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熙生物的一场「无限游戏」

蓝洞商业 2021-09-08 18:57:18

全产业链、长期主义、生命健康消费品,正在重新定义这家生物科技公司。

撰文 | 蓝洞商业 戚玥

研究了一辈子历史文明和哲学的美国学者威尔·杜兰特,曾干过一件调皮而又严肃的事情。

90多年前的夏天,他给世界各地的社会名流发出一封信:生命的意义或价值是什么?你在哪里寻求慰藉与幸福,你最终的财富又是什么?

最有趣的一个回答,来自正值巅峰时期的网球运动员海伦·威尔斯·穆迪,她描述了家中摆放的古希腊女子头像,“它让我更强烈地意识到自己内心的躁动,我渴望做些什么,来追求某种美和圆满。”

这是穆迪对于“生命的意义”的终极答案。在商业世界,一家中国的生物科技企业用二十余年提供了一份“中国答案”。

“让每个生命都是鲜活的” ,是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对初心的总结。二十多年后的华熙生物,已经在商业世界站稳了一席之地。

该如何定位华熙生物?玻尿酸原料供应商、医美公司、还是化妆品品牌?

可能都不准确。华熙生物官网的解答是,华熙生物已不是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玻尿酸)产销企业,而是覆盖原料、医疗终端产品、功能性护肤品和功能性食品的全产业平台型企业。

刚刚发布的半年报也有所印证,过去半年里,华熙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9.37亿元,同比增幅104.44%,其中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实现收入12.00亿元,同比上升197.55%;原料业务实现收入4.15亿元,同比上升25.18%;医疗终端业务实现收入3.14亿元,同比上升51.43%。

这份亮点突出、基盘稳健的成绩单,如何实现?看见树木,更要看见森林。

数次转身

成为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产销企业,华熙生物只用了七年。

这样的成果得益于,早年间,华熙生物率先突破微生物发酵法,大规模生产透明质酸。

对产业链上游市场拥有一定掌控力之后,华熙生物并未止步。而是围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左手继续打磨质量、提升品质,右手不断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美和健康,是华熙生物找到的下一个突破口。

依托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深入和突破,华熙生物在2012年推出润百颜注射用修饰透明质酸钠凝胶,其作为国内首款获得NMPA批准文号的国产交联透明质酸软组织填充剂批准上市,并在同年实现产业化生产。

次年,华熙生物“海视健透明质酸钠凝胶”上市,用于眼科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产品,同时通过欧盟CE认证。

至此,昔日的B端原料供应商(B2B)已经转变为医疗终端消费品研发、生产企业(B2B2C)。

但是,华熙生物依然不满足,他们又萌生了寻找更大市场的野心。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B端企业都有一个做C端生意的梦。原因很简单,to C业务可以更近距离接触市场和消费者,从而保持商业敏锐度,甚至为业绩带来指数级增长。

目标有了,华熙生物等待一个机会,直到一款爆品的推出。

2018年,华熙生物与经典文创IP故宫博物院来了一场跨界合作:该年12月,润百颜故宫口红系列产品一经上市,刷爆社交媒体,这被视作华熙生物从幕后走到台前的标志性事件。

初尝胜利的华熙生物,从市场需求空白和自身竞争力出发,以功能性护肤品切入C端赛道。

不到三年,“国货崛起”大潮下的华熙生物将该业务板块打造成为公司三大业务之一,旗下四大品牌“润百颜”、“夸迪”、“米蓓尔”、“BM肌活”均实现商业成功,不仅业绩贡献突出实现盈利,而且完成了阶段性的品牌构建。

据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62.07%;毛利率为78.72%,成为公司的营收支柱。借此,华熙生物也有了与国际知名化妆品大牌如雅诗兰黛、欧莱雅竞争的底气。

值得一提的是,华熙生物在C端的成功不仅没有让公司失去原有阵地,反而让公司有了反哺B端的能力。

华熙生物发现,更多企业客户通过C端进而关注到华熙生物底层技术和基础原料方面的优势,进而促进了B端业务和医疗终端业务的增长,实现了新生意带动老本行的闭环增长逻辑。

更加值得关注的一个信号是,透明质酸作为新食品原料可加入普通食品的政策获批,还为这一增长闭环赋予新的想象空间。

此外,这一增长闭环的背后,华熙生物也在有计划有节奏的提升产能,借势布局。比如完成收购佛思特公司后,产能可达到420吨;全新的天津厂区预计将带来1000吨的生物活性物新产能;医美方面,在海南“自贸港”稳步建设的华熙生物科技产业园,将实现法国丝丽产品的本土化生产和销售,同时建立华熙生物医美板块的国际业务中心,助力海南高端医美产业的发展。

可以看到,华熙生物的全产业链平台型定位以及“四轮驱动”战略并不是纸上谈兵,这家公司的标签早已不再单一。

0-1-10-100

路径清晰,也许是华熙生物屡次转身的原因之一。但要追溯本质,绕不开核心竞争力。

如何紧扣生物科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华熙生物有自己的方法论。赵燕曾如此总结,“华熙生物发展的生命树,底层是研发驱动,中间的树干是产业转换,研发是做了0到1的事,树干是1到10、10到100的放大。”

从0到1的基础研发,是华熙生物的地基。

在三次透明质酸技术革命中,华熙生物是其中两次的主导者。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优化了玻尿酸的产业效率和成本,让“夕日黄金”的玻尿酸价格更亲民;首创的“酶切法”所拥有的精准控制玻尿酸分子量的能力,扩展了玻尿酸的终端应用场景,融入生活场景。

华熙生物很清楚,对生物活性物的基础研究进行持续性投入是一件高效益的事情。因此,华熙生物对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视有增无减。

仅以2021年半年报为例,报告期内华熙生物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78.98%。费用投入是一方面,研发体系是另一方面。华熙生物旗下拥有30多个研发工作室,同时还与多家外部机构及十多所知名高校签署合作协议,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代谢工程技术、酶进化改造技术等先进生物技术手段实现基础研发的突破。

当然,创新驱动离不开创新成果的高效转化。

从半年报中可以看到,华熙生物在中试制造与产业转化方面的野心——不断与山东大学、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与组织打造“产学研联合体”,加快科技成果走向市场。

不止如此,半年报显示,仍在建设中的天津厂区,除了能够增加公司产能外,其未来将作为华熙生物的中试转化平台,助力科研院校和研究机构实现产业转化和市场转化,最终打造成为“产学研”一体化的示范平台基地。

可以理解为,在华熙生物接下来对其他生物活性物的市场拓展上,天津厂区将承担关键角色。未来,华熙生物将持续通过产学研合作,争取实现生物活性物的革命性突破。遵循科学-技术-产品-品牌的研发和转化逻辑,华熙生物已经筑起了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长期主义

选对赛道,然后冲向终点的能力背后,华熙生物将其定义为长期主义。

从创业第一天,华熙生物就没有把目光锁定在只赚轻松的钱上。“跟着事情走,不要跟着钱走”,一直是赵燕带领华熙生物不断突破边界的底层逻辑。

长期主义,既是华熙生物甘做孤独的“科学家”,二十多年扎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战略,也是公司在发展功能性护肤品品牌的思路,每一个品牌都有明确的发展节点,不赌、不冒进。

更关键的是,每一次阶段性的成功之后,华熙生物总会重新思考未来的自己是谁,去向何方的问题。在国家对于生物科技/大健康领域的战略性支持的大背景下,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或转型、或加大投入,争夺未来增长机会。

从财报中可以看到,华熙生物新的行动轨迹——从单一的玻尿酸概念延伸至范围更广的生物活性物领域。

事实上,探索第二个、第三个“玻尿酸”的战略任务早已开始且初有成绩:依托生物发酵技术平台及产业化优势,华熙生物开发出了一系列生物活性物“新物种”,包括γ-氨基丁酸(GABA)、聚谷氨酸、依克多因、麦角硫因、小核菌胶水凝胶、纳豆提取液、糙米发酵滤液等。

财报显示,其他生物活性物原料业务,包括透明质酸衍生物、GABA、依克多因、麦角硫因等收入较上年同期收入大幅增长约106.10%,毛利率约为73%。一个生物活性物平台型企业正在形成。

此外,当下生物科技领域,研发合成生物学是研发热点,被誉为“未来改变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华熙生物也并未缺席。

财报中提到,上半年华熙生物正在加快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的建设,着力落地若干新产品或新工艺,积极推进包括麦角硫因、雌马酚、NMN(β-烟酰胺单核苷酸)、虫草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等在内的自研与合作项目将逐步落地。

从长期主义出发,加大基础投入,锚定更大的未来,是华熙生物遵循的基本路径。

如果说,“万物皆可玻尿酸”代表华熙生物的过去;那么,“生物活性物”之上的生命健康消费品矩阵,则是华熙生物的下一个未来。

某种程度上,华熙生物也是在用公司和产品本身在回答杜兰特的问题,只不过,这个来自中国企业的回答更接近当下和未来。

0 阅读:3
蓝洞商业

蓝洞商业

将价值写作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