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萨非王朝为何在一百年内就走向了衰亡?

烟雨蒙蒙润心 2024-11-30 11:23:20

萨法维王朝(1501 年-1736 年),亦被译为萨非王朝、沙法维王朝、波斯第三帝国。其国名源自塞尔柱帝国统治时期生活于阿塞拜疆地区的萨非家族成员萨菲·丁(1252 - 1334)所创建的萨法维教团,“萨法维”之意为“萨菲的后裔”。此王朝由波斯人建立,用以统治伊朗,乃是继阿契美尼德王朝、萨珊王朝之后第三个将伊朗东西部全然统一的王朝。

1501年,伊斯玛仪一世凭借土库曼部落武装“基泽勒巴什”的支持,在阿塞拜疆建立萨法维王朝,定都大不里士,随后消灭了西亚的白羊王朝,入主伊朗高原。

阿巴斯一世时期,经历军事改革及一系列的战争,使王朝达到全盛时期。

1666年阿巴斯二世死后国势日衰。

18世纪初阿富汗人入侵,形成封建割据,萨法维王朝名存实亡。

1736年,阿夫沙尔王朝建立,萨法维王朝灭亡 。

萨法维王朝的建立,是自萨珊王朝之后首次完全统一了伊朗的东部与西部各个省份,由此重新激起了古代波斯帝国的遗产,也是伊朗从中世纪向现代时期过渡的中间时期。

13世纪末,萨非家族的成员萨菲·丁长期追随逊尼派穆斯林的苏非派长老扎西德·吉拉尼,于1301年在阿尔达比勒创立伊斯兰教苏非派的萨法维教团。追随者来自阿塞拜疆以及叙利亚北部和安纳托利亚东部诸多地区。

公元15世纪中叶,萨法维教团与白羊王朝联手,在特拉布宗和格鲁吉亚一带对基督徒展开圣战,涉足政治斗争。帖木儿帝国的崩溃,以及黑羊王朝与白羊王朝间的争斗,为萨法维家族提供了夺取政权的良机。土库曼人部落和苏菲教团成为萨法维家族的有力支持。

15世纪后,奥斯曼帝国不断扩张,通过迫害什叶派,试图稳定被占领地区。当时的萨法维教团主是一个15岁的少年伊斯玛仪(即伊斯玛仪一世),他是萨菲·丁的后代,也是白羊王朝创始人的外孙。

1501年,伊斯玛仪一世将长期追随萨法维教团的7个土库曼人部落组成红头军,进军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与当地对奥斯曼帝国不满的民兵联合,在沙鲁尔战役中击败白羊王朝的军队,占领了大不里士,建立萨法维王朝 。为了稳定政局,他自称是穆罕默德的女儿法蒂玛与穆罕默德的继承人阿里·伊本·艾比·塔里卜的后代;为了进一步巩固他的王权,他自称是萨珊王朝的后裔,称自己为沙阿。

伊斯玛仪一世自登基之日起,就致力于武力统一伊朗高原和向外拓展疆土,经过多次战争,几乎征服了整个波斯、亚美尼亚和伊拉克大部。1510年,伊斯玛仪一世与乌兹别克汗昔班尼激战于呼罗珊,大获全胜,昔班尼阵亡。

伊斯玛仪一世向西推进的行为,导致与奥斯曼帝国的冲突,结果伊斯玛仪一世在查尔迪兰战役中兵。对奥斯曼帝国军事力量的共同担心,使他向一些欧洲国家伸出橄榄枝。

查尔迪兰战败后,伊斯玛仪一世颇感伤心,亦不再参与政府事务。

1524年,伊斯玛仪一世死后,其10岁的儿子塔赫玛斯普一世即位。

塔赫玛斯普一世于1538年兼并希尔凡汗国,又于1551年把舍基并入波斯。1544年,他帮助莫卧儿帝国皇帝胡马雍恢复帝位,并得到坎大哈作为回报。

塔赫玛斯普一世在位时期,萨法维王朝连续不断地与奥斯曼帝国和乌兹别克汗国互相攻战。

在初期的双方征战中,奥斯曼帝国攻入大不里士、吉兰,占领巴格达。塔赫玛斯普一世只好在1530年代与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缔结同盟,共同对抗奥斯曼人。

1555年,塔赫玛斯普一世与奥斯曼帝国缔结了和约,伊拉克被纳入奥斯曼帝国的版图。

由于萨法维王朝与奥斯曼帝国战事不断,塔赫玛斯普一世在在1548年将首都自阿塞拜疆的大不里士迁往厄尔布尔士山南麓的加兹温,以避奥斯曼帝国的攻势,并于1576年死于此处。

塔赫玛斯普一世死后,其子伊斯玛仪二世在与奥斯曼帝国战争中失败,失去了外高加索地区。1578年伊斯玛仪二世逝世后,他的弟弟穆罕默德·科达班达为下任沙阿(波斯帝国国王称谓)。

穆拉德三世在1578年对萨法维王朝发动战争,战事一直延至1590年。奥斯曼帝国军队在1585年攻陷了大不里士。科达班达派遣长子哈姆扎·米尔扎迎战,但他在作战期间遇害身亡,大不里士在此后二十年一直受奥斯曼帝国管治。

阿巴斯·米尔扎被穆尔西德·古利汗拥立,在1587年成功推翻了沙阿的统治,成为了新的沙阿。科达班达并未反抗,顺从地退位。

面对军队不适应新时代战争的困境,阿巴斯一世于1590年与奥斯曼帝国达成和平协议,将西北地区割让给奥斯曼帝国。得益于英国人罗伯特·舍里和大臣阿拉威尔迪汗的协助,萨法维军队从部落式的队伍转变为装备火枪、铜炮的新型军队,完成了军事“现代化” 的初步任务。此次改革,正是著名的阿巴斯一世改革的开端。

1597年,阿巴斯一世将首都迁至伊朗中部的伊斯法罕。他向乌兹别克人发起进攻,至1602年收复赫拉特、马什哈德,重新占领呼罗珊,兵临巴里黑。随后,他对奥斯曼帝国展开反击,历经三次战争,至1622年占领巴格达、摩苏尔和迪亚巴克尔及高加索省份。1602年,他将葡萄牙逐出巴林。

1616年,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与萨法维王朝签订通商条约,以驱逐霍尔木兹水域的葡萄牙舰队为条件,阿巴斯港成为伊朗与东印度公司在波斯湾地区的贸易中心。在英国海军的支持下,萨法维王朝于1622年重新控制霍尔木兹。

在阿巴斯一世的统治下,萨法维王朝达到顶峰,其领土覆盖了现今的伊朗、伊拉克、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以及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部分地区。

阿巴斯一世晚年因担心被刺杀,对家人产生猜忌,导致一个儿子被处死,两个被弄瞎。由于另外两个儿子在他生前离世,他在1629年1月19日逝世前指定孙子萨非为继承人。

萨非于1642年离世,10岁的幼子阿巴斯·米尔扎即位,号阿巴斯二世。阿巴斯二世初期由政府官员掌权,亲政后注重民生,国泰民安,外交关系亦和谐友好。1650年,阿巴斯二世收复坎大哈,萨法维王朝与莫卧儿帝国维持了长久的和平。

公元17世纪的萨法维王朝,相继面临北部的俄罗斯帝国、东边的莫卧儿帝国两大强敌。前者逐渐鲸吞高加索山区和中亚,后者则向阿富汗拓展领土,将坎大哈和赫拉特收入囊中。同时,东西方贸易通道的麋离,致使商业贸易衰败。然而,在17世纪下半叶,萨法维王朝与东南亚的阿瑜陀耶王朝建立了密切的外交和经济联系。

萨法维王朝的转折点出现在1666年阿巴斯二世的离世,同年11月1日,苏莱曼一世以萨非二世的名义登基,然而此时的他年纪尚轻,且在后宫长大,对外界知之甚少。再加上他嗜酒如命,身体状况堪忧。在他的第一个执政年,地震频发,里海沿岸还遭到了哥萨克人的侵袭。宫廷占星学家认为登基时间不利,于是在1667年3月20日,苏莱曼一世再次加冕。他对政务毫无兴趣,更愿意留在后宫,政务全权交给了首相和由后宫宦官组成的理事会。在他的统治下,宦官势力日益壮大,贪污横行,军备松弛。

在1694年离世前,苏莱曼一世让宦官们在两位王子中挑选继位者。他告诉他们,长子侯赛因会带来和平,幼子阿巴斯则会带来繁荣。最后,宦官们选择了侯赛因。侯赛因将政务交给姑婆处理,常居后宫,对政务置若罔闻。

继位初期,国家相对平静。然而不久之后,东边界屡次遭到劫掠,比如1698年俾路支族部落劫掠克尔曼,伊拉克也时常遭受半岛阿拉伯人的入侵。阿巴斯带头叛乱并脱离了萨法维王朝,于1709年攻克坎大哈,处死了当地的萨法维王朝官员。1717年,他宣布赫拉特地区独立。侯赛因派出军队平叛,但却遭遇失败。与此同时,宫廷财政紧张,王权衰微,基泽勒巴什势力崛起,宗教界上层也常与宫廷对抗,国家陷入持续的衰落。

1720年,马赫穆德(阿富汗普什图族吉尔扎伊部落)打败了阿卜达利人,然后向波斯进军,并于1722年11月攻陷伊斯法罕,侯赛因被迫退位,并承认马哈茂德成为新的波斯沙阿。汉达基王朝正式入主伊朗。

原本应继位的塔赫马斯普王子(即塔赫马斯普二世)逃往大不里士,建立了政权,得到了高加索地区逊尼派穆斯林和几个部落的支持,最后得到了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的认可。至1729年,塔赫马斯普控制了波斯的大部分国土,反击到阿富汗境内。在塔赫马斯普二世时期,纳迪尔沙已经成为了波斯的实际统治者。

1732年,纳迪尔沙废黜塔赫马斯普二世,立其幼子阿巴斯三世,自任摄政。

1736年,阿巴斯三世被废,纳迪尔沙登上王位,建立阿夫沙尔王朝,萨法维王朝正式灭亡。

萨法维王朝鼎盛时期,疆域东起呼罗珊,西至幼发拉底河,北抵卡拉库姆沙漠与咸海,南达波斯湾与阿拉伯海,囊括伊朗全境,伊拉克大部,高加索部分地区,土库曼斯坦,阿富汗西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在阿巴斯一世统治时期,萨法维王朝的版图甚至远达库尔德斯坦与土耳其东部的迪亚巴克尔,达到顶峰。

沙阿之下,由他指定的北方游牧部落的军官、行政官员和神职人员组成了最高会议。沙阿之下的职位依次是“大维齐尔”,作为沙阿的代表,常由波斯贵族担任,有权管控国家大事。再下一级是“大维鲁拉”,即军队总司令;再往下是“萨德拉·苏杜尔”,他维护沙阿意志,同时也是逊尼派的法律顾问。部长会没有决策权,所有权力归属沙阿。

萨法维王朝坐落于生机勃勃的16世纪欧洲、中亚及印度之间的交通枢纽,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其经济繁荣。通往印度的丝绸之路于16世纪再度繁荣,穿过伊朗北部。阿巴斯一世则大力推动了与欧洲的贸易往来,特别是英国及荷兰对此独具魅力的伊朗地毯、丝绸和纺织品赞赏有加。

17世纪与其他异域文化,特别是欧洲文化的交融,为波斯艺术家注入了全新的灵感,他们引入了透视和油画技法。

阿巴斯一世自1598年将首都移至伊斯法罕以来,将这座古城拓展为一个兼具清真寺、宫殿、市集、开放空间及林荫大道的宏伟建筑群,誉为“天下之半,伊斯法罕”。迦密清真寺或星期五清真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视为世界上最壮丽的清真寺。伊斯法罕亦扩充了一片公园式区域,其中包括世界最大的城市广场和最宽阔的大道。

0 阅读:38