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烂根是怎么回事?如何防治小麦烂根病的发生?

银杏落金扇 2025-02-12 01:25:10

小麦是我国北方的重要作物,地广人稀的黄土高原地区甚至往往小麦成为最重要的经济作物。

种植小麦主要用于收获小麦的籽粒,但有不少小麦种植户在收割小麦时就发现小麦长势不好,产量较低,甚至根本没有成熟的籽粒,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往往是小麦根腐病作祟,小麦根腐病究竟是怎样一种病害,而且危害如此严重,作为小麦种植户该如何有效防治这种病害的发生呢?

小麦根腐病是什么

小麦的根腐病又被称为“烂根病”,是一种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且具有全球性的严重性,对小麦生长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小麦的生长造成致命性后果的一类病害。

小麦根腐病尤其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极易发生,并且在近些年间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我国的农业科技研究水平也一直都在大幅度地提升,但根腐病却逐渐成了令许多科研人员感到疑惑的一类病害。

就此类问题向农业专家进行咨询,专家表示小麦根腐病是由禾旋孢腔菌引起的一类病害,对小麦的危害部位包括根、茎、叶及穗部。

若幼苗阶段感染此类病害,外部可见症状为幼苗变色和腐烂,内部症状则为根茎处出现腐烂现象。

在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均有可能发生根腐病,尤其是在三叶期间内感染此类病害的现象更为严重,成株后期感染此类病害会出现叶枯现象,最为严重的一种情况就是整个植株枯死,被称为青死病。

此外,穗部如果被感染此类病害也会出现轻微或严重的穗部腐烂现象。

禾旋孢腔菌这种细菌暗藏于土壤之中,并不会因为天气等因素而消亡,并且具有非常强烈的适应能力,基本上只要细菌出现,就几乎不可能被消灭,因此其隐蔽性和适应能力均相当出众,非常顽固。

禾旋孢腔菌与其他细菌的不同之处在于该细菌可以待时而动,不会因为缺乏宿主而主动寻找新的宿主进行寄生繁殖,而是将自己执著地埋藏于土壤之中,只是在合适的时候,待有了机可乘,就会乘虚而入。

以幼苗为最主要的侵染对象,如果未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害蔓延,至成株时间可能会出现大量植株枯死。

此种细菌不仅可以通过种子传播,还可以依附于虫体进行传播,因此比较隐蔽,难以发现。

此外,禾旋孢腔菌还可以通过土壤传播,很容易传染蔓延,且该细菌还具备较强的耐久性。

因此,无论在农田、牧场等环境中无处不在,非常普遍并且数量众多。

小麦烂根怎么处理

种子处理。

小麦种子在播种之前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理,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根腐病的发生。

在选择小麦种子时尽量优先考虑良种,并且使用一定浓度的药水对其进行处理,有效清除附着在种子上的细菌,对有效降低根腐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良种轮作。

小麦与其它禾本科作物相比更易受根腐病的影响,同时放弃种植其他禾本科作物有助于更好地防治根腐病的发生。

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冬季作物改为春季作物进行种植,并且最好避免与其他禾本科作物同时耕作。

精准播种。

如果在土壤温度呈9-10摄氏度上升7-10天后遇到降雨时播种,会比在干燥的条件下播种效果更好,并且别离30厘米行距、1.8厘米深度播种尤为有效。

合理施肥。

适当施加氮肥以及增施磷钾肥有利于改善土壤酸碱度,并且还可以通过改善土壤通透性、驱除一部分细菌,从而有效降低根腐病的发病率。

而偏施硫酸铵则会对作物根系造成损伤,有可能反而提高根腐病的发病率。

田间管理。

改良土壤结构、改进排灌制度及改善耕作方式都是田间管理的一部分,这些管理措施能够进一步降低根腐病发生的几率。

喷洒农药。

若发现小麦青枯现象,需要及时和适时对叶面、茎和穗进行喷洒药物,可依次选用50%呋喃丹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多霉素悬浮剂250倍液或者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

总结与结语

为了将损失降到最低,在小麦幼苗阶段无论是否有根腐病表现,都应及时和适时喷洒50%呋喃丹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者50%多霉素悬浮剂250倍液。

这种处理方式可以有效抑制和减缓根腐病的发展,如果早期未及时处理,对于后期轻度表现可依然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但对于中重度表现则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

小麦根腐病是什么

小麦的根腐病又被称为“烂根病”,是一种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且具有全球性的严重性,对小麦生长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小麦的生长造成致命性后果的一类病害。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