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TVB翡翠台和埋堆堆APP同步播出的《香港人在北京》已经收官,但热度和收视率还在持续飙升。很多网友表示,这部剧不仅仅是一个轻松搞笑的现代职场剧,更是一部具有文化融合意义的艺术片。它让我们看到了香港和内地的差异,同时让两地的年轻人更加了解彼此现状,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纵观TVB之前的剧作,有过类似题材,但把两地文化差异在剧中凸显得如此彻底的,非《香港人在北京》莫属。剧集一开篇,大家便跟随主人公,重新认识了整个北京。
首先是吃穿住行方面,让香港的观众满足了内心的好奇感。原来北京的豆汁虽然出名,但并不是谁都喝得惯的;原来北京的电梯是有信号的,可以随时接打电话;原来在北京七八十平的房子再普通不过,北京的私人住所也可以有电梯;原来在北京上班要早起那么久,路上堵车堵到怀疑人生……种种场景真实地反映了北京的生活现状,陈展鹏、吴若希等演员用自己轻松搞笑的方式让香港人对内地生活有了重新认识。
其次,香港和内地文化习俗方面的差异,也在本剧中得到非常具象化的表现。两地方言不同,说话闹笑话已经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比如徐港仁(陈展鹏饰)初到北京公司,将充电宝说成“尿袋”,引爆整个办公室;方晴(付嘉饰)说自己是是志愿者,funny(傅嘉莉饰)不明白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志愿者在香港叫“义工”;后面,方晴为funny过农历生日,徐港文(洪永城饰)表示不理解,引发很多网友弹幕讨论,原来香港人不过农历生日吗?种种片段都让大家看到了两地的文化差异,也让两地观众更了解对方生活,彼此之间有了更多共情。
除了上述差异外,剧中还有很多小细节也透漏着香港人与内地人之间生活习惯的差异。比如大嫂邝海伦(吴若希饰)在出发去北京之前,提前购置了各种药品,甚至还有暖水袋。不过内地的外卖网购很方便,可以随时下单买药,而且北京的冬天是有暖气的,基本用不到暖水袋。当然,还有购物时的手机支付,上班时人脸识别打卡等,这些在内地人看似稀松平常的操作,可能对香港人来说都很新鲜。
所以说,《香港人在北京》剧中的角色就像这个时代普通人的缩影,平凡生活中有欢笑有感动。这部剧的亮点之一,便是将香港和北京两地的不同文化习俗放大再放大,融入到剧情中,立意新颖又轻松幽默。事实上,TVB的作品一直精益求精,一边保留TVB原有的拍摄风格,一边又不断创新,以顺应更多年轻观众的口味。《香港人在北京》的播出,让现代职场港剧有了新的突破,相信日后TVB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