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秋雨带来新挑战,秋红薯防病不放松,确保品质的优良​

商逸辰说三农 2025-03-28 09:30:07

秋风秋雨带来新挑战,秋红薯防病不放松,确保品质的优良;冬季大棚种玉米不简单,温湿度调控得精细,模拟自然好生长

当秋风渐起,秋雨飘落的时候,对于种植秋红薯的农户来说,这是一个需要格外小心的时期。红薯在这个季节面临着不少新的挑战,而防病工作绝对是重中之重,这关系到红薯最终的品质。

秋红薯生长后期,土壤的肥力和湿度都发生着变化。与红薯生长旺盛的夏季相比,秋季的温度逐渐降低,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也开始有了不同的节奏。夏季高温时,一些病菌可能因为高温环境的抑制而活动不那么频繁,但到了秋季,温度适宜部分病菌滋生繁殖。这个时候,如果田间排水不畅,土壤湿度长时间过高,就很容易引发红薯的病害。比如说,红薯黑斑病,在潮湿阴暗的土壤环境里就可能悄悄冒头。黑斑病的病菌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很长时间,一旦红薯苗接触到病菌,就可能被感染。感染后的红薯苗,顶部叶片会出现发黄、萎蔫的现象,而且红薯块根也容易腐烂,严重影响红薯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让秋红薯免受病害困扰,防治措施得跟上。合理轮作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就像有些地方的农户,今年这块地种了秋红薯,明年就改种大豆或者小麦等作物。这样做的好处是,不同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不一样,而且能打破病菌的生长周期。如果连续多年都在同一块地种红薯,土壤里积累的病菌就会越来越多,病害发生的概率也就大大增加。

除了轮作,土壤的消毒也很关键。在种植秋红薯之前,可以对土壤进行深翻晾晒。把土壤翻过来,让阳光充分照射,这样能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也可以使用一些生物菌剂来改善土壤环境。生物菌剂中的有益微生物可以在土壤里大量繁殖,它们能够抑制有害病菌的生长。这和那些不注重土壤健康的地块形成鲜明对比,那些只知道一味施肥而不关心土壤菌群平衡的地块,红薯更容易生病。

在红薯的生长过程中,施肥也不能马虎。秋季红薯生长速度没有夏季那么快,所以施肥量要适当控制。氮肥如果施得过多,红薯的茎叶就会疯长,这样就会消耗大量的养分,导致块根发育不良。而钾肥的施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钾肥能让红薯的块根更膨大,增强红薯的抗病能力。与那些施肥不合理,只大量使用氮肥的地块相比,合理施肥的秋红薯不仅长得壮,而且不容易生病。

冬季的时候,有不少农户会选择在大棚里种玉米。这可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在大棚里种玉米,温湿度的调控必须精细操作,这样才能模拟自然条件下玉米的生长环境。

冬季外界温度很低,大棚里的温度如果控制不好,玉米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与露天自然环境下生长的玉米相比,大棚玉米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昼夜温差。在自然环境里,昼夜温差相对比较稳定,一般在10 - 15℃左右。但是在冬季大棚里,如果温度调控不当,昼夜温差可能会拉大或者缩小。比如说,白天温度过高,玉米就会进行过度的光合作用,消耗过多的养分;而夜晚温度过低,玉米又容易遭受冻害。这就要求农户在白天根据阳光的强度和温度,适时地通风降温,调整大棚内的温度在25 - 30℃左右,这个温度范围最适合玉米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夜晚则要注意保暖,通过覆盖保温材料,如草帘、棉被等,把温度控制在15 - 18℃左右。

湿度在大棚玉米种植中也是一个大问题。冬季空气比较干燥,而玉米生长需要一定的湿度。如果大棚内湿度太低,玉米的叶片就会出现干枯的现象。但是如果湿度太高,又会滋生各种病菌和害虫。在自然环境中,玉米生长地的湿度是随着天气和季节自然调节的。而在大棚里,就需要人为地去调控湿度。可以通过喷雾装置来增加湿度,在干燥的时候,每天喷水2 - 3次,保持空气湿度在60 - 70%左右。同时,也要注意排水,防止因为浇水过多或者雨水倒灌造成大棚内积水,导致湿度过高。

除了温湿度,光照也是影响大棚玉米生长的关键因素。冬季的阳光相对较弱,而且光照时间也短。与春秋季充足的阳光相比,冬季大棚玉米需要更加合理的采光设计。有些农户会在大棚的朝向和覆盖材料上做文章。选择南北走向搭建大棚,这样能让玉米均匀地接受阳光照射。而且使用透光性好的塑料薄膜,能够最大限度地让阳光透进来。另外,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还可以适时地调整玉米的种植密度,避免因为植株过于密集而互相遮挡阳光。这就和那些种植密度不合理,玉米植株之间互相竞争光照的情况不一样,合理种植密度下的大棚玉米能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从而生长得更加健壮。

无论是秋红薯还是冬季大棚玉米,都需要农户精心照料。每一项管理措施都不能忽视,只有像这样把每个环节都做到位,才能让农作物在不同的季节和环境条件下都健康生长,保证最终的品质。

在农业生产的道路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每一个季节、每一种作物的种植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种植管理方法。对于秋红薯和冬季大棚玉米的种植来说,这些都是农户们多年经验的积累,也是适应自然规律的智慧体现。只有重视这些问题,并且切实地去解决,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的餐桌上有更多优质的农产品。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