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91cce0a4250fcf6fdf71163b2f82f6e.jpg)
吸食花蜜的叉尾太阳鸟雌鸟
拍鸟出来的好片,有什么标准吗?
清晰,细节可见,背景干净,通透,光鲜亮丽。似乎有很多,而且对于不同的鸟种,不同人,标准也是不同的。
如果笼统的概括,就是能不能让人眼前一亮。
所以,第一是色彩的把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17eb40f8a35a567887a2e6bc7c062bb.jpg)
虽然从自然拍摄的角度来说,我们无法改变鸟的羽毛颜色,但是如果能够根据鸟当时所处的环境,更好地展现其特有的羽色特征,那一定会吸睛,一定会让人觉得眼前一亮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d814864fb812c4951f35405bbb52830.jpg)
其次,鸟作为主体,一定是在第一时间把看照片的人的眼睛吸引过去的。如果一打开一张照片,不是第一时间意识到这是一张鸟类摄影,那就不能说是上乘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75594097220e8422127c94f2d12fa7b.jpg)
所以一定是在拍摄时,尽最大可能地来构思拍摄角度和主体与环境之间的位置关系。同时,在后期筛选中,优先选择那些主体突出,构图更符合位置关系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81cc8c594a7ae8d74a73273ff84b010.jpg)
再次,能够一次出片的,尽可能少的去裁切。因为拍摄鸟类,很多时候是无法近距离拍摄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c20226a25dcfc6016c7d85eaaa0d033.jpg)
而且,在一些时候,偶发性的拍摄很多。所以,往往就养成了,很多人觉得依赖高像素,习惯以后期裁切方式形成照片的习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51805eddef1a0903fdc7c0ab40af557.jpg)
这当然是无可奈何的方法。可要想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照片,还是尽可能多想办法,在拍摄时近距离去靠近拍摄,尽可能减少以裁切,甚至大幅裁切的方式形成最终的拍摄作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1cf8676416f7987c2fef32bca102ecb.jpg)
过去,我还很欣赏这类裁切的作品,可久了,看到这种模糊和后期涂抹感严重的作品,就会产生疲劳感。而对于那些近距离,有着鸟类细节的作品,确实会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