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名为《胜券在握》的电影悄无声息地来了又走了,它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小石子,涟漪微弱,很快就消失不见。这不禁让人感到疑惑:这部由《扬名立万》导演刘循子墨执导,汇集了邓超、邓家佳、张本煜等一众实力派演员的电影,为何会遭遇如此尴尬的局面?难道是观众的口味变了?还是电影本身存在问题?
或许,我们可以从一个简单的意象入手——“泡泡工厂”。这是电影中邓超饰演的程序员白胜创建的团队名称,听起来充满活力与希望,像是一个孕育梦想的温床。然而,仔细琢磨后你会发现,“泡泡工厂”更像是对整部电影的隐喻:美丽却脆弱,虚幻且不切实际。
回望2021年,刘循子墨的《扬名立万》以独特的剧本杀形式和精巧的反转剧情赢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近十亿的票房便是最好的证明。观众对这位新锐导演的下一部作品 naturally 充满了期待。然而,《胜券在握》却没能延续这份辉煌。上映十余天,票房却未突破两亿,口碑也一路下滑,与《扬名立万》的成绩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巨大的落差,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不可否认,《胜券在握》的演员阵容堪称豪华。邓超的演技毋庸置疑,他在片中贡献了多场精彩的表演,将一个在职场压力下苦苦挣扎的程序员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雨中求饶的绝望,擦拭红色大字时的无奈,都让人印象深刻。邓家佳、张本煜、喻恩泰等实力派演员的加盟也为影片增色不少。他们的表演精准到位,为各自的角色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然而,即便拥有如此强大的演员阵容,《胜券在握》依然没能赢得观众的认可。这说明,一部电影的成功,并非仅仅依靠演员的演技就能实现。
影片最大的败笔在于其过于理想化的剧情。故事围绕着程序员白胜与黑心公司高层之间的斗智斗勇展开,旨在探讨职场公平正义这一话题。出发点固然值得肯定,但影片的呈现方式却脱离了现实,显得虚浮无力。白胜凭借几张照片和道听途说的信息就让整个公司相信他掌握了核心技术,这在现实职场中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泡泡工厂”的运作模式。白胜招募了一批员工,却不给他们安排任何工作,任由他们在公司里虚度光阴。这种荒诞的设定,让人不禁怀疑:一家上市公司真的会容忍这样的团队存在吗?
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断网”情节。为了揭穿白胜的谎言,反派竟然切断了整个公司的网络。这就好比为了抓一只老鼠,而选择烧毁整栋房子。如此不合逻辑的设定,彻底暴露了影片对现实的漠视。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这些情节都过于“超现实”,缺乏代入感,自然难以引发共鸣。
除了剧情的硬伤外,《胜券在握》在细节处理和氛围营造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影片对程序员工作的描述含糊不清,观众只能看到白胜在一顿操作后就神奇地完成了任务,却无法理解其中的逻辑和过程。这种缺乏细节的呈现方式,让观众感觉像是在看一部科幻电影,而不是一部讲述职场故事的现实主义作品。
在氛围营造上,影片也显得有些“用力过猛”。阴暗的画面、紧张的音乐、神神秘秘的台词,营造了一种谍战片的氛围,与影片轻松幽默的桥段格格不入,显得十分违和。这种氛围的错位,进一步削弱了影片的真实感,让观众感到困惑和不适。
有人认为,《胜券在握》的“不真实”是因为观众缺乏大厂工作经验,无法理解其中的门道。这种说法或许有一定道理,但一部优秀的电影应该具备普适性,能够触动更广泛的观众群体。仅仅局限于小众视角,注定无法获得更大的市场认可。据统计,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为400.67亿元,观影人次达到7.5亿。这意味着,一部成功的电影需要吸引数以千万计的观众。如果影片只关注少数人的感受,必然会失去更大的市场空间。
《胜券在握》的失利,并非偶然。它暴露了影片在创作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剧情的悬浮、细节的缺失、氛围的错位以及小众视角的局限性,都导致了影片与观众的脱节。最终,这部原本充满希望的作品,像一个美丽的泡泡,在触碰到现实的针尖后,瞬间破灭。它试图探讨职场公平正义的宏大主题,却因缺乏现实根基而显得苍白无力。这或许也是它最终未能“胜券在握”的原因所在。一部真正能够引起共鸣的电影,需要的是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精准表达,而不是构建一个虚幻的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