龙老去,影片却还延续传承着成龙动作喜剧一直以来的风格,既要主题宏大、反转不断,又要不停穿插笑料,最终又无法满足冲着“成龙功夫喜剧”标签而来的观众,所换来的结果可能是成龙的市场号召进一步透支。
《夺冠》虽然是主旋律电影,但带着导演陈可辛本人的创作情感和理解,最终证明他依然是最懂内地的港片导演。
女排第一次拿世界冠军之后,彭昱畅冲上街和人群一起庆祝,镜头带过一个站在卡车斗里敲锣的人,手上拿的锣是破,这种细节,非用心不足以留意到。
但引发了全民共鸣的影片,最终还是卡在影片争议和体育片票房瓶颈之间,难以彻底爆发。
当然最令人尴尬的,还是同属国漫的《木兰·横空出世》,影片只是披了张“传统经典”的皮,却没有做到传统故事再出发,反而深陷老套偶像剧的囹圄中,让故事变得不伦不类,令它口碑坍塌的绝不是刘亦菲的好莱坞版造成的观众误解,而是影片的品质。
赢家国庆档:2020年,中国电影还有机会吗?
和许多观点不同,尽管有种子选手表现不及预期,但总体来说,2020年国庆档绝对是赢家。
十年来,国庆档大盘扩张了超过20倍,从2010年的2.94亿元,到2019年的50亿量级(八天)。
但电影市场不可能一直爆发式增长,尤其在疫情环境下,2020年国庆档的出现,不仅重振了市场,更进一步令国庆看电影成为很多人的习惯、甚至成为一种新的“国庆习俗”。而更重要的是,国庆档《家乡》这样的热门电影里,似乎更能映射出中国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情感,这些都比国庆档超越往年的票房成绩,更具意义。
那么最后的问题就是,2020电影市场,在国庆档多片的助力下达成120亿大关之后,在接下来的近三个月时间里,能否在年底之前顺利突破200亿?
首先是《金刚川》的公映将是2020年中国电影市场最后的40亿+爆款希望,甚至有可能:在《家乡》超越《八佰》票房改写了2020全球票房冠军之后,《金刚川》会将冠军的名字再度改写。
除此之外,还有刘德华的《拆弹专家2》、易烊千玺主演的《送你一朵小红花》和沈腾客串的《温暖的抱抱》三部5亿+体量的贺岁影片。
但即便没有突破200亿,也依然不会阻挠中国电影的恢复势头,因为接下来的春节档,已经有去年春节档最后两部种子选手《唐人街探案3》和《紧急救援》蓄势待发,而郭敬明的《晴雅集》、张艺谋《一秒钟》、贾玲《你好,李焕英》同样随时等待进场。
作为产业而言,国产电影的类型越丰富,越有稳定类型的输出可能才是最重要的,从国庆档出发,接下来的国产片如果都能保持较高的制作水准和口碑,中国电影未来稳定的成为全球票房第一就是必然。
无论如何,与上半年几乎看不到希望的电影市场相比,40亿的国庆档票房已经为电影人及观众带来了极高的期望。但影院的命运不能只寄托在一个档期,而这个出人预料的国庆档,最终还是反映了当下中国电影市场最为重要的“票房法则”——
好电影,能让观众喜欢,才是票房硬道理。
对中国电影来说,流量+IP骗票房的时代显然过去了,但只是好电影依然不足以在国庆档这样的大档期中赢得先机,比如《姜子牙》。
只靠过去积累的票房号召力也不足以打动观众,比如《急先锋》。
只有能与观众建立深度共鸣的口碑电影,才能真正统治整个市场,比如《我和我的家乡》。
和观众站得更近并不代表要向市场低头,相反,观众和好电影,应该共同昂首挺胸,扛着中国电影,向前走。
2020国庆档之后,中国电影还有机会吗?当然有。因为能够扛起中国电影未来的,就配称最强国庆档,而顺着这个票房缩水的“最强国庆档”走下去,中国电影的好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