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海三兄弟8000块起家,将1美元一根进口弹簧,打到1块钱以下

澄澄澄 2024-11-30 16:55:21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整述在文章结尾

文/大壮实验室

编辑/大壮实验室

“兄弟一心,其利断金”

你能想象,三兄弟以8000千元,靠造面包车起家的企业,多年后成为新能源汽车头部阵营。

有趣的是,他们三兄弟成立凤凰电器弹簧厂后,将从国外进口的1美元弹簧价格,打到了不足一块钱。

甚至在2024年的上半年赛力斯入账650.44亿元,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三兄弟创业

上世纪80年代,那时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国产家电行业也开始快速发展起来,比如现在的电视、冰箱、洗衣机这些家电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买昂贵的进口货。

这得益于国内家电产业链的逐步完善,以及零部件的国产化。

不过,有些重要的零部件还得靠进口,而价格也不便宜。

在当时那个年代,张兴海三兄弟正是看到了这个商机。

彼时,张兴海年仅23岁,大哥张兴礼32岁,二哥张兴明29岁。

他们都是车间工人出身,深知进口零部件价格虚高的问题。

于是,他们决定自主生产洗衣机弹簧。

1986年,三人凑了8000块钱。

在重庆巴县凤凰乡创办了凤凰电器弹簧厂。

这便是如今赛力斯集团的前身。

创业之初,他们面临着重重困难。

而这些难题包括技术门槛高、资金不足和市场竞争激烈。

更重要的是,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完全放开的背景下。

民间办厂存在着巨大的政策风险。

许多人对他们冷嘲热讽,认为他们根本不可能做出能够与进口产品竞争的弹簧。

尽管这样,张兴海三兄弟也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

他们凭借着车间工人练就的实干精神,以及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

很快攻克了技术难关,成功生产出了质量可靠的电器弹簧。

更令人意外的是,他们的生产成本比进口产品低得多。

进口弹簧一条要1美元,而张兴海的弹簧才卖1元人民币。

即便这样,他们的利润还是挺可观的。

有人建议张兴海兄弟提高售价,但他们坚决不肯。

因为他们认为,创业的初衷就是做性价比最高的弹簧,让更多人用上好产品。

事实证明,三兄弟的策略是正确的。

凭借着过硬的质量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件凤凰电器弹簧厂快速打开了市场,一度占据了国内90%的市场份额。

他们用实力证明,即使是小弹簧,也能成就大生意。

三次创业,不断突破的转型之路

其实,三兄弟在创业时期,还经历过其他转型,毕竟在那个年代单凭一款虽能挣的盆满钵满,但没有创新也会随着时代而被淘汰。

第他们一次创业的正是上面所说的,弹簧领域的技术突破和市场垄断

凤凰电器弹簧厂的成功,让张兴海兄弟积累了第一桶金。

也为他们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弹簧领域取得成功后,他们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开始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很快,三兄弟就将目光关注在车用弹簧,后来又进入了弹簧减震器的领域。

这标志着他们正式进军汽车领域。

第二次创业是在2002年开始的,他们进军汽车制造业,从弹簧到减震器,张兴海三兄弟逐渐熟悉了汽车产业链的运作模式。

那时候,中国摩托车行业发展很快,重庆成了摩托车生产的核心地区。

张兴海也趁机推出了“新感觉”摩托车品牌。

然而,禁摩令的出台,让他的摩托车梦戛然而止。

但这并没有让张兴海放弃对汽车行业的热情。

他提出了一个更加大胆的想法—造汽车。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开始四处寻找可用的造车资质。

2003年,机会来了,东风汽车集团旗下的面包车企业陷入亏损,对外寻求民营合作。

张兴海抓住这次机会,果断投资5000万,与东风集团成立了合资公司。

当时,东风集团的合作条件非常苛刻,要求合作的车厂必须建在湖北十堰,这意味着张兴海的员工需要搬迁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

这对任何公司来说都是个不小的难题,但张兴海却认为这都是值得的。

一方面,他获得了梦寐以求的造车“准生证”,另一方面,他也得到了国企品牌的背书。

东风小康的成立,又让不少人开始质疑。

许多人认为,张兴海只懂造摩托车零部件,根本没有能力造汽车。

更何况,面包车市场竞争激烈,早已是一片红海一个新品牌很难突围。

然而,张兴海又一次证明了他们的实力。

05年,东风小康正式上市。

在“汽车下乡”政策的推动下,东风小康迅速赢得了市场。

成为了仅次于五菱宏光和长安之星的第三大“拉货神车”。

到了16年,小康股份成功登陆A股,张兴海三兄弟的汽车梦也终于实现了。

即便是这样,三兄弟也没有停止脚步。

第三次创业—新能源赛道

2015年,国内新兴电动车品牌开始崛起,理想、蔚来等新势力纷纷涌现。

张兴海也成为了特斯拉的车主,并开始对新能源汽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当时,他可是足足花了一百万,从海外拉了一辆特斯拉Model S回来。

为了实现这个新梦想,他把儿子送到美国。

让他在那里成立电动车公司,还收购了当地的一家汽车公司和团队。

2018年,SF5和SF7两款车型相继推出。

不过,这两款车在市场上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

两年后,SF5的销量仅为700多辆。

张兴海一度心灰意冷,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造高端汽车。

就在这时候,一个人的出现,让他重燃了希望。

他就是华为消费者业务的负责人余承东。

余承东说,华为打算和赛力斯一起,携手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

问界品牌的诞生,标志着赛力斯正式进军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

然而,这又一次引来了外界的质疑。

人们普遍觉得,一个做面包车起家的公司,根本造不出高端的新能源汽车。

更何况,华为虽然在ICT领域实力雄厚,但在汽车领域却是一个新手。

然而,问界系列产品的推出,彻底颠覆了人们的认知。

问界M5、M7等车型一经上市,便快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销量也是节节攀升。

在这背后,张兴海准确地抓住了市场趋势,并与华为形成了强大的合作,华为在ICT技术方面的优势,与赛力斯在汽车制造方面的经验相结合,形成了强大的协同效应。

问界系列产品不仅拥有先进的智能化配置,还具备出色的性能和可靠的质量。

为了提高产能和质量,赛力斯投资建设了新的超级工厂。

这家工厂装有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设备,能实现所有关键工序的全自动化。

这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

问界的成功,再次证明了张兴海的战略眼光和魄力。

他敢于挑战传统,敢于创新,敢于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选择。

成功背后的重要因素是战略眼光和企业家精神。

这些特质让人能够看到长远的机会,做出明智的决策。

有战略眼光的人能洞察市场趋势,提前布局。

而企业家精神则让他们敢于冒险,不断尝试新事物。

这两者结合,往往能带来突破性的成果。

如今的赛力斯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做得非常好。

其2024年前两个月的累计销量同比增长高达485.37%,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随着超级工厂的投产,赛力斯的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赛力斯的目标是成为全球豪华品牌前十强。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赛力斯会继续加大研发力度,推出更多先进的新能源汽车。

同时,赛力斯也将加快全球化布局,将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可以说,赛力斯在全球化战略上已经迈出了一大步。

他们的产品已经销往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在印尼设立了生产基地。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在评论区。

参考信息

重庆商报【2024-09-20】《重庆老板造车 80亿买厂扩能》

重庆日报【2024-01-26】《2023年开州全区452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超2亿元》

中华儿女【2024-04-15】《新质生产力|张兴海:助推中国“智造”汽车加速驶向世界》

0 阅读:1
澄澄澄

澄澄澄

澄澄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