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尺寸的航母能装更多飞机和它们的弹药燃料,这样一次补给就能让航母打更久的仗。这是咱们中国航母比美国航母强的一点,主要是因为咱们在海外没那么多基地可以用来补给。所以,航母要是自己能撑得更久,那以后突破第一、第二岛链,保护海上石油运输线就更有底气了。
但是,文章也说了,航母不是越大就越棒。因为船要是吨位大、尺寸也大,那对停泊的港口要求就高了。太大的吨位和尺寸,会让船不容易停靠,还会影响航母过运河这些窄地方,最后就是让航母在全球跑来跑去变得不容易。
总的来说,那篇报道把新航母的设计讲得好像挺有道理,但话说回来,现在关于新航母的消息还是太少了。台媒说的那些信息和观点,其实还有很多地方得琢磨琢磨。他们的消息到底靠不靠谱?航母的好坏怎么评?这些都得好好聊聊。
今年2月,美国的“力量”网站上出现了一组谷歌卫星拍下的照片,照片上有个东西看起来像是航母的分段模块,拍摄的位置是在中国大连的造船厂。你瞅瞅那照片,上面两条电磁弹射器的槽口都汇在一起了,这么看的话,这个分段模块估计就是航母斜角甲板前头,弹射器合一块儿的那一部分。
说到这个,咱们还可以瞅瞅武汉的那个航母楼,那栋用水泥做的仿航母建筑,简直就是中国航母工程的一个指标。每次有新航母开始搞,这楼就会按照新航母的样子,提前进行改装和测试。听说去年,这栋楼扩建后的卫星照片上显示,它的宽度都超过80米了,长度也超过了330米。
大多数人心里头,核动力航母就是大国海上霸气的代名词,它能不停地跑,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全球范围内展示肌肉,而且舰上的飞机随时能起飞,给对方来个突然袭击。
但说实话,就算航母已经进入了核动力时代,它还是很耗资源。航母上带的那些成千上万吨的油和弹药,根本不够用,舰载机要是高强度出击,很快就没了。就连美军在海外用核动力航母,也得靠海外的军事基地,还得带上补给船一起,这样才能保证航母能一直打仗。
要是决定让航母参与高强度和长时间的战斗,那就得航母的操作者早早安排好补给线路,还得储存足够的弹药和燃油。说到这事儿,1990年的海湾战争就是个好例子。美国为啥在伊拉克攻打科威特后,过了五个月才动手干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忙着准备物资。这种物资上的难题,也是不少人觉得核动力航母性价比不如常规航母的原因。
建造更大的航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好办法。像核动力航母,它不用愁着带多少燃料,船身一大,放飞机、弹药、燃料的地方就多了,航母自己就能挺更久。
这事儿对中国来说真的挺关键的。现在美国正在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布局,又把以前的岛链战术给拿出来了。在第一岛链那儿,常规的航母还能用得上;但要是到了第二岛链,咱们中国的航母就有点缺补给基地了,可美国那边有好几个重要的基地呢。不过好消息是,新的航母能自己撑更久,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补上咱们没有海外基地的短板。
说到航母能不能顺利通过和停靠,这确实得权衡一下,但绝不是航母最关心的。说什么运河啊港口啊会限制航母变大,那根本不对。就拿美军来说吧,二战后他们的航母就不走巴拿马运河了,出海执行任务也就停几个港口。跟这些限制比起来,航母变大后战斗力更强、威慑力更大,好处多了去了。
其实,航母的大小更多是被我们不太留心的建造和保养问题给束缚住了。就拿美国来说吧,他们的航母经常跑到海外去执行任务,但建造和修理这些大家伙,却只能在美国本土的几个小船坞里搞定。现在,因为美国的制造业不那么强了,基础设施也老化了,航母的大小就已经被这些条件给卡住了。
“福特”级航母没能跨越那道坎,实现质的飞跃,不是因为美国的设计师们没那个心思,实在是被海军维修船坞的容量给卡住了。因为这个限制,“福特”级跟“尼米兹”级比起来,甲板面积就没能增大太多,所以原本打算采用的、那种更先进的舰岛前置设计,也只能是泡汤了。
“福特”级航母的头号舰“福特”号,一服役就碰到了一堆麻烦。它的电磁弹射和阻拦系统老是出问题,故障多不说,还没用多久就得修。升降机也是,老不靠谱。还有那个挺有名的DBR双波段雷达,因为不够稳定,性能也不行,眼看就要被拆掉,换上虽然稳定但技术不那么先进的EASR雷达了。
srtepuy
004核动力超级核航母世界第一[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Dong
004航母:12万吨+隐形+核动力+3或4电磁弹射+3或4升降机+五、六代舰载机+天下无双=天下无敌?[笑着哭][拍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