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这款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五代隐形战斗机,一直被视为中国空军的“王牌”。它在速度、隐身性能和远程打击能力上具备明显的优势,也为国人带来了无数的自豪感。然而,世界上没有绝对无敌的武器,任何武器都存在不可回避的弱点,歼-20也不例外。
随着近来关于歼-20的一些演练细节曝光,我们发现这款战机在实战中似乎暴露出了一些短板,尤其在火力、功能多样性以及面对同代机时的作战效果上,存在一定问题。那么,歼-20到底存在哪些短板?这些问题是否会削弱它作为中国空军“王牌”的地位?确实,歼-20毫无疑问是一款优秀的五代机,但它并不是“完美战机”。在实际作战中,歼-20的火力、隐身性能以及面对同代机时的作战优势并没有预想中那么强。但这并不是因为中国的技术不够,而是因为五代机在隐身、探测、机动等方面的设计必然需要在不同性能之间进行取舍。就像美国的F-22和F-35一样,歼-20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正视这些不足,是为了更好地改进,让它在未来真正成为最强的五代机。
一、雷达探测隐形战机的难题虽然歼-20拥有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而且还使用了最新的氮化镓技术,理论上在探测能力上有一定优势。然而,在面对同代隐形战机时,它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一次模拟演练中,尽管歼-20的飞行员探测到了敌机的雷达波,但他们的雷达屏幕上却未捕捉到任何目标。这意味着,即使搭载了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歼-20在探测隐形战机时依然存在困难。但这并不是歼-20的独有问题,F-22和F-35也有类似的情况。隐形战机之间的对抗,通常依赖外部的预警机或天基系统提供目标信息,而不只是靠自己。但问题在于,作为一款以远程打击和隐形突防为主的战机,歼-20如果无法提前发现敌机,那它的远程打击优势就很难发挥出来。哪怕它装备了射程超过150公里的霹雳-15空空导弹,但面对隐形战机时至少也需要等到敌机进入10-30公里的距离才能锁定,但在这个距离发生战斗,霹雳-15的射程优势早已消失殆尽。
二、隐身性能并非绝对优势隐形战机之所以被称为“隐形”,是因为它们具有较低的雷达反射截面(RCS),能在较远距离上避开敌方雷达的探测。但在实际演练中,歼-20的隐身性能并非无懈可击。隐形战机的RCS在不同角度表现差异明显,比如,当敌机在不同的角度接近时,歼-20的隐身效果会有所削弱,尤其是从上方照射雷达波时,歼-20的隐身性能会大幅降低,也就意味着,在复杂的空战环境中,歼-20的隐身优势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隐形”。事实上,这种问题同样存在于其他五代机中,例如F-22、F-35和苏-57,只不过对于以远程打击和隐身突防为主要作战方式的歼-20来说,隐身性能的“缺陷”对其作战效果影响更大。
三、火力不足制约持续作战能力此外,歼-20的火力配置也在这次演练中暴露出一些问题:2架歼-20只携带了8枚霹雳-15导弹,外加4枚霹雳-10导弹用于近距离防守,综合来看,火力相对有限。在演练中,面对敌方六架战机编队,02号歼-20耗尽弹药后不得不先行返航,留下01号歼-20独自执行任务。相比之下,F-22的主弹舱可以携带6枚AIM-120导弹,火力配置比歼-20高50%。在面对突发情况或数量较多的敌机时,F-22具有更高的容错率。更为关键的是,目前歼-20并不具备对地攻击能力。而F-35和苏-57早已展示过对地攻击和精确打击的能力,甚至连F-22也可以携带小直径炸弹执行对地打击任务,这让歼-20在多用途作战上略显局限。
四、作战设计的取舍:空优与截击并存回顾歼-20的设计思路,我们不难发现它的研发目标:制空和截击大飞机。事实上,中国的空军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对敌方轰炸机、预警机等“大目标”的拦截与打击,相应的,歼-20在设计上也强化了这些功能,其远程导弹射程和优秀的滞空能力使得它能够长时间执行空中巡逻和拦截任务。然而,这也导致了歼-20在与同代战机的近距离对抗中,可能无法发挥出自身最大的优势,面对F-22或F-35这样更加灵活、火力配置更强的战机时,它在火力、机动性上没有明显优势。这意味着,歼-20的设计是有针对性的,而不是为了与所有战机进行“硬碰硬”的对抗。
未来,随着歼-20的不断改进,它的火力不足问题、对地打击能力的欠缺等短板也将逐步得到修复。正如那句老话所说:“神功初成,还需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