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5年,安禄山率领大军发动叛乱,攻占长安,迫使唐玄宗仓皇西逃。这位从"混迹江湖"到位居三镇节度使的胡人,凭借着高超的交际手腕和军事实力,终于坐上了大燕皇帝的宝座。然而,就在他即将开创新的王朝之际,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这个曾经让唐王朝为之震动的枭雄,最终却死在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安庆绪手中。
乱世豪雄显露锋芒始成势安禄山出生在一个普通的胡人家庭,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后与继父关系不睦。少年时期的他只能在草原上四处漂泊,靠着与各色人等打交道谋生。
这段漂泊生涯让他掌握了多国语言,练就了一身八面玲珑的本事。在与各族商人、军士、官员的交往中,安禄山展现出了过人的察言观色能力和交际手腕。
机遇降临在他二十多岁那年,当时的平卢节度使张守珪看中了这个能说会道的胡人青年。张守珪收他为义子,让他担任了军中小吏。
安禄山在军中表现出色,很快就升任为兵马使。他深谙权力的奥秘,经常向朝中大臣送礼,在背后为自己铺路。
唐玄宗听到群臣对安禄山的赞誉,开始对这个胡人将领另眼相看。几年间,安禄山连续升迁,先后担任了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
权力的滋味让安禄山愈发野心勃勃,他开始精心布局,在朝廷中安插亲信。他还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拜杨贵妃为干娘,借此与唐玄宗建立了更亲密的关系。
在朝廷中,安禄山表现得格外谦恭,时常带着边疆的珍奇异宝进贡。这些礼物大多进了杨贵妃的寝宫,讨得了这位权倾朝野的贵妃欢心。
唐玄宗对这个"忠心耿耿"的干儿子越发信任,不断加封他官职。三镇节度使的权力集于一身,使安禄山掌控了唐朝北方最精锐的军队。
军事大权在握后,安禄山开始谋划更大的图谋。他在范阳、平卢、河东三地精心经营,培植亲信,储备军需。
十几年间,这个出身卑微的胡人青年,已然成为了唐朝最具实力的藩镇。朝廷的信任、军队的支持、臣僚的依附,为他日后的叛乱奠定了坚实基础。
攻城掠地争天下谋逆篡公元七百五十五年十一月,范阳城内号角声震天,安禄山统帅的十五万大军开始向南进发。这支庞大的军队打着"清君侧、勤王师"的旗号,矛头直指长安。
沿途州县望风而降,几乎没有遭遇任何抵抗。安禄山的军队如同滚雪球般越来越大,等到抵达洛阳时已有二十余万人。
洛阳太守杨献诚率部死守,但城中守军势单力薄,很快就被攻破。安禄山入城后大肆屠杀,以儆效尤,震慑其他抵抗力量。
唐玄宗接到洛阳失守的消息后震怒交加,立即派遣哥舒翰领兵迎战。但在官军尚未布防完毕之时,安禄山的军队已经兵临潼关。
潼关之战中,安禄山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术。他派遣一支偏师佯攻正面,主力则从崤山小道迂回包抄,一举击溃了哥舒翰的军队。
随着潼关失守,通往长安的大门洞开。唐玄宗闻讯大惊,连夜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朝中文武大臣纷纷献计,却无人能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案。
七百五十六年正月,安禄山的大军兵临长安城下。城中军民士气低落,许多官员开始暗中投靠叛军。
唐玄宗见大势已去,只得带着杨贵妃和少量亲信仓皇出逃。临行前,他将长安托付给太子李亨,希望能够死守京师。
安禄山入主长安后,立即宣布建立大燕政权,自己则登基称帝。他将太液池畔的芙蓉园改作皇宫,开始大规模任用投靠他的唐朝官员。
一时间,长安城内歌舞升平,外表看起来与往日并无二致。安禄山每日在新皇宫中接受群臣朝拜,享受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新朝廷迅速建立起来,文武百官各司其职。安禄山派出大军追击唐玄宗,同时向四周扩张地盘,一副要取代大唐的架势。
然而就在这看似大好形势之下,一场足以摧毁这个新生政权的阴谋正在酝酿。安禄山不会想到,他最终会死在自己最亲近的人手中。
父子反目兵权争权倾覆安禄山建立大燕后,立即着手巩固政权,但他的身体状况却每况愈下。长期的征战和过度操劳让他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整日卧床不起。
病榻上的安禄山变得暴躁易怒,动辄打骂身边的臣子和侍从。他将朝政大权交给了宠妃燕氏和心腹臣子高尚,自己则深居简出。
此时的安庆绪正带兵在外征战,对朝中的变化一无所知。作为安禄山的长子,他本应是大燕政权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然而燕氏和高尚却在背后搬弄是非,向安禄山进谗言说安庆绪有不臣之心。他们声称安庆绪正在暗中拉拢军队,准备谋反。
这对父子之间的嫌隙越来越深,安禄山开始疏远安庆绪,不再让他参与朝政。朝中大臣也看出了风向,纷纷远离安庆绪。
安庆绪在军中的威望却与日俱增,手下将士对他忠心耿耿。这更加深了安禄山的猜忌,开始暗中调查儿子的动向。
七百五十七年初,安禄山下令召回安庆绪,说要商议军国大事。安庆绪接到诏令后十分警惕,以军务繁忙为由推脱不归。
安禄山大怒,派出心腹将领携带密诏,命令安庆绪立即交出兵权。安庆绪见事态严重,立即召集亲信将领商议对策。
此时的范阳军中已经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安庆绪,认为他才是军队的真正领袖;另一派效忠安禄山,坚持要执行密诏。
双方的矛盾最终在一场军事会议上爆发。支持安庆绪的将领们当场拔刀,将前来传达密诏的使者斩杀。
安庆绪知道事已至此已无回头之路,立即率领亲信将领发动兵变。他们包围了安禄山的寝宫,切断了所有联系外界的通道。
宫中的侍卫见势不妙,纷纷倒戈投向安庆绪一方。燕氏和高尚被当场拿下,安禄山则在床榻上被乱刀砍死。
这场父子相残的悲剧就此落幕,但大燕政权的内部分裂却才刚刚开始。安庆绪继位后,朝中重臣各怀鬼胎,军中将领也不再同心。
这位弑父上位的新君,最终也未能守住这份来之不易的权力。大燕政权在内忧外患中迅速衰落,最终被唐朝收复。
王朝陨落叛臣终得恶果报安庆绪登基称帝后,立即开始清洗安禄山的旧部。他将那些曾经进谗言的大臣们统统下狱,又将宠妃燕氏处死。
朝中的权力格局发生了巨大转变,一批新的将领被提拔到重要位置。但这种大规模的人事变动引发了军中将士的不满。
史思明是安禄山的老部下,在军中威望极高。他对安庆绪的做法极为不满,开始在暗中串联其他将领。
七百五十七年冬,史思明趁安庆绪主持朝会之际,率军包围了皇宫。一场血腥的政变再次上演,大燕朝廷陷入一片混乱。
安庆绪仓皇出逃,却被自己的侍卫擒获献给了史思明。这位刚刚弑父夺位的皇帝,现在也落得了与父亲相同的下场。
史思明登基后改国号为大燕,自称是为安禄山报仇。他派人将安庆绪凌迟处死,尸体被挂在城门示众。
然而历史似乎总是在重复相同的剧本。史思明同样未能摆脱被亲人背叛的命运。他的儿子史朝义对父亲的专横跋扈早有不满。
七百六十一年,史朝义趁父亲微醉之际,派人将其杀死。这是安史之乱中第二次发生的父子相残事件。
史朝义继位后,大燕政权已经摇摇欲坠。唐朝在郭子仪的率领下,开始对叛军发起最后的进攻。
经过长达八年的征战,这个由安禄山一手建立的政权最终被彻底摧毁。安禄山的野心和他的帝国,都化作了历史的尘埃。
这场叛乱给唐朝带来了巨大的创伤,藩镇割据的局面从此形成。曾经强盛的帝国逐渐衰落,再也无法恢复昔日的荣光。
清音俗世流
眼睛病的都瞎了,谁也不会听命于一个瞎子。而且还想把位置传给小儿子,却让大儿子掌握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