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宣布列装一款新型的超远程“空空”导弹——AIM-174B。俄媒7月11日援引美国the War Zone网站报道称,AIM-174B是由“标准”SM-6(RIM-174)舰载多用途防空导弹衍生而来的空射版,美海军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机挂载这种导弹后能够阻拦解放军封锁台岛。美海军官员妄称,“这将为美国海军提供一种新的手段来削弱中国封锁台湾的能力,并使美国海军舰队的空中掩护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报道称,AIM-174B列装后,成为美国海军迄今为止射程最远的“空空”导弹。目前精确的射程数据尚未公开,不同专家估计的射程为370~450千米(SM-6基本型的官宣射程超过320千米)。波兰的军事出版物Defence24指出,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机挂载这种新型导弹之后能够充当强击机的角色,某种意义上引发空战(但不仅限于空战)变革。总体上,该导弹研制项目一直严格保密,近日在太平洋演习中公开亮相意图向潜在对手展示美军具有从根本上改变太平洋力量态势的能力。
首次亮相环太军演
在7月初举行的“环太平洋-2024”(RIMPAC-2024)多国海军演习中,一架挂载空射版“标准”SM-6导弹的F/A-18E“超级大黄蜂”战机的照片首次曝光社交媒体,显示的其官方型号——AIM-174B,揭示了其作为超远程空空导弹的具体用途。网传的这张照片起初是由社交平台Instagram上名为aeros808的航空摄影师于7月2日在夏威夷珍珠港-希卡姆联合基地拍摄的。照片中是一架属于美国海军第 192“金龙”(Golden Dragons)攻击战斗机中队(VFA-192)的307号F/A-18E,左右翼下各挂载了一枚大型导弹进行训练,导弹上明显喷涂了“NAIM-174”(N 指用于特殊测试和修改,即用于测试的AIM-174B)字样,同时弹体上还标明了“INERT”(意为惰性弹头)。除此之外,导弹中间部位还可见一处黑黄双色的四等分原型标记(也被形象地称作“宝马标”),可能是用于光学遥测设备对焦跟踪的校准标记,以便研究分析导弹在机上挂载或者发射后的情况。
摄影师aeros808还表示,同日还有另一架来自第2“赏金猎人”(Bounty Hunters)攻击战斗机中队(VFA-2)的103号F/A-18F战机也携带了一对 NAIM-174B,并与上述192中队的307号组成双机飞行。两架飞机各自所属的两个中队均隶属部署CVN-70“卡尔·文森”号航母打击大队第2舰载机联队(CVW 2)。
从AIM-174В导弹的尺寸和重量(长约6.5米、重约1.5吨)判断,它将首先用于摧毁大型的高价值空中目标,如战略轰炸机、巡航导弹载机、预警机、大型侦察机和加油机等,同时也可用于打击水面和地面目标。依靠外部目标数据源和自身导航系统,AIM-174В能够自主进入拦截区,进而启用弹上(有源)雷达自导引头精确进入目标。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美媒分析称,在“环太平洋-2024”军演期间出现的AIM-174B导弹,如果它保留了某种对面打击能力,那么在本次演习中通过参与击沉“塔拉瓦”号退役舰的演练活动来进行测试,无疑是一次“非常有用的机会”,并且会“向对手发出强有力的信息”。显然,选择击沉与潜在对手拥有的舰艇相仿的“塔拉瓦”号,象征性地展示了美国及其盟友具备有效打击高端目标的能力,对潜在对手构成直接的战略威慑。另外,报道称,基于“标准”SM-6的“联网”能力,导弹可以从一系列其他平台(如美海军统一作战信息网中的F-35、E-2D和“宙斯盾”舰艇等)接收关键目标数据,而无需载机自主对目标进行探测和瞄准。“超级大黄蜂”战机可以依托这种体系架构,发射AIM-174B导弹打击本机雷达探测范围以外的目标,如弹道导弹发射平台等,而这种远程打击手段“非常难以拦截”,因为它在飞行最后阶段可以“接近或达到高超音速”,高速度也会增大其打击威力,可以用于“对付一些强化的目标群,如航母编队等。”
作为一种新列装的超远程空空导弹,涉及AIM-174B的消息自然绕不开中国。报道提到,“中国现在正在部署自己的超远程空空导弹”,这类远程导弹“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因为AIM-174B也能做到“在极端范围内对空中预警、侦察、海上巡逻、空中加油以及发射巡航导弹的轰炸机进行打击”,美国海军借此也能“对这些笨拙的大型飞机目标构成巨大威胁”,因此是“空战能力的巨大提升”,并将作为美国对抗“中国即将建成的反介入能力”的一个“关键手段”。报道称,迹象表明,在远程导弹方面,美国正在开展非常超前的探索,这项工作对未来战场可能产生显著影响,特别是考虑到太平洋战场和潜在的美中军事冲突。新型导弹可使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机对敌航空兵实施防区外攻击,同时也可有效保卫美国航母战斗群免遭反舰导弹的攻击。
俄媒评论称,总体上,AIM-174В超远程机载导弹确实会对世界空中力量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其主要优势在于这种导弹已经在事实上完成研制并已进入批量生产。而其主要的制约因素,是美国生产的低速度:年产量不超过150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