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当年救了俩兄妹,此后20多年没见,以为是白眼狼没想到回来

清风过荷塘 2025-03-25 16:41:07
一个谜一样的来访者"大伯,您家现在还住在这里吗?"门外传来一个陌生而熟悉的声音。李建国放下手中的农具,拄着锄头望向院门。一辆黑色轿车停在门口,一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正探头张望。"是啊,找谁?"李建国眯着眼打量着来人。"终于找到您了!"年轻人快步走进院子,身后跟着一位穿着职业套装的女士,"我叫周志明,这是我妹妹周雅。"李建国放下锄头,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仔细端详着眼前的兄妹俩。那张年轻的面孔似曾相识,却又记不清在哪里见过。"大伯,您可能不记得了。二十五年前的那个夏天,要不是您跳进洪水里救了我们..."周志明的声音有些哽咽。一瞬间,往事如潮水般涌入李建国的脑海。那是1998年的夏天,暴雨连绵,山洪爆发。他在回家的路上听到河边传来呼救声,看到两个孩子被卷入湍急的水流中..."是你们!那对被困在河里的兄妹!"李建国终于想起来了。"大伯,这些年我一直在找您。"周雅红着眼圈说,"当年您救了我们,我们却连句谢谢都没来得及说就搬走了。"原来,兄妹俩的父母在那场洪水后决定举家迁往南方。临行前他们去找过李建国,却得知他去镇上办事了。因为走得匆忙,加上当时通讯不便,这份恩情就这样悬在了心上。"孩子们,你们能平安长大就好。"李建国笑着说,"快进屋坐。"周志明环顾四周,院子里杂草丛生,屋檐下堆着些农具。屋里的陈设简陋,墙角甚至有些发霉的痕迹。"大伯,您一个人住?"周雅关切地问。

"是啊,你大娘走得早,儿子在外打工,偶尔回来看看。"李建国倒了杯水递给他们。"这些年过得还好吗?"周志明接过水杯,小心翼翼地问。"还行,种种地,养点鸡鸭,够吃够用就行。"李建国淡淡地说。周志明和周雅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愧疚。这二十多年,他们在南方白手起家,从小商贩做起,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企业。而救命恩人却还在这个偏僻的山村过着清贫的生活。"大伯,我们想..."周志明刚要开口,李建国就摆摆手打断了他:"你们能来看看我,我就很高兴了。"但兄妹俩已经打定主意要报答恩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经常往返于城里和村子之间。周志明出资帮李建国修缮房屋,添置家具,还请了专业的农业顾问指导他改良种植技术。周雅则负责张罗生活用品,经常带着各种补品来看望老人。李建国的儿子李小军在外打工,一个月才能挣几千块钱。周志明得知后,立即决定给他一个机会。"叔叔,要不要来我公司试试?"一次周志明见到回家探亲的李小军时说,"我们公司正缺技术工人,待遇比你现在好得多。"就这样,李小军进入了周志明的公司。从最基础的工种做起,通过不断学习和努力,很快就当上了生产线主管。村里人都说李建国家祖坟冒青烟了,这么多年后还能遇到知恩图报的好人。李建国却总说:"做人要厚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年救人是应该的,没想到老了还能得到这么好的报答。"一年后的夏天,周志明和周雅又来看望李建国。院子里种满了花草,屋里焕然一新。李建国正在院子里给花浇水,看起来容光焕发。

"大伯,我和妹妹商量好了,"周志明说,"想请您搬到城里住,我们给您买了套房子,就在我家附近。"李建国愣了一下:"这怎么行?我一辈子生活在农村,城里我待不惯。""大伯,城里医疗条件好,生活也方便。"周雅劝道,"我们就在附近,可以经常照顾您。"李建国摇摇头:"我知道你们是好意。但我舍不得这个地方,这里有我的根。再说,现在家里条件好了,我种种花草,养养鸡鸭,日子过得挺舒心的。"周志明和周雅见劝不动,也就不再坚持。但他们依然坚持每个月都来看望李建国,逢年过节更是不会缺席。李小军在公司干得不错,还在周志明的介绍下认识了现在的妻子。两人很快结婚,还添了个可爱的小子。每逢周末,一家人都会回村里看望老人。"爷爷,教我种花好不好?"小孙子总缠着李建国。"好啊,"李建国欣慰地摸着孙子的头,"爷爷教你怎么把花种得更好。"看着院子里其乐融融的场景,周志明和周雅的眼中闪着泪光。那年夏天的洪水不仅让他们获得了重生,更让两个原本毫无交集的家庭有了一份深厚的情谊。日子就这样平静地流淌着。李建国的院子里四季都有不同的花开放,鸡鸭在院子里悠闲地踱步,儿子周末会带着家人回来陪他说说话,周志明兄妹也会定期来看望。这样的生活,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幸福得多。"当年救人的时候,我只是觉得这是应该做的事。"李建国常常感慨,"没想到这一念之善,却给我带来了这么多意想不到的幸福。"【结语】善良是一颗种子,播撒在人心的土地上,也许当时并不期待任何回报,但它总会在时光的灌溉下生根发芽,开出最美的花朵。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缺少感恩的心,只是有时候需要一点时间,让它们找到正确的方向。正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善意从不会迷路,它总能找到回家的路。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