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双的童年记忆,几乎都藏在了那片柚园里。这里,曾经是一片荒山,就像过去的家乡,贫瘠无人识,但这里却有着满满的红色基因。
从祖辈们口中,小双知道,家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的诞生地,这里的红色革命遗址很多:粤赣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江南地区行政督导处办公室旧址、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司令部旧址……
每一处都留有革命的记忆,还有着说不完的革命故事。
或许正因如此,家乡人的骨子里,总有股斗争、不屈的气质!
那时候,父亲为了孩子们能走出大山,下定决心和叔叔、伯伯们一起开荒,种起了蜜柚。
10亩,100亩,1000亩,父辈们用勤劳的双手,为小双和山里的孩子们种下了希望,每到中秋时节,一棵棵柚树漫山遍野。
记忆中,小双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常常到柚园里玩耍,这里承载了她们童年游戏的乐趣;她们也从小帮着父母劳作:除草、施肥、给刚结出的小蜜柚穿上一件件红色的“衣裳”……
柚子一天天长大,一年年丰收。
那一年,小双考上了北方的一所大学。
她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村里的乡亲们把卖柚子的钱全部凑起来,供她北上求学。临行前,父亲在小双的行囊里,放了两片家乡柚园的柚叶。
离开了家乡安墩,却离不开味蕾记忆里的那份清甜。上学后,因路途遥远,小双一年只能回一次家。外出求学的第一年,中秋节快到了。每到此时,都是家里最忙的时候——柚子熟了!
小双想家了!
父亲专门从老家安墩寄来了几个又大又甜的蜜柚。一瓣瓣柚子剥开,当清甜的果肉“钻”进舌尖,这是小双最幸福的时刻。
打开父亲随家乡蜜柚一起寄来的信,小双知道,今年村里又丰收了!家乡的柚树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0000多亩,品种也越来越多,因品质上乘,价格也水涨船高,卖到了5块多元一斤,乡亲们的生活越过越好了!
父亲在信中叮嘱,自己是革命老区走出去的孩子,要像家乡人民一样,有颗艰苦奋斗的心,努力学习,不负家乡人民的期望,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年的大学生活,小双的学习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相比较那一张张成绩单,小双最期待的还是每年的中秋节,因为这个时候,父亲的家书和家乡的蜜柚,都足以让自己想起家乡的一点一滴,希望满怀。
小双毕业了,她选择了留在学校所在城市工作。
不知不觉,工作的第一个年头,也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跟过去的四年里一样,快递包裹又到了,小双捧着一片片月牙状的蜜柚,如开在脸上的花,抹在心中的蜜。
心有所思,形有所动。
踏上归乡之途的路上,小双又一次打开了父亲写来的信:小双啊,眼看柚子要丰收了,抽空回家看看,家乡的变化很大啊!镇上的安墩粤赣湘边纵队纪念园很快要修缮好了,咱们革命老区越来越美了!
驶入蜿蜒起伏的山道,“听党话,跟党走”六个大字映入眼帘,柚树种满了两旁山坡,枝头上挂满了“穿”着红装的蜜柚。
穿过清晨的薄雾,东升的朝阳照进了家乡的柚园。
这是小双熟悉的场景,根植记忆的“味道”。
视线所及之处,父老乡亲们早早地来到柚园,准备新一轮蜜柚的采摘,忙碌的身影来回穿梭,谈笑之声此起彼伏。父亲看到了拖着行囊的小双,父女俩相视一笑,父亲和身边的乡亲们说:丰收了,孩子回家了……
故乡的味道,锁住记忆深处的思念!邻里守望、互助互爱,渐次变成了挥之不去的乡愁,随着时间的流逝,凝结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烙印。
原来,无论出走或是归来,真正让我们觉得魂牵梦萦的,不过是那一瓣瓣红柚里藏着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