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停飞中国航线,更多国家陆续跟进,幕后黑手到底是谁?

淋上云彩 2024-10-24 15:53:19

前言

近日多国航空公司纷纷宣布停飞中国航线,这一消息在全球航空业引发震动,更令人不安的是,还有更多国家蠢蠢欲动,似乎随时可能跟进。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航空公司放弃了充满潜力的中国市场?

停飞潮来袭

英国航空公司宣布从2024年10月26日起暂停伦敦至北京的航线,至少一年不见。

紧随其后的是维珍大西洋航空,他们干脆利落地宣布无限期停运伦敦至上海的航线,态度似乎更加决绝。

澳大利亚航空也不甘落后,停飞了刚恢复运行9个月的悉尼至上海航线。

就连小国文莱的皇家航空也加入了这场停飞潮,宣布暂停每周两次直飞北京的航班。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原本预测2024年全球航空客运量将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停飞潮无疑给这一预测蒙上了一层阴影。

航线对航空公司来说,就是摇钱树和生命线,它不是简单用金钱就能买到的资源,而是需要长期经营和维护的宝贵资产。

每一条航线都有严格的管控要求,飞机必须按固定线路飞行,不能随意选择,因此放弃一条热门航线,对航空公司来说无异于自断财路。

表面上看,客源不足是一个主要原因,但仅仅是客源不足,就能让这些航空巨头放弃如此重要的市场吗?

航空公司的艰难抉择

地缘政治因素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自2022年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爆发以来,国际航空业就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困境。

俄罗斯关闭领空,迫使欧洲航司不得不绕道飞行,这看似简单的改变,却给航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以伦敦到北京的航线为例,绕道后的飞行时间增加了约2.5小时。这意味着燃油成本的激增,一架波音777在巡航状态下,每小时要消耗约7.5吨燃油。

多飞2.5小时,就意味着多消耗近19吨燃油,按照当前的航空燃油价格,这就是一笔不小的额外开支。

人力成本的上升也是一大问题,飞行时间的延长意味着可能需要增加机组人员,以确保符合各国的劳动法规定。

再加上延长的飞行时间可能导致机组人员需要在目的地过夜,这又是一笔额外的住宿费用。

但是这些额外成本并不能轻易转嫁给乘客,在竞争激烈的航空市场中,票价的上涨往往意味着客源的流失。

航空公司们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困境:要么承受巨大的成本压力,要么冒险失去市场份额。

而且中国出境游客数量的下降也给航空公司带来了巨大压力。

疫情后的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加上汇率波动等因素,导致中国居民的出境旅游热情有所降温。

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中国出境游客人数仅恢复到疫情前的70%左右。

更让外国航司感到棘手的是,中国航司在同样航线上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由于不受俄罗斯领空限制,中国航司可以走最短航线,既节省了时间,又降低了成本。

以北京-伦敦航线为例,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航班只需11小时左右,而英国航空公司的航班则需要13小时以上。

中国航司还在服务质量上下足了功夫,从机上餐食到娱乐系统,从地面服务到会员权益,中国航司正在全方位提升竞争力。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一些航空公司选择了暂时撤出中国市场,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减少损失,等待更好的时机再重返中国。

那么这些因素会导致全球航空版图的什么变化呢?

全球航空版图的重塑

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率先宣布,将从2024年10月开始,每周增加三个往返中国的航班。

同时达美航空和美国航空也在密切关注市场动向,他们的策略是:保持灵活,随时准备增加航班,但也不排除在必要时收缩规模。

相比之下亚洲航空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则积极得多,地理位置的优势和文化上的亲近性,让亚洲航司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了天然优势。

他们正在加速恢复和增加飞往中国的航班,试图在这场重塑中抢占先机。

日本航空公司和全日空航空已经恢复了多条飞往中国的航线,虽然频率还不及疫情前,但增长势头明显。

韩国的大韩航空和韩亚航空更是雄心勃勃,不仅恢复了原有航线,还在积极开拓新的航点,他们看中的不仅是中国一线城市的市场,二三线城市的潜力也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新加坡航空作为连接中国与东南亚的重要枢纽,正在全力恢复其在中国的航线网络。

他们不仅恢复了飞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航班,还增加了飞往成都,西安等二线城市的航线。

面对外国航司的退出,中国航司不仅没有坐以待毙,反而抓住机会,积极填补市场空白,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率先出击,在多条国际航线上增加了航班频次。

比如他们新增了北京至伊斯坦布尔的直飞航班,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了更便捷的空中通道。

南方航空则把目光投向了非洲市场,他们不仅恢复了广州至内罗毕的航线,还计划开通更多飞往非洲的航班。

东方航空则在提升服务质量上下足了功夫,他们引进了新一代的宽体客机,升级了机上娱乐系统,甚至在部分国际航线上推出了空中厨房服务,让乘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定制餐食。

那么在面对全球航空版图的变化下,航空行业是否会迎来新的变化呢?

航空业的新航向

中国民航局正在积极与多国展开协商,争取增加国际航班数量。

据悉民航局已经与美国,英国,法国等多个国家的航空主管部门进行了深入沟通,就增加航班数量,优化航线安排等问题达成了初步共识。

同时中国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外国航空公司恢复和增加飞往中国的航班。

这些政策包括简化入境手续,提供运营补贴,优化航线时刻等多个方面,对于恢复运营的外国航司,中国民航局承诺给予优先时刻分配,对于新增航线,则提供一定期限的独家运营权。

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为外国航司重返中国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持。

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就宣布,将从2024年冬季航班计划开始,恢复阿姆斯特丹至北京的直飞航班。

但航空业的新航向不仅仅体现在航班数量的增加上,更体现在行业发展理念的转变上。

未来的航空业可能会更加开放,多元和绿色,形成一个更加紧密的全球航空网络。

在开放方面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的跨国合作,例如,代码共享,联盟合作可能会更加普遍,甚至可能出现更多跨国航空公司。

多元化则体现在服务模式和航线网络上,低成本航空公司可能会在国际长途航线上有更多作为,而传统航空公司则可能更注重高端市场。

在绿色发展方面,航空业正在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从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到开发电动飞机,再到优化飞行路线减少碳排放,航空业正在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数字化和智能化也将成为航空业发展的新方向,从自助值机,刷脸登机,到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营销,再到人工智能辅助的飞行控制,科技正在深刻改变着航空业的方方面面。

结语

未来的航空业将更加开放,多元和绿色,形成一个更加紧密的全球航空网络,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信息来源:顶端新闻——英航宣布停飞北京航线,工作人员:跨国旅行游客数量下降

信息来源:和讯网——英国航空10月下旬停飞往来北京航班:需求放缓及绕飞俄罗斯领空导致飞行时间延长!多家航司减少飞往中国航班

信息来源:海报新闻——俄宣布对36国航班关闭领空

信息来源:界面新闻——澳航停飞内地航线背后:各航司内卷激烈,需求难以支撑

0 阅读:20

淋上云彩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