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的小路走不出音符的记忆【音符回忆录】

师兄在路上 2024-05-04 13:14:48

伴随《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的旋律响起时,眼帘里第一映现的是绿军挎,绿水壶,铝饭盒里一个咸菜嘎达和深色馒头,那时候从家里走路上学需要半个小时,遇上雨天就得把鞋脱下来装在书包里,牛皮纸做的水泥袋改造改造就是不错的雨披,延土路走到铺有沥青的大马路上,才能把脚伸到旁边的水沟里涮涮重新在穿上黄胶鞋,但从大马路下到学校的小路坡,又要把鞋脱下来,踩着泥回归到卷裤腿拉军挎书包的过程。

第一次听这首歌并不是张明敏唱的,而是刘文正,那时候“煤砖单卡录音机”刚刚能在市面上见到,稀有的磁带更是难得,什么香港流行乐啊,欧美迪斯科啊,台湾民谣啊,都是新鲜词,别说见过,听也没听说过,大院里领导家的孩子们会第一时间拿到这样的稀有物,然后跑到一群半大孩子中间显摆,摸着晶晶亮的磁带盒纸,真的是感叹还有这么精美的画,手感比照片还要舒服,所有的人轮着看了一圈,磁带就已经听完正反两面,重头开始的始终是这首乡间的小路上。

我习惯用音符去寻找记忆当中的人、事、景,回想不起来的往事或原貌,就会努力的去回忆旋律到了那个时间段周围都有谁跟我在一起,老房子上面的树还有鸟窝都是谁爬上去的,一首歌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场景的回忆,而是一段时期一群人和一整幅历史的画面,突然想起来一个发小,许家老二,占武是老大,占民是他,占斌是老小,有事儿没事,我们都会出现在这首歌曲的记忆里,下河摸鱼,小树林里挖青蛙,河边烧大筐焖大蒜土豆吃,许家老小因年龄最小长的最矮,就负责背“煤砖录音机”和磁带放歌曲给我们听。

如今已经物是人非,儿时的玩伴一个有联系的都没有了,不是不联系,只是那个年代跟着父母响应国家号召,哪里需要搬去哪里,寄信也是件奢侈的事情,需要八分钱邮票,大家都没有钱买也就慢慢断了联系,不过因旋律和词曲会勾起另外一种联系,那就是怀念的记忆,美好的人,美好的景,美好的事,伴曲悠扬。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黄胶鞋,绿军挎,粗粮馒头,咸菜嘎达,每周六天的上学放学,相互挎着胳膊的是女同学,搂肩搭背的是男同学,每个人衣服都是补丁,但路边的花草和树上散发着浓郁的芳香,渴了可以直接趴在山脚下的小溪边狂饮一番,饿了可以偷偷钻进旁边的菜地拔菜头、拔萝卜、拔甜杆充饥。“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现实中那时候的我们,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儿,都似乎看不到愁闷,除了家里孩子比较多的家庭,大家基本上都不会为有钱没钱而惆怅,因为生活都一样,没有太穷的也没有太富的。

这就是音符的记忆,一个强大的助记功能,在我的感知里,悠扬的旋律已经不单单是音乐,而是代表着幸福。

0 阅读:0

师兄在路上

简介:无为无畏三千里寻幽入微悟凡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