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沈阳、台北三个故宫的十大“镇馆之宝”,你最稀罕哪一件?

千亦评文化 2025-02-06 01:59:23

说个小知识,严格来说中国的三个故宫分别是: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南京的明故宫(南京紫禁城),而中国台北的“故宫”其实是1965年建成的博物馆,不属于古代皇宫的范畴,主要收藏北京故宫南迁的约70万件文物。

香港前些年也建了个故宫文化博物馆,鲜少有人知道。而今天主要介绍的是老牌文物,因此就挑选了北京、沈阳、台北三个故宫的“馆藏”。南京博物院和明故宫不是同一个地方,因此以后再介绍吧。

一、北京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1、金瓯永固杯

“金瓯永固杯”是清代乾隆皇帝为祈求国泰民安、江山永固而特制的皇家礼器,满錾宝相花,花蕊以珍珠及红、蓝宝石为主。其名取自“金瓯无缺”的典故,“瓯”原指盛酒器皿,喻指国家疆土完整、政权稳固。

2、《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的一座丰碑,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成为国宝级作品。这幅长卷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描绘了500多位人物、60多匹牲畜、20多只木船以及30多栋房屋楼阁,展现了市井百态、商贸往来、交通运输等生动细节。

3、点翠嵌珍珠宝石金龙凤冠

1956年,北京昌平定陵出土了一件极为珍贵的文物——点翠嵌珍珠宝石金龙凤冠,它的主人是明神宗万历皇帝的孝靖皇后。凤冠是古代皇帝后妃的专属礼冠,因装饰有凤凰样珠宝而得名,而马皇后也开启了民间女子也能在出嫁时佩戴凤冠霞帔的先河。

4、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

瓶身上下装饰的釉、彩多达十余层,每一层都精心绘制,釉彩种类:多达17种(也有说法为15种),包括珐琅彩、洋彩、仿哥釉、青花、金彩等,虽审美艳俗但工艺确实是巅峰。

5、《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以曹植与洛神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题,由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创作,纵是宋朝摹本都是无价之宝。

6、青玉大禹治水图山子

这是清乾隆时期的宫廷玉器,高224厘米,重达5吨多重,是中国耗时最久、运路最长、雕琢最精、费用最高、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

7、陈仓石鼓

陈仓石鼓,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627年发现于陕西省宝鸡市石鼓山,共有十只,由花岗岩制成,每只重约一吨。鼓面刻有石鼓文(大篆),因内容多涉渔猎,亦称《猎碣》。石鼓文记载了秦始皇统一前的历史,是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被视为篆书之祖,价值连城。

8、彩漆描金自开门群仙祝寿楼阁式钟

每当逢3、6、9、12时,二层楼阁的房门便会自动开启,三个手执钟碗的报时人缓步出门发出“叮当”声,报时刻完毕后,乐曲声起,景箱内的活动装置开始运作,呈现出仙鹤升腾、琼楼浮起、寿星接受八仙献宝等吉祥场景,令人叹为观止。

9、酗亚方樽

其主体纹饰为兽面纹和夔纹,以雷纹作地,更添了几分神秘与古朴。口内侧铸有铭文2行9字:“亚(音酗)者(音司)以大子尊彞。”铭文大意是:这是亚族祭祀诸位王后和太子的宝器。

10、青玉云龙纹炉

别以为这只是一件普通的“仿古器”,宋时,受理学“格物致知”思想的影响,文玩鉴赏成为时尚,它以青铜簋为蓝本,通体以“工”字纹为地,浮雕着游龙、祥云和海水纹,正反两面的纹饰如出一辙,工艺极其精湛。

二、沈阳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1、龙虎宝剑

这把宝剑是明王朝册封努尔哈赤为“龙虎将军”时赐予他的。努尔哈赤在明万历二十三年继承了父亲的遗业,并发扬光大。因抗倭保塞有功,他被晋升为龙虎将军,回京后,皇帝赐给他这把龙虎宝剑。此后,这把宝剑便成为了努尔哈赤的御用宝剑,陪伴他南征北战,创立了八旗制,并正式建立了大金国。

2、皇太极鹿角椅

据《清太宗实录》记载,公元1631年,皇太极亲自领兵攻打大凌河城时,一只大鹿竟然跑进皇太极大帐所在的黄布城内。皇太极将这只大鹿视为夺取大凌河城胜利的征兆,于是将它捕获,并命人将其鹿角制成座椅。

3、皇太极腰刀

这把腰刀的历史背景同样令人瞩目。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大金国的第二代汗王,也是清朝的缔造者和创始人。他自幼跟随父汗起兵,东征西讨,屡立战功。因此,这把腰刀不仅是一件珍贵的兵器,更是一件承载着皇太极传奇人生的历史文物。

4、镶嵌珐琅缠枝花卉钵

此钵通体用精细的掐丝珐琅工艺制造,体形硕大,口径为30厘米,腹部最大径达到54厘米,高33厘米,八宝之下,各有一朵盛开的番莲花,红、白、黄色的花瓣构成巨大的番莲花,擎托着其上的八宝,寓意“莲托八宝”。

5、金代交龙钮大钟

这口大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辽宋金时期。公元999年,辽兵大举伐宋,将关内乐寿县觉道寺里的寺钟作为战利品运回中京大定(今内蒙古宁城),并赐给了当地的感圣寺。然而,这口钟的命运并未就此平息。1121年,金兵伐辽,大钟在战火中被毁。30年后,金朝下令重铸这口大钟。

6、设色康熙南巡图卷

画卷采用设色技法,以绢本为载体,全卷共分为十二卷,总长超过200米(也有说法为近300米),每一卷都精心描绘了康熙南巡途中的不同场景。

7、后金铁铸大金天命云板

后金铁铸大金天命云板,是一件承载着丰富历史与文化内涵的珍贵文物。它不仅是后金时期的传世之作,更是清朝开国初期的重要历史见证。

8、清雍正款青花红龙大盘

清雍正款青花红龙大盘,以其宏大的器型和精美的装饰,彰显出皇家风范。盘面的装饰尤为引人注目。中央绘有一条威风凛凛的红龙,龙身蜿蜒曲折,鳞片清晰可见,双眼炯炯有神,仿佛随时准备腾云驾雾,遨游四海。

9、金漆赶珠龙纹匾

此匾为清乾隆皇帝弘历亲笔御书,制作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当时,清宫造办处奉旨制成该匾,并由京师运往盛京(今沈阳),悬挂在沈阳故宫崇政殿的御座上方。

10、设色竹荫西狑图轴

郎世宁在创作这幅画作时,采用了自己独创的一种胶质颜料在中国传统的绢上作画。这种作画方式难度极大,一笔下去便无法再做修改,容不得反复加工润饰,因此要求画家必须具备极高的技艺和严谨的态度。

三、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

1、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是一件巧夺天工的玉雕作品。工匠巧妙地将玉石的绿色部分雕成菜叶,灰白部分雕成菜帮,使得整件作品看起来栩栩如生。值得一提的是,翠玉白菜在展出过程中曾遭遇过损毁。2003年,台北故宫的翠玉白菜首次出展时,上面的螽斯须竟断了。

2、毛公鼎

毛公鼎内壁铸有铭文,共32行,近500字,是现存商周两代七千多件有铭文的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要知道青铜器上面多一个字价值就翻一倍,这么多字可想而知有多珍贵。

3、《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在唐代就已经是国宝级珍品,相传为唐太宗收藏,后随葬昭陵。现已无法寻得真迹,现存此帖疑为唐代双钩填廓法精临本。当年乾隆得到后欣喜若狂,看看上面那么大一个“神”字就知道,王羲之不知泉下有知作何感想。

4、《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代表了元代山水画的最高成就之一。对后世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画家在学习和借鉴黄公望的笔法、构图和意境时,都将《富春山居图》作为重要的参考对象。不过有部电影差点把这幅画毁了。

5、东坡肉石

东坡肉石色泽和纹理全是天然形成,看上去像一块色泽诱人、肥瘦相间的“东坡肉”。天下奇石至少在名声上无出其右,也是当年蒋介石亲自挑选带到台湾的。

6、北宋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

它是宋代汝窑瓷器中的珍品,代表了宋代瓷器的最高水平。同时,作为传世品汝瓷中唯一无开片纹路的汝窑瓷器,它更显幽静、沉稳、大气,足以呼应明代鉴赏家曹昭眼中“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的描述。

7、定窑白瓷婴儿枕

北宋定窑的娃娃瓷枕,是清宫旧藏中的瑰宝,瓷器史上绕不开的标志性造型。目前有三只已知存世。其中两只藏于台北故宫,而香港故宫则藏有一只,原属北京故宫,自2022年起在香港故宫展出。

8、《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北宋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并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这一荣誉足以证明其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9、《黄州寒食帖》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闲职,且不得签署公事,实际上等同于流放。在黄州的第三个寒食节,春雨绵绵,凄清寒冷,苏轼触景生情,成就了《黄州寒食帖》这一书法史上的奇迹。

10、散氏盘

散氏盘,是西周晚期的一件青铜器,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记述了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铭文书法风格独特,笔画沉稳磅礴、可以说是中国书法最早的雏形之一了。

篇幅有限,就介绍这么多,你最稀罕哪一件呢?

0 阅读:68
千亦评文化

千亦评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