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第一霸总”,这次亏大了

鐿诗 2024-11-23 09:11:56

又一部票房扑街,满心期待的高票房竟然血本无归,国产片就真的没有好片了吗?

火热的宣传路透屡屡登上热搜,猛劲的预告吊足胃口,但票房扑街了。

耗资1亿,票房却只有四百多万,成本都拿不回,黄晓明这次真是亏大了。

电影圈票房每每突破十几亿的时代真的回不去了吗?

悬疑犯罪大片《戴假发的人》上映快一周的时间才刚好突破400万的票房,连投资成本的一半都不到,成为今年又一部冷门电影。

近两年以来,悬疑题材爆款不少,电影领域今年以来有过口碑佳作,票房方面创造的数据实绩相对来说还算理想。

那么为什么这部剧巨资投入,一线加盟的大片带不动票房呢?

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来自于内部,一个来自于外部。

《戴假发的人》是董越导演带来的又一部犯罪悬疑片。

导演曾在《暴雪将至》展现强大的执导功底,对悬疑片的全面把控,获得高度认可,斩获各大奖项。

一部电影爆火,董越导演因此打出知名度,在影视领域有了代表作。

基于第一部的实力,董越回归熟悉领域从操就业,观众期待颇高。

该影片呈现出来的沉郁影像跟董越追寻的风格一致,低沉的影视风格效果烘托出题材的浓郁悬疑气息,在视觉上营造出犯罪片的扑所迷离氛围感。

画面氛围烘托严肃、恐怖氛围,对人物的塑造同样起作用。

表面上所展现出来的画面确实看到高投资效果,质感满满,但深入到剧情部分,缺少一部大片该有的味道,亦没有爆款的潜质。

纵观整条故事线其实很简单,讲述孟中误以为在慌乱中杀了人,之后开始为自己的行为赎罪,却突然发现内幕真相的故事。

孟中是一名普通大专学生,父亲从小对他寄予厚望,可经历三次法考失败后,希望变成失望,他成为父亲眼中的失败者和无用者。

孟中减负沉重包袱,身心沦陷于失望、自卑之中。

忽然某一天,事情发生转机,他的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律师,从此在律师职位上开启新人生。

事业上的转机让孟中有机会帮助其他人,在公益法律援助上越走越远。

孟中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探查当年误杀受害者的家庭情况,遇见那人的女儿魏娴。

为了弥补心中的罪恶,对受害人的女儿格外关照。

后来,孟中遭遇蒙面人威胁敲诈,对方要钱。

打斗过程中,面具下的男人露出真面目,不是陌生面孔,是他多年以来的好友。

戏剧性一幕没有因为事情被捅破而停止,争执打斗中,孟中跟魏娴杀死了好友。

情节发展上,编剧试图以反转设计悬疑剧高能看点和塑造人性复杂,以此制造悬念,最后以矛盾冲突作为高潮,最后解决问题的方式画上句号。

但这样的情节似乎太简单了,是悬疑剧常见的套路,于是编剧又在一条线上进行反转。

最后,警察告诉孟中,魏娴的父亲并不是“他杀”而死 。

两个关键悬念在最后一刻揭开,未达到想象中的震撼反转,反而显得太平。

期待的高能竟然是一个大乌龙,支撑观看完整部影片的探索欲崩盘。

索然无味的开头以平平无奇的结局收尾,缺少悬疑剧意料之外的新鲜感。

影片以穿插回忆的方式将主线和支线交加呈现,一条支线分散成多段,回忆、过去、想象交叠出来。

多条线一同发展,按理说应该能添加丰富性、悬疑性和精彩性。

但由于这几条线融合得不好,成了影片中的败笔。

情节割裂严重,现实和回忆两条线来回闪现,占据不少时长,但要问呈现的内容多不多?

答案是:不。

冗长的剧情讲述无用信息,故弄玄虚却又给不出效果,拉慢节奏,导致剧情拖沓,观影热情逐渐减退。

这部分的影响也造成逻辑混乱,东讲一个,西讲一个,剧情混乱,啰嗦又没逻辑,抓不住影片所想要传达出来的核心内容。

整个过程令人无法融入故事其中,总是在要进入某一条故事线的时候,镜头一切,又是讲另外一件事。

开头的口子涵盖宽泛,随剧情深入,逐渐偏离,主次区分模糊,抓不住重点,多处留下矛盾点。

前面部分用大量笔墨来彰显出孟中遭受现实打击,事业不顺和父亲的施压两面夹击造成精神压力负担的人设塑造。

哪怕后来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精神还是处在于高度紧张状态,似乎导演欲从人物的精神压力和情绪变化挖掘现实主义内容,以此来作为悬疑情节中的重点推动作用力。

但是中间遇到魏娴之后,走向逐渐变偏离,孟中善心大发,用行动和金钱填补心中埋藏的愧疚。

付出大量精力和金钱帮助其他人的善意先前没有进行深刻铺垫,以至于以为了减轻杀人的心理负担为魏娴出钱的情节悬浮。

结尾想以敲诈勒索之人是好友的大反转展现出人性险恶,引领观众对人性思考。

但好友出于嫉妒之心的敲诈演变成真正的凶案现场的情节处理太过生硬,跟前半部分的剧情割裂。

前半部分是“文艺”既视感,忽然又以转向商业悬疑的形式发展,好像在看两部剧。

开头直接抛出孟中是凶手的杀人悬念,结尾却以一段对话和一个镜头突出孟中不是杀人真凶。

等了那么久,到最后跟观众说是一个大乌龙?这样的解释没有惊喜,有种故弄玄虚却玩不出花样的莫名其妙感。

电影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外,前段时间频繁登上热搜的话题词条对黄晓明的影响颇多,网友将票房低的原因归结于这件事。

官宣恋情发全网热议,紧接着女方在网络上的strong形象和低情商发言遭到网友口诛笔伐。

虽然大多数负面口碑是针对女方叶珂,但身为男友的黄晓明也逃不过受影响。

黄晓明对电影有诚意,拍摄前后做了许多努力。

在外表打破偶像包袱,以新形象踏上转型之路。

据说,黄晓明为了角色塑造,吃蔬菜水果,节食锻炼,对身材进行严格管理,总共减了26斤。

管理身材,克制中年油腻,体型上的变化让“油腻霸总”形象脱胎换骨,没了发福的身材,整个人神清气爽。

为了贴合角色,黄晓明还剃了秃头,留络腮胡,为作品付出巨大努力。

片中的黄晓明特别瘦,面容憔悴,再加上秃头造型,人物形象土味十足,造型展现出颓废感,跟以往的精致霸总形成极端对比。

“毁容式”角色塑造,演员的付出让观众看到演员的努力,离开外形,更多目光落在演技表演。

黄晓明诠释的孟中,外形贴近角色让底层小人物形象生动、立体,面对来自外界多种形式的压力,表情的挣扎和情绪的爆发力在合格线上。

表演细腻,展现出角色面对现实压力的无奈、无助,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情绪给得恰好。

对黄晓明的实力发挥,得到观众的认可。

也有部分认为黄晓明本色印象深刻,以至于片中“大变样”也有黄晓明的影子,观影有出戏感,跟底层人设形象有脱离。

两种口碑各持一词,但为作品付出的努力得到好评。

据说,拍摄期间,黄晓明遇到不少困难,受过伤,后来是带伤拍戏,对导演给转型机会很是感激,期间的表现没让导演失望。

路演现场,黄晓明情绪低落,谈起近期被卷入舆论风波的事情,对恋情造成的舆论影响道歉,并承诺会处理好一切。

黄晓明真诚展现自我,表示40岁前太傻,希望后续将专注输出好作品。

对作品注入的心血以及路演现场的真诚发言获得路人缘,口碑也有所扭转。

黄晓明为作品做出的努力有目共睹,赢得好评,但观众却不愿意为电影票房买账,这在某些方面也看得出来,受到的影响来自多方面。

黄晓明是圈内的一线演员,在影视剧的表现有目共睹,粉丝数量远超票房数据,新片再差也不应该只有这么点票房,网友认为票房不理想归结叶珂事件。

走进电影院的观众表示现场几乎是空座。

只能说市场有一部分原因,作品本身的质量以及演员的观众缘都影响上映数据。

大环境更考验创作能力,低沉的市场情况待高质量作品打破困境。

能出圈的作品关键是作品的扎实品质,其次是贴合大众口味,内外因素将影响一部片子的最终票房。

追逐完美逐渐成为趋势,内容为王亦是主流发展方向,过硬的创作才能扛得住审判。

悬疑犯罪题材的发展进入新一轮推陈出新创作方向转变是必然发展方向。

天花板将建立在更多的需求之上,另一种风格的出现是时代变化推动下的新产品,流量的把握将是多层面的堆砌。

0 阅读:1
鐿诗

鐿诗

娱乐休闲闲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