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经常遇到这种情形,和身边人闲聊紫微斗数,对方一听生辰八字、命盘、推命、命理等常用术语,立即下结论,这不是封建迷信吗?
其实说实话,对于什么是封建迷信,估计很多人连其本义都不知道,只是直觉认为这不是好东西,是骗人的,不要相信。
殊不知,《周易》也曾经被戴上封建迷信的帽子,被打入冷宫。就连当今人们奉为圣贤经典的孔子学说,当年也是被人嘲讽,上不了大雅之堂。
[紫微斗数]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归于命理、术数的一种,如大家更熟悉的“子平八字”、“铁板神树(铁算盘)”,也都是术数的一种,只不过比紫微名气大一点而已。用中州派紫微斗数传人王亭之先生的话说,术数与学术的最大分别,是缺乏有深度的理论。所以同样是推算禄命之术,“子平(八字)”的学术性就比“斗数”浓厚了许多。这是由于“子平”在明代经过当时的尚书万育吾精心整理,辑成《三命通会》一书行世,资料完备,然后于清代经陈素奄大学士加以理论上的提高,撰成《命理约言》,将儒家的“中庸”思想用之于命理学,又再注释《滴天髓》一书,跟《命理约言》互相发挥,于是“子平”便由术数提高到成为学术。
反观紫微斗数,虽然有《紫微斗数全书》、《紫微闻微录》等古籍,但由于编辑的功夫做得不好,而且推断之语欠缺理论,所以明清两代编纂类书的人,除《道藏》外,根本不将紫微斗数收入其中。《道藏》肯收录紫微斗数,恐怕还是因为相传其发明者为陈希夷,他在道家的名头太大,所以才多少有点宁滥毋缺的心理。
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紫微斗数,有必要梳理普及一下它的前世今生。
紫微斗数是由北宋开始发展的一门术数,它的前身是“十八飞星”。剌激起这门术数兴起的背景,是由于当时“五星”术与“子平”术的竞争。
我国古代推算禄命之术,最成功的是“五星”术。它根据人的出生年、月、日、时,先排成干支八字,然后由八字据公式计算“水、火、木、金、土”五星及太阴太阳的行度,分布于十二宫位,总称之为“七政”;此外,另据公式排布“二十八星宿”及紫气、月孛、罗喉、计都等“四馀”的宫度,井由此推断人的禄命。这种算命术,因此也就称为“七政四馀”。
“子平”术可以说是截取“五星”推命术的上半截而创新发展出来的术数。一般相信,它兴创于唐代。它的推算方法是,仍然据人的生年、月、日、时起干支八字,称为“四柱”,然后根据八字的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刑冲破害、三合六合、丛辰诸煞等等来推断禄命,再不理会“七政四馀”在十二宫的分布了。
“子平”之学,由宋代起,经历代文人学士的发展,至今已获得很大的成就,尤其是明代据传为刘伯温所注的《滴天髓》,更将这门算命术发扬成为哲理,清代陈素庵相国承前启后,撰成《命理约言》,由是确立了所谓“书房派”的地位,与“江湖派”分成“子平学”的两大门派。
紫微斗数前身“十八飞星”的兴起,则是另一种以实践为主的推算禄命术。它的原始构思,是针对“五星”宫度不准的缺点,选择北极星作为主星,以此计算坐标。这样做的好处,是因为北极星对地球的相对运动为零,亦即对地面的观察者来说,北极星恒常不动,只有斗柄随着春、夏、秋、冬四季而指向东、南、西、北的方位,等于绕着北极星旋转,每转一个圈,大致上即是一年。
北极星在民间的俗称,有称之为紫微,有称之为太乙,虽然以今日天文学的观点来看,这些称谓都不正确,但在宋元之际,这些俗称却一直流行。所以由北极星触发而成的术,既有推算地运的“太乙数”,亦有推算入命的“紫微斗数”。而初具规模的“十八飞星”,则是以紫微为主星,然后设立十八颗虚星,制订一套安星的程式,并用之推断禄命。
“十八飞星”的创立非常之粗糙,虽然后来在实践中创立了兼视“三方四正”的推算法,但有两个局限性,使这门术数不得不被革命。
第一,“十八飞星”的十二宫沿袭“五星”,其排列次序为命宫、财帛、兄弟、田宅,子女、奴仆、妻妾、疾厄、迁移、官禄、福德、相貌。这样一来,“三方四正”的结构便非常之不合理。第二,“十八飞星”分布宫位的程式欠灵动性,使星盘成为一个呆板的结构,这样就令到统计与原则脱节。
紫微斗数的创立,是对“十八飞星”的重大革新。它改变了十二宫排列顺序,重新订定宫位名称,如取消相貌宫之名,而正名为父母宫,这就使星盘中六亲齐备,同时每一个“三六四正”都是一个关系密切的有机组合,再加上将星曜重新组合,并且扩大,特别是“四化曜”建立于一个非常灵活的程式之上,于是使整个星盘能随着每个大限、每年、每月、每日,甚至每个时辰的天干而产生质的变化。
紫微斗数由南宋启蒙,经元代,至明初,使已发展成熟,变成一个足以与“子平”抗衡的推算禄命体系。甚至可以说,在运势的细节推断方面,斗数远比“子平”更胜一筹。这种细节的推断,基础在于统计,由大量统计定出各种星系组合在十二宫的基本性质,再加上辅、佐、煞、化诸曜的会合,使基本性质加强、削弱或改变,然后便可以据此推理,判断将会有什么事件发生,从而定出趋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